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大历史”

 adldfj 2019-06-15

最近在看一些科普的书。

记得以前看老徐的电影《亲密敌人》,片尾是黄立行写的《超新星》。据说黄写完这首歌以后感觉很好,认为很契合电影的主题,非要徐导作为电影的主题曲。老徐看了看歌词,“我天空,蓝色已冲走,有太阳的温柔。你走,黑暗盖着伤口,我,等朝阳回头……忽然失控,只留下黑洞……”老徐实在不能明白黄要表达什么,然后她问了她身边的朋友,大家也都不清楚。问黄的时候,他说他和他的朋友都很明白“超新星”是什么,还有它所要表达的意义。

当然最后老徐还是很爷们又很温柔地把这首歌作为了《亲密敌人》的主题曲。

讲这个八卦并不是单纯为了讲八卦。我想说的是可能所接触的知识重点的不同,或者说是文化背景的不同,甚至是教化选择的不同,让我们把一些基本的科普书籍当成了所谓的高大上的知识,“一入侯门深似海”,束之高阁十几载。对于时下的八卦能听个乐子,但对于这些我们认为偏冷的知识却在感情上直接放弃。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个人的问题。

所以,当准备去阅读这些科学类书籍的时候,我还是给自己做了一些心理建设的。但是真正去阅读,去随着作者去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是怎样一步一步进化到目前这种状态,人类出现的机缘巧合是怎样,太阳系的生命到底还有多长时间,我们的未来能是一个什么样子,我还是感到一种阅读的兴奋。

这就是美国大历史学家、作者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写的这本《大历史,小世界》,副标题叫做《从大爆炸到你》。作者在前言中就告诉我们这可能更像是一本教材,是给那些对宇宙、对地球、对人类起源有兴趣的青少年学生和大众读者阅读的。因为在每章中间会有相关学者的生平介绍资料,每章结束的时候又有初、中、高级读者的延伸阅读的网址(尽管这些网站一般都打不开,应该是受国家互联网的限制)。

关于“大历史”,并不是我们文史学者所熟知的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而是讲述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的故事。从这个角度看,“大历史”应该是整个宇宙的历史。而人类的产生与发展只能算是这个大历史长河中的小小浪花一般。

快速浏览“大历史”,作者将其大致分了7个片段:

1、138.2亿年前:宇宙大爆炸。这是“大历史”的起点,也是宇宙的起点。 过了38万年,简单的原子(氢、氦)开始形成。

2、7-20亿年:氢气云产生,恒星与行星开始形成。

3、45.6亿年前:太阳在银河系中形成。1亿年后,8大行星形成,地球是距离太阳第3位的行星,一半是固体,一半是熔融状态。

4、10亿年后:地球形成,单细胞细菌出现。

5、20-10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开始出现,随后6亿年左右,多细胞生物大量涌现。经过600万年的发展,智人出现。一般以打猎和采集为生,数量相对稳定。

6、大约1万年前:出现了温和、稳定的气候。人类开始种植植物、驯化动物,农业发展起来。

7、250年前:以工业化和消耗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现代生活开始。在这短暂的250年里,人类人口由7.5亿上升到74亿。

也就是说,在宇宙形成后长达128亿年的时间,智人并未参与“大历史”的任何描画与书写。而仅仅是在距今1万年的时间,智人才开始逐渐在地球上向他们的幼崽传递所谓的生存经验、种族文化甚至“认识你自己”、认识“大历史”。

忽然感到智人的伟大,在综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遗传学等等学术的基础上,他们将一个个的个案、猜想证明成理论、规律,又连缀勾稽成为解释宇宙历史由来、人类起源发展的“故事”,烙印上科学、文化的基因,传承给他们的后代。而智人又是如此渺小。他们可能仅仅是这个浩瀚宇宙的“惊鸿一瞥”。即使曾经散发过绚烂的文明之光,但在宏阔、辽远的宇宙星河中,实在是太微不足道,甚至就像把一颗芝麻扔进大海。太阳的寿命预计还有50亿年,不知智人的生命是否能与太阳等量齐观。

回到最早的那个问题,“超新星”实际是恒星演化中的一个阶段,质量是太阳8-20倍(甚至更大)的恒星在其接近末期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爆炸现象。爆炸过程可能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期间放射出强烈的光线。这个明亮的光点就是超新星,也是这颗恒星走到生命的尽头,“涅槃”而生的。黄立行应该说还是一个浪漫的人,他用隐喻描述了“亲密敌人”的爱情,这对彼此相爱的情侣在复杂的环境、心境、情绪碰撞后,走进了一个新的境界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