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乡党篇第十(5)

 liuhuirong 2019-06-15

【原文】

10.16厩焚①。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

【注释】

① 厩(jiù):马棚。

【语译】

马棚失了火。孔子上朝回来听说后便问道:“伤了人没有?”没有问马。

【解读】

本章有两种断句方式,表现孔子两种思想.

一是仁人而爱物,将“不”字连上,读为“否”,“伤人乎否”,问马,意即,先问人,后问马。

二是重人而轻物,即“伤人乎?不问马。”以人为本,问人不问马。前一种解释,与佛教观点趋于一致。重视一切生命,万物皆有灵性,都在保护关爱之列。后一种而重人而轻物,笔者以为更接近孔子思想的真实,子贡曾经想撤掉祭祀用的羊,孔子则不同意,“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礼重而羊轻,这里人重马轻也当是顺理成章之事。

【原文】

10.17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①,必熟而荐之②。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③。

【注释】

① 腥:指生肉。   ② 荐:供奉,进奉。这种供奉,不是祭祀。   ③ 饭:吃饭,这里指尝一尝饭食。名词活用作动词。“先饭”是一种礼节,一般都是膳夫先尝,国君后吃。臣子侍食时,也都要先尝尝。

【语译】

君主赐给熟食,孔子一定坐正后先尝一尝。君主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供奉祖先。君主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陪侍君主吃饭,在君主饭前祭礼的时候,自己一定抢先替国君尝一尝饭食。

【解读】

本章讲君赐食,臣受食之礼。熟食,正席先尝,生食,熟而荐之,活物,受而畜之。侍食于君,国君祭祀,先而尝之。不论是熟食,生食,活物,均分而“礼”之。

【原文】

10.18疾,君视之,东首①,加朝服,拖绅②。

【注释】

① 东首:头朝东。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古人卧榻一般摆在户窗的西面。国君从东边台阶走上来(东阶即阼阶,平时为主人的位向,国君是全国的主人,故来时从东阶上),所以孔子头朝东迎接他。   ② 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束后,仍有一节垂下来。

【语译】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头朝东(躺在床上),把朝服盖在身上,再把束在腰间的长带子加在礼服上拖垂下来。

【解读】

本章讲君视臣,臣受视之礼。

孔子真是“礼”的身体力行的忠实的执行者,一丝不苟,连病得不能起床时,国君来探视他,他头朝东,朝服加盖其身,克谨克慎,纤毫毕具,绝不马虎。朱熹注:“东首以受生气也。卧病不能著衣束带,又不可以亵服见君,故加朝服于身,又引大带于上也。”

【原文】

10.19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语译】

国君召见,孔子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了。

【解读】

本章讲君命臣,臣受命之礼。

皇侃《论语义疏》:

谓君有命召见孔子时也。君尊命重,故得召,不俟驾车而即徒趋而往也。大夫不可徒行,故后人驾车而随之使乘之也。

【原文】

10.20入太庙,每事问。

【语译】

进了太庙,每件事情都询问。

【解读】

见《八佾篇》重出,有人认为《八佾篇》就一时一事而言,本章就一贯行事而言,前者记“点”,后者记“面”。文重意不重。

【原文】

10.21朋友死,无所归①,曰:“于我殡②。”

【注释】

① 所归:所字结构,名词性质,即没有归宿地。这里指没有亲人收殓。   ② 殡:停放棺柩,等待埋葬叫“殡”。这里指办理一切丧葬事务。

【语译】

朋友死了,没有亲人收殓,孔子说:“由我来负责丧事。”

【解读】

孔子是“善终”的典范。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人忠”,“交而信”,唐?魏征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与朋友交往,一个好的开始是没有问题,但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却很少,尤其是朋友死后无所归葬的时候,更是表现出对朋友的忠诚,交往的信誉。孔子到底不同众生,义无返顾,“于我殡。”由我来安葬吧!朋友去世了,参加一下追悼会是可以的,但要操持安葬工作,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养生送死乃人生大事,其操持难度可以想见。孔子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善始”,而且“善终”。善终难于善始。孔子的确是我们善终的典范,难怪孟子说:“始条理者,智之事;终条理者,圣之事。”能够让音乐的节奏条理结束而完善的,是圣人的事情。孔子善终,乃千秋圣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