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S排行榜上的年轻名校是如何快速崛起的?

 cwmail7317 2019-06-16

全文7587,预计阅读13分钟

后起之秀也有机会超越老牌名校

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启动了 “双一流”建设,高校自身也在为 “双一流”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但高等院校往往以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一流大学为样本,具有一定局限性,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西方大学发展上存在历史差距的问题,也忽视了世界上一些后发高校的成功经验。

在我国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要借鉴世界老牌名校的发展经验,还应重点借鉴世界年轻名校的既具特色又有共性的发展经验,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在加快 “双一流”建设的需求下,本文通过研究QS Top 50 Under 50(QS建校50年以内的排名前50)排行榜中的部分高校,分析其发展的共性、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整理其发展经验,为我国内陆高校发展提供借鉴。

01

QS Top 50 Under 50 排行榜简要分析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第一次发布于2004年。

随着研究的深入,QS排行榜逐渐推出更丰富的排行榜类型,多角度、多层次对大学的排行进行分析。

其中,QS Top 50 Under 50 排行榜于2012年首次发布,主要针对建校50年以内的高校进行综合实力排名

QS Top 50 Under 50 2019年排名公布结果(来源:搜狐教育)

QS Top 50 Under 50 排行榜指标体系较为全面,与QS世界大学排行榜指标相同,包含科研、教学和国际化程度等定量指标,并加入了学术、雇主评价等定性指标,同时用教师学生比率来间接对教学质量进行衡量,这与丁学良提出的标准多数吻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只采用定量指标过于片面化的问题。

与多数闻名世界的高校如剑桥、哈佛等不同,建校时间短成为这类名校的最显著特征。从 QS Top 50 Under 50 2018年排行榜来看,这些高校的建立时间集中在20世纪70~9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且排名逐渐稳定。

从高校所属地理位置上来看,亚洲高校数量较多,在前50名高校中,亚洲高校占比将近1/2

结合时间背景,不难看出,在这个时间内,亚洲经济崛起,使得社会各方面的成就突出,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各类型高校应运而生。除去社会经济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为这些高校的发展助力,非常值得研究。

与其他排行榜不同的是,这个榜单每年会出现变化较大的情况,这是由于排行榜单的时间限制,大学建校超过50年后,就会退出该榜单。

除去此因素外,该榜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表1所示,从2015年到2018年历次排名的前十位来看,仅有几所高校因为建校时间超过50年而退出榜单,例如巴斯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

还有少量高校的排名位置小范围内浮动,例如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排名在2015年和2016年发生了颠倒,之后趋于稳定。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教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总体来看,QS Top 50 Under 50排行榜反映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高校,这些高校建校时间短却取得巨大成就且发展稳定

这些持续稳定发展的年轻名校,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色经验,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02

年轻名校的“共性”特征

通过研究QS Top 50 Under 50 榜单可发现,排名靠前的几所高校在榜单中的位置逐渐稳定,尤其在近三年,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香港城市大学、韩国浦项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六所大学,一直占据着榜单的前六名,这几所高校既符合 “年轻名校”的 “年轻”标准,又符合 “高质量”的要求。

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我们选择这六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并定义为“年轻名校”。这些高校发展各有特色,也有共同的特征。

办学国际化

高校国际化程度高,不仅会吸引各国优秀人才,而且可为学生提供全球性视野。

QS Top 50 Under 50 排行榜主要采用国际学生比例和国际教师比例两个指标来衡量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从2018年排行榜看,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四个学校的国际教师、国际学生两项得分都比较高,而韩国两所高校此项分数较低(见图1)。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教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两项分别达到100分和93分。

香港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共有香港本地学生9747人,非本地学生5060人,两者之比约为2∶1,并且学生的国际化比例较高,跨越五大洲70多个国家

学生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特区政府的一系列政策。香港科技大学积极设置各项学生交流计划、课程计划、合作计划等,以促进学生的交流,扩大国际生源比重。这些措施为香港科技大学吸引了大批量国际上优秀的学生前来学习。

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师国际化程度更高,目前共有教职工1150人,其中国内教师315人,国际教师835人,国内国际比例约为1∶3,其国际化比例可见一斑。

香港科技大学在制定其战略目标时写道:保持高水平学者的投入是我们卓越的教学和研究的关键支柱,要积极吸引和招聘最好的教师,在来自世界各地应聘者中挑选人才。

原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孔宪铎在他的第一本中文著作《背水一战:从香港纱厂小工到香港科大副校长的心路》中写道:在我们从头就知道要办一间好的大学,一定要请到一流的教员。

由此可见,香港科技大学在办学初期,就秉承优秀的教师才能提供一流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广罗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来源:B站)

排行榜位列第一的南洋理工大学为促进学校国际化的发展,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

新加坡一直坚持实行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育政策,20世纪90年代起新加坡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提出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建设成东方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因此,南洋理工大学一直将国际化作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南洋理工大学积极与一流大学建立伙伴关系,并与知名大学合作开设双联博士学位课程,它在学术界和研究领域拥有包括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合作伙伴。在学习期间让4/5的本科生有机会出国一次是其目标之一,校园内遇到国际交换生是常见的现象。

另外,南洋理工大学也积极开展各项暑期课程、实地考察、实习、会议、比赛等。这些课程及活动,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和教师前来学习、任教,截至2018年6月,南洋理工大学共有国际学生7251人,占比将近1/3,国际教师2993名,是国内教师的两倍多,这些国际学生与教师给南洋理工大学带来了国际视野与国际方法,进一步促进了南洋理工大学的国际化发展。

南洋理工大学(来源:琥珀教育)

确定重点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的历史,很多是由内部逻辑和外部压力的对抗谱写的。”年轻名校是在遵循其内部的发展逻辑与外部社会的发展诉求中发展的。

相比传统大学,年轻大学更注重以消费者为导向,用有限的资源发展优势领域,更加看重多样化、开放性的社会需求,突出特色,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就。

香港科技大学选择了小而精的特色发展战略,在创校初期研究领域的选择上,仅设理、工、工商管理、人文社会科学4个学院,重点推进文、理、工、商4个学科,又精选香港社会和经济发展所急需,同时又具有时代性、挑战性、前瞻性和深远国际影响的纳米科技等5个热门研究领域,攻占国际学术前沿阵地。在2006年,香港科技大学新成立的霍英东研究院成为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内陆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换平台。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港科大在上述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

由此可见,高校只有集中优势力量发展重点领域,才能够在短时期内取得较大的成就,为之后发展助力

世界领先的科研水平

QS Top 50 Under 50 排名指标体系中,单位教师论文引用数最能反映各大学的科研情况。

该项指标注重教师整体的学术科研水平,并以高校在五年间所发表的所有论文的引文总数衡量,避免了出现短时期内的特殊状况导致排名有较大的波动的不稳定现象。因此该指标对衡量学校的科研、学术水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韩国科学技术院是韩国第一所以科学工程为研究重点的研究院,其在单位教职工论文引用数这一项的得分高达99.5,而以同样的指标,斯坦福大学的单位教职工论文引用数的得分只有99.4

作为一所卓越的研究型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971~2012年,韩国科学技术院在国内发表的学术论文达到59604篇,其中国内15085篇,国外44519篇;SCI论文共计35148篇,其中2012年发表了2281篇。

韩国科学技术院十分重视国际联合教育与研究,与国外诸多知名大学都有合作项目,包括与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拥有沙特阿美-韩国科学技术院二氧化碳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项目等。

韩国科学技术院所拥有的科研实力强大,其在排行榜中取得如此高的分数也可谓实至名归。

韩国科学技术院(来源:搜狐教育)

政府的支持与充裕的经费投入

从年轻名校的发展历程来看,没有政府的支持和直接的公共投入,就难以促进年轻大学的快速发展。充裕的资助是支持大学的科研、教学、管理、学生生活服务等各项职能实现的重要资金来源,学校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术机构的运行要求学校要有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支持。

QS Top 50 Under 50 排行榜中资金投入这一项都是作为形成因素包含在其他评价指标内的,但从六所年轻名校来看,充裕的经费投入为高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方面保障

香港科技大学在成立时,香港政府和香港赛马会共捐款35亿港元,这些资金支持是香港科技大学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同样,韩国科学技术院长期以来就是韩国政府的重点资助对象,通过 “BK21”计划和 “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获得了大量的资助,其主要研究经费的投入常年处于韩国大学前列,这些投入在短时间内为学校增加了高水平国际人才的数量,增强了科学研究的水平,使学校获得了飞速发展。

03

境外年轻名校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

高校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发展并不代表其拥有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实力,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社会环境对年轻高校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会机遇是高校创办、发展的垫脚石。

20世纪80年代,为保持香港优越的发展地位与经济繁荣,帮助香港社会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实现经济转型,满足香港公众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日益强烈的需求,建立一所在研究、教学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大学十分有必要。

1985年,香港各界达成了要增加高校的共识,建立一所以科技和商业为主的大学,命名为香港科技大学。

港科大在创办之时,正逢亚洲经济快速增长,“四小龙”的形成及优越的表现,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到香港等地工作,这为港科大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外,香港政府对港科大的创办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及政策方面的支持,为港科大的发展保驾护航,香港社会各界人士也对港科大抱有厚望,给予支持。

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对一所高校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是社会的机遇,可遇不可求,如何在不断波动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长期稳定发展,是年轻名校发展应考虑的问题

只依靠强大的资金支持难以为高校带来持续发展

年轻名校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从以上六所院校的共性分析中也可看出,资金支持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资金投入方面,另一所更年轻的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有较强的代表性。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在“全球最富有TOP50大学”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校园环境、设施一流,学者薪酬、福利待遇极为丰厚。

不只是教师、学者,KAUST给予学生的待遇也可以称得上是极为丰厚的,其中学费全免,博士生可获得每年约5万美元的奖学金,硕士生可获得约3万美元的奖学金。同时,学校还提供免费的住宿及医疗保险,丰厚的奖助学金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竞相报名考试。

自学校成立至今,较高的资金支持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硬实力和人才软实力,但如何能够支撑学校长期稳定运营,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以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为例,多数学生、学者在申请时,更多的是因其高额的奖学金及福利待遇,把其作为一个跳板,在自己的履历上留下耀眼的印记,然后去寻找新的学习、工作之地,这种做法被称为“镀金”

这样对学校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而这种现象在世界年轻名校中不算少见,值得注意。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网络图片)

扎根于教学的科研才能持续为高校助力

在年轻名校中,多数高校属研究型大学,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但大学的本质还在于教育、培养人才,若过分注重发表论文、做科研,而忽视了教学这一最基本的大学职责,这些高校的未来发展必将受到限制。

尤其是一些年轻高校,急于在学术上取得成绩,彰显自己的地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促使教职工发表优秀的学术论文上,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也只有科研成就没有教学方面的考量,这种做法忽视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在高校的发展中,科研与教学是不可割裂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高校的发展助力。

年轻高校发展不可忽视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及高校与社区、社会之间的互动,是当代高等院校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高等教育必须担负传承文化、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高等教育本质上属于文化,高等教育的中心功能是通过传承文化和培育人才而实现的。

同样以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为例,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建校时间较短,并且其主要发展学科为理工科类型,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较为薄弱,但这所学校对文化也有重视——阿卜杜拉国王在落成典礼上发表讲话说,他希望该大学的建立能帮助沙特阿拉伯发展现代化知识型经济,同时也希望这所大学成为沟通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

就目前而言,这所学校的建立,的确为沙特阿拉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新的一面,校园文化建设非常丰富多彩,这所学校还是沙特阿拉伯首所男女同校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世界对沙特阿拉伯的部分看法,对该校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及高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年轻名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当今一些高校建设中,通常会把文化的建设放到最后一位,甚至完全忽视对其的建设,这样做注定不会使学校获得长远的发

从上述四点关于年轻名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讨论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的机遇、强大的资金投入等等,都不可能使学校获得高水平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年轻名校看起来发展迅速,但实质上是各方面的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在这些因素中,高校在发展中形成特有的文化影响,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对于其他因素,文化对高校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高校只有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才能在某一依赖因素消失时,依旧保持稳定、持久的运转,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04

境外年轻名校成长对

我国内陆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借鉴

我国内陆年轻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

在我国内陆,有一类高校,建校时间晚,但定位一流,这类学校历史包袱少,新的办学模式在此类学校中推行较为容易,比较典型的就是南方科技大学和西湖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市于2012年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大学,经过六年的发展,南科大的运转形成一定特色。

与上述六所年轻名校的共性特征相同的是,南科大也把重点研究领域放在数理化、天地生等理科基础学科和特色突出的多个工学学科和交叉学科方面,精选专业,力争在这些重点领域达到突破

由于学校创办时间仍然较短,这些学科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世界年轻名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其主要办学特色如表2所示。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教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同样,定位一流且发展迅速并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另一所大学是西湖大学。2018年3月20日,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

西湖大学前身为2015年12月成立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等著名科学家发起筹建,并得到诸多民营企业家的捐助,是中国内陆“第一所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支点,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的民办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

其主要办学特色如表3所示。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教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西湖大学发展可谓飞速,从西湖大学正式获批至今,短短几个月,已有数位知名教授加入进来,2018年5月,西湖大学举行了面向全球的人才招聘,优良的声誉及丰厚的待遇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这些学者的加入大大提升了西湖大学的研究实力及国际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其他名校都为公立大学,而西湖大学是我国现今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一流的民办大学,是我国在探索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上的创新实践,西湖大学在发展中更应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式、教育方式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式。

从这两所院校来看,我国高校在借鉴世界年轻名校发展经验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步伐,重视人才、专注科研、进行专业定位等,我国高校也在经验借鉴中不断摸索,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发展之路。

我国内陆高校借鉴境外年轻名校发展经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借鉴境外年轻名校发展经验,并不适合我国内陆所有高校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影响建设高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我国内陆高校数量众多,参差不齐,有些名校建校时间已有100余年,在当下创建“双一流”的社会背景下,这些高校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是其发展已有一套独特的体系,让这类高校去学习境外年轻名校的发展经验,借鉴其发展路径,未必完全合适。

此外,如果对所有的高校都进行高投入的话,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我国内陆高校在借鉴境外年轻名校发展经验时,应衡量自身的学校发展现状,有选择地借鉴。

从六所世界年轻名校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内陆若想建设年轻名校,必须抛弃旧的大学办学管理模式,勇于创新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内陆高校在借鉴年轻名校发展经验时,应不拘泥于排行榜指标,尤其是要与本土实际情况和校情相结合

例如在国际化建设方面,案例中的六所年轻名校的国际化水平都很高,尤其是在国际学生方面,但内陆高校国际化建设重点就不能单纯放在国际学生指标上。

内陆高等教育发展还未达到普及化程度,高等教育距离人民满意还有一定距离,还有部分内陆学生未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内陆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对象应侧重于内陆学生。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单纯以国际学生的数量来衡量国际化程度,并未关注国际学生在校学习的参与度、学习成果等,这种对学校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另外,从六所年轻名校主要侧重领域来看,多重视理科、工科,对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关注度较低,内陆高校在发展中选择重点研究领域等要根据自身状况与区域社会发展需要,做到不盲从,合理选择。

从“双一流”建设的大学及相关政策来看,发展的对象过多倾斜在传统大学上,一些新兴的、年轻的大学则处在政策之外,难以共享国家的政策支持。从以上六所“世界年轻名校”的发展经验来看,高校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对这些发展迅速、特色鲜明的年轻高校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年轻大学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本文为徐警武,崔国华,李程.年轻名校成长的共性特征及其借鉴——基于QS Top 50 Under 50排行榜的分析[J].高等教育评论,2018(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