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前任复合,会成为婚恋节目的新角度吗?

 alayavijnana 2019-06-15

今年年初,澳洲综艺《Back with the ex》正式登陆Netflix。说实话冷眼君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并没有对这档综艺抱太大的期待,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档猎奇的综艺。

但看完以后冷眼君决定好好聊一聊这档节目,因为不论从制作、还是题材的切入角度,《Back with the ex》都很巧妙。

在《Back with the ex》之前,我们能看到的有关两性关系的综艺大概分两种。

一种是陌生人在特定规则下尝试开启一段全新的感情的综艺。比如明星假想恋爱综艺《我们相爱吧》、素人恋爱社交推理综艺《心动的信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相亲节目。

另一种则是基于真实关系的观察类综艺,而这一类,主要聚焦明星的婚姻生活。比如韩国的《新婚日记》就是对安宰贤和具惠善新婚生活的记录。《妻子的浪漫旅行》也是一种变向的婚姻生活的观察,只不过在这档综艺中更突出的是妻子们对婚姻生活的看法和感悟。

这两类节目是有明显划分的,当综艺节目的目的是短期内促成新的恋爱关系,那么规则的干预几乎是强制性的。而对于真实关系的观察更追求真实性与自然性,所以这一类节目通常没有过多的流程限制,节奏也比较慢。

然而《Back with the ex》出其不意,尝试探讨与前任复合的可能性。节目中,一共有四对分手多年的情侣,他们决定给已经破碎的感情第二次机会,他们将在节目组规定的一系列流程下进行约会,最后决定是否要继续在一起。

可以发现,给予一段已经结束的感情新的尝试,这意味着这段关系既有真实恋爱关系中的那种真实与自然,也有完全未知的全新发展走向,是将两类节目的看点融合在了一起。

具有争议性的关系,带来天然的矛盾冲突

冷眼君之前向大家介绍过另外一档澳洲综艺《Married at first sight》,在婚姻的追求上总是失败的嘉宾决定接受节目组的安排,在专家的科学配对下,与陌生人结婚。

这档节目中所展现的两性关系也是有争议性的,但是这种争议性来自于“与陌生人结婚”的非典型性和社会伦理的约束。虽然节目中发生的婚姻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双方家人、朋友的参与让这种关系的发生更“认真”。

但即便如此,与陌生人结婚这种相对比较极端的结合方式仍然是罕见的,在争议性关系带来看点的同时,也会引发观众对其合理性的质疑。

《Back with the ex》在这方面就相对比较有说服力。虽然“与前任复合”是否真的有意义仍然有争议,但确实复合这件事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这种普遍性让观众更容易有代入感和同理心。

同时,《Back with the ex》中四对情侣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十分有代表性的。

Jeremy和Meg存在严重的沟通问题,Jeremy甚至离开Meg去了其他国家定居,直接导致分手。

Peter和Diane生活在不同国家,因远距离恋爱分手。

Cam和Kate之间,因为Kate的出轨而走向尽头。

Eric和Lauren,因为Eric的控制欲和对Lauren的不尊重而多次分手。

当这档节目试图展现恋爱关系中最常见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这档节目存在的意义就不仅仅是猎奇了,而是更偏向社会实验的探讨。

我们来看看《Back with the ex》的规则。一个人提出复合诉求,另一个人选择接受提议。比如Jeremy与Meg分手多年,Jeremy委托节目组找到Meg提出复合的提议,Meg认为可以给这段感情一次机会,决定尝试。

这种形式让提出挽回感情的一方在节目的一开始处于下风,并有强烈的愿望想要作出改变,但这种突如其来的努力带来的是不安和虚假。

比如Lauren在Eric展现出过度的爱意时很冷静的指出,他从来没这样表现过,他正在努力让我相信他改变了,但我不确定。

镜头下Eric甚至试图掩饰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一度让Lauren十分愤怒。

而Jeremy则声称自己深爱着Meg,但在得到Meg同意再次尝试交往后,并没有作出任何改变,甚至让Meg再一次受到伤害。

这档节目更像是一个人性观察实验室,由于其相对真实的展现了与前任复合的各种尝试,甚至展现出了太多潜在的问题和弊端,“与前任复合”在这档节目的推动下几乎变成一个伪命题。这可能也是《Back with the ex》在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后并没有选择做第二季的原因。

基于真实情侣相处模式制定的规则,反而有利于去流程化

刚才冷眼君提到,这档节目相对较真实的展现了情侣复合的状态,为了保证这种状态,《Back with the ex》制定了十分完善的约会规则。并试图通过规则的制定让“复合”这件事更加的理论化和科学化。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规则的制定竟然有利于增强节目的真实性?但这档节目确实做到了。

首先冷眼君先来梳理一下节目中的固定流程,所有的情侣都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如下规定流程:

其中还包括一些小的规则,比如双方要打开回忆箱子,共同回忆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与对方的家人朋友见面。

分别与其他节目中的同性嘉宾见面,同时伴侣在第二天可以选择查看自己的伴侣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如何评价自己。

同时每一位嘉宾都要在录制过程中留下视频日记。

从这些规则中我们可以看出,《Back with the ex》虽然有很强的规则性,但几乎所有的规则都是基于真实情侣相处模式而制定的。换一种说法,即使是在真实关系中这些环节也是会随机出现的,所以嘉宾在这些规则的限制下并不会感到有压迫感。

冷眼君之前聊过《心动的信号》中的规则其实是有些脱离真实恋爱情况的,因为规则的制定是为推理环节而服务,这就要求每个嘉宾都要尽量和多个异性嘉宾接触,以增加推理难度。但这种恋爱模式并不一定是所有嘉宾都习惯的恋爱模式。同时这种规则也造成了观众对嘉宾进行人品上的质疑,认为嘉宾同时向多名异性展现好感是不正确的行为。

但《Back with the ex》的规则,更多的是为了精准的把控这四对嘉宾的关系的发展走向,让整个复合过程更有逻辑性和秩序感,同时利用比较有规划的相处加强嘉宾的紧迫感,对嘉宾的行动起到一定正向的推动作用。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与前任复合”的目标服务的,这让节目没有显得特别流程化,同时又能以最快速度展现矛盾以及情侣之间解决矛盾的方式。

比如Jeremy的朋友与Meg见面的时候展现出了很强的攻击性,Meg很难堪,离开时Jeremy并没有作出让Meg感到安慰的举动,于是两人爆发争吵。

Lauren和Eric到美国旅行时则表示像是梦想成真了,因为两个人曾经有很多关于旅行的计划,但是都没有机会实现。

这些十分真实的,且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同理心的冲突都是在规则的推动下产生的,可以说《Back with the ex》通过规则的制定,缩短了这四对情侣尝试复合的时间,却又完全没有影响节目内容的真实性。

冷眼君认为,《Back with the ex》是一档在制作层面让人十分惊喜的节目。虽然选择了极具争议的切入角度,但这档节目找到了最恰当的方式来讨论这个话题。虽然因为“与前任复合”这个话题的特殊性,使这个节目继续做下去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但总的来说,《Back with the ex》对两性关系的讨论是出色且有借鉴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