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景德镇窑瓷器的主要种类,看了长知识

 流深shi 2019-06-16

一、传统单色釉瓷器

①元青白瓷:青白瓷,俗称影青,又名隐青、映青,因其釉白中微微闪青而得名,是我国宋代窑场分布较广、产量很大、工艺精湛的一个瓷器品种,在众多的产地中,景德镇的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窑口所产青白瓷最佳,被世人称之为“假玉器”,备受青睐。

元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虽上承南宋遗风,但在胎质、造型、釉色、装饰上与宋代产品已有所不同,有着自身的时代风格。与宋代相比,元代青白瓷的胎体普遍比较厚重,宋代那种薄胎透影的产品已很少见,由于制胎原料中加入了含铁量较高的高岭土,所以元代青白瓷的胎色普遍泛青,青色更加明显,不如宋代的胎色白。釉面玻璃质感强,釉的玉质效果不如宋代产品,有些较粗的产品釉色泛黄,还有一些器物釉面失透无光,常与同时期卵白釉器物混淆在一起,使人不易分辨。

元青白瓷观音菩萨坐像,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

②元卵白釉瓷:目前考古发现元代景德镇的烧造卵白釉瓷的地点大致有两处,湖田窑窑址和市区中华南路窑址。部分高质量的卵白釉瓷属枢密院定烧瓷器,故又称“枢府窑器”或“枢府瓷“,史料记载,元代枢密院对其定烧的专供瓷把关严、档次要求较高。但它又有别于景德镇的明清官窑,明清官窑所烧产品专供皇帝使用,而元代枢密院定烧产品属部门需求行为,其余大量瓷器可对民间销售。从已发现的卵白釉瓷器得知,卵白釉瓷在十四世纪初已经烧造,元代盛烧不衰,一直延烧到明代早朝,并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 卵白釉螭耳衔环瓶 安徽桐城元代窖藏出土

卵白釉瓷为石灰碱釉,胎质灰白细润,釉层厚润,乳浊失透,无开片。釉色均匀,色似鹅卵。早期釉色接近青白瓷白中闪青灰,中后期釉色乳白失透(优质卵白釉瓷莹润如羊脂美玉,在湖蓝朦胧中,闪玉石般淡雅乳光),无影青釉的玻璃光,胎质敦厚。造型规整,以小件器居多,碗、盘和高足杯多见,其中以折腰碗最具特色,也有大罐、炉、壶、碟、瓶等,大都为小圈足,足壁厚,削足规整。底足均为露胎。纹饰以印花为主,也见贴花和堆塑装饰,少有宋代的阴刻细划装饰(因釉失透难显),印花常见有龙纹、荔枝纹、芦雁纹、菊纹等。字款除了有“枢府”字样,亦有印有“太禧”或“福禄“、“真福”等。

左图 元卵白釉贴花串珠纹玉壶春瓶 首都博物馆藏

右图元卵白釉贴花月下影梅纹罐 天津市艺木博物馆藏

左图 元卵白釉印花荔枝纹高足杯 高安市博物馆藏

右图 元卵白釉印花云龙纹撇口高足杯 上海博物馆藏

上图 卵白釉印花纹枢府款折腰碗 歙县博物馆藏

下图 卵白釉印花纹枢府款盘 歙县博物馆藏

秋水堂旧藏元卵白枢府釉刻穿花凤海水龙纹罐

秋水堂藏元卵白枢府釉印纹分格花风卷荷叶型盘

③高温颜色釉瓷:高温钴蓝釉和铜红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的又一新创品种,它们是明代霁蓝釉霁红釉的前身。元代蓝釉器色泽浓艳明丽,给人以静穆幽谧的美感。器型主要有梅瓶、匜、盘、高足杯、爵、折腰碗、壶等。

左上图元蓝釉描金爵1987年杭州市朝晖路元代窖藏出土 杭州市历史博物馆藏

中上图 台北故宫藏元蓝釉白龙菱口大盘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右上图 元蓝釉把杯 台北故宫藏

左下图 元蓝釉白龙纹盘 故宫藏

右下图 元麒麟飞凤蓝釉白花菱口大盘 托普卡帕皇宫藏

元代蓝釉器的装饰方法有三种:一是蓝地白花,是在坯体上先堆塑或刻划好纹样,然后在纹样上罩一层透明釉,其余的地方施蓝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蓝白对比鲜明,有相互衬托,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二是蓝釉描金,先烧成高温蓝釉后再在其上描金彩纹饰,再经低温二次烘烤而成,由于蓝釉上金彩附着力低,出土器物容易出现脱落现象,因此传世蓝釉金彩器显得十分珍贵;三是蓝釉釉下印花装饰,为宋元时期景德镇瓷器使用最多的装饰方法之一。纹饰常见有云龙纹、飞凤纹、海马纹、麒麟、鸿雁、折枝梅、菊纹和缠枝莲纹等。

元蓝釉金彩月影梅杯 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

左图 元蓝釉堆塑螭龙胆瓶 1998年安徽繁昌县新港街道元代窖藏出土

右图 元蓝釉白龙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高温铜红釉瓷器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和邛窑,学界有一说认为宋元的红釉瓷是承长沙窑而来的。又一说认为元代景德镇铜红釉是在南北瓷业大融合的背景下再次被创烧出来的。元代高温红釉器是初创阶段的产品,大都发色不够鲜艳,或深黯或灰红色,装饰常见釉下暗刻划花和模印花纹。因其烧制难度较蓝釉大,传世和出土的红釉器亦较蓝釉器少。元代高温红釉器的诞生在颜色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元末明初还开始出现了内外施不同色釉高低温二次烧成的工艺,这种“二色釉”装饰具有独特的时代风貌,也标志着景德镇对呈色剂的应用技术趋于成熟。

左上图长沙窑铜红釉执壶 长沙市考古研究所藏

左下图 长沙窑铜红釉执壶 《长沙窑》图录

右图 元红釉梨形壶 故宫藏

左图 元红釉印花云龙纹盘 首都博物馆藏

右图 元红釉高足杯 故宫藏(孙瀛洲先生捐赠)

元末明初外蓝里红釉印花龙纹碗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二、釉下彩绘瓷器

①铁褐彩瓷:在施青白釉的坯体上,用一种赭褐色的紫金釉(富含铁元素)加以装饰,经过高温烧成,褐色点彩出现晕散,青白釉烘托的褐斑十分醒目。铁绘则多采用涂绘点染方法,构图疏朗。

左图 元青白瓷铁褐彩连座双耳瓶 新安沉船出水

右图 元青白瓷褐彩荷叶形盖罐 首都博物馆藏

元景德镇窑铁褐彩绘盘 新安沉船出水

②元青花瓷:即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目前发现景德镇元青花遗址以湖田窑、落马桥与珠山三地最为典型。元代的景德镇借鉴和融汇磁州窑吉州窑的工艺使得褐彩绘画工艺在元青花上得以创新发展。青料色浑散晕而具有水墨画效果,效果艳丽明快,绘画生动精美,是中国青花艺术史上第一座高峰。有学者依据纪年墓出土物以及纪年字款的器物统计,按时间顺序,将元青花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初创期(元初1278年到元至正七年1347)、成熟期(至正七年1347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以及元末明初期(朱元璋占领浮梁时期1361-1368)三个阶段。

元釉下彩绘花卉纹塔式瓶(延祐六年1319纪年墓出土,经上海博物馆科技部测试,没有钴元素,应为釉下铁褐彩)

左图 元青花铁绘观音瓷塑 杭州纪年墓出土(1336年)

右图 元青花纪年字款盖罐 四川雅安出土(1347年)

元青花的装饰技法除了直接彩绘的形式,还有结合印花、刻划花和瓷塑的应用。平面彩绘有白地青花和青地白花两种。按构图风格又有细笔、工致、严谨的“密体”和速画、疏简、率意的“疏体”之分。“密体”具有繁缛密满的伊斯兰文化特征,多见于中大件器物;“疏体”均为白地青花,表现了简约疏朗的汉文化风格,多见于小件器物。

上图 元青花菊纹压手杯(疏体) 青州博物馆藏

左下图 元青花松竹梅纹盘(疏体) 首都博物馆藏

中下图 元青花月影梅纹高足杯(疏体) 日本东部ヅャワ·トウバソ沖海扬リ遗品

右下图 元青花折枝花卉纹鼎(疏体) 故宫藏

左图 元青花大盘(密体蓝地白花)大英博物馆藏

右图西亚地区细密画(伊斯兰风格)

左图 元青花花果飞凤纹大盘局部图(印花) 伊朗博物馆藏

右图元青花海水龙纹八棱梅瓶局部图(刻划) 河北博物馆藏

上图元青花船形水注(结合瓷塑)广州市博物馆藏

下图元青花海鳌山形笔架(结合瓷塑)浙江杭州历史博物馆藏

元青花的釉主要有青白釉和卵白釉二类。青白釉白中闪青,卵白釉的釉面失透,白中略闪青灰。据已知资料,使用卵白釉的元青花大多是小型器,数量也较少。

左图 元青花龙纹玉壶春瓶(青白釉)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中图 元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青白釉)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右图 元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卵白釉) 2006年芜湖县出土

元青花造型丰富多样:A.大器胎体厚重,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小器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小罐、小瓶、小炉、杯盏等,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发现得较多;B.出现一些新颖的造型以及中西合璧的造型,如凤首扁壶、凤首盖梅瓶、半球形、船型水注等;C.八棱形器及带座器多见,有带座的净水瓶、蒜头瓶、胆瓶、梅瓶、三足炉等,瓶通常独立插在镂空的六棱底座上,炉则与座连在一起;D.器制造型多变,一式多样。如大罐中有直口矮罐、直口高罐、盘口高罐等几类形制,又有圆罐和八棱罐的区别。

左图元青花海水开光纹花口折沿大盘 口径45.5厘米(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藏)

右图 元青花花卉纹双系小罐 高4.9-7.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左上图 元青花双耳梅花纹带座瓶 湖南省常德市博物馆藏

右上图 元青花兔纹带座吉字瓶 安徽省青阳县出土

左下图 元青花八棱罐 辽宁博物馆藏

右下图 元青花八棱葫芦瓶 土耳其托普卡帕博物馆藏

元青花使用的青料,一说认为有国产和进口两种,国产钴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有哑光,仅用于中、小型器;进口料“苏麻离青”为低锰高铁型青料,来自西亚,呈色靛蓝浓艳,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晕散重。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另一说认为元青花只有进口青料一种,其呈色与烧成气氛以及青料调配有关,有三种情况:多数是青翠沉着为正烧产品;二是靛青泛紫扬艳,为过烧所致;三是青蓝偏灰,多是欠烧所致。

左上图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局部

右上图 元青花凤首流扁执壶局部 新疆伊犁出土

左下图元青花龙纹梅瓶肩部 湖北省2006年在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

右下图 元青花双兽耳牡丹纹盖罐局部蚌埠市博物馆藏

元青花釉面特征图例以及苏麻离青青料发色特点:有的发色凝重幽艳,由于成分中铁含量较多,会出现斑斑点点的黑色结晶痕迹,即是铁锈斑。如②③;有的发色略显淡雅,如①④.

元青花的纹饰题材丰富,绘画精美。人物故事题材深受元剧影响,情节性和感染力强;动物题材也十分丰富,飞禽、走兽、游鱼、鸣虫等无所不包,以龙、凤、雁、马、鹿、兔、鱼、海马、螳螂、鸳鸯、瑞兽等传统题材为多见;植物纹则最应用最普遍,如牡丹、莲花、栀子、菊花、蔓草、芭蕉、松、竹、梅等。大件器的纹饰还盛行在局部区域用云肩纹和开光来开辟独立的装饰空间,以丰富构图视角。另外元朝蒙古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器物常用仰、覆莲瓣纹等佛教纹饰作为重要的辅助装饰。

元青花缠枝牡丹天马纹兽耳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器身上的装饰有:1.肩部饰对称贴塑兽耳 ,2.瓶口饰冰凌花纹和颈饰忍冬纹,3.足部是忍冬纹和莲瓣纹,4.腹部饰如意形海水天马纹,5和6是缠枝牡丹纹.

元青花上的杂宝边饰纹及方形莲瓣纹

③釉里红瓷器: 即以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在瓷坯描绘,再罩以一层透明釉,以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的瓷器。有线绘、涂绘、拨白(也叫“红地白花”)、涂绘雕塑装饰手法(俗称“加彩”)。

左图元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线绘手法)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右图 元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涂绘手法)首都博物馆藏

左上图 元釉里红暗刻兔纹玉壶春瓶 故宫藏

右上图 元釉里红暗刻飞凤纹玉壶春瓶 日本松冈美术馆藏

下图 元釉里红暗刻花卉纹玉壶春瓶 故宫藏

元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加彩手法)江西省博物馆藏

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 江西省博物馆藏1974年景德镇市郊出土

元代釉里红瓷主要有以下特点:A.与元青花相比,釉里红烧成的范围狭窄,受窑烧气氛的影响变化大,还原呈色不稳定。红艳纯净,线条清晰的成品少,而紫褐、暗红、淡红、灰黄、灰褐、灰绿的却较多,或出现绿苔斑或飞红现象,红色晕散成朦胧一片。

元釉里红云凤纹玉壶春瓶 江西省博物馆藏

B.元代釉里红装饰的器型以小件器物居多,偶见大型盖罐、双系扁壶、梅瓶,主要有玉壶春瓶、高足杯、匜、小罐、砚滴等,构图简约疏朗,大多采用白描手法,纹饰简朴,主要有花卉、云龙、云凤、芦雁、花鸟、玉兔、人物、祈雨图等。往往只有寥寥数笔,有的线条较生硬粗拙,较随意,红料涂抹也草率,许多色块不能准确的涂抹在纹样轮廓线上。纹饰线条常见晕散。

左图元代釉里红花草纹玉壶春瓶 1978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

右图元釉里红卷云纹小罐 菲律宾出土

C.受当时生产条件、工艺及水平的制约,涂绘和拨白是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主要装饰手段。

元釉里红暗刻龙纹四系扁方壶 故宫藏

从景德镇窑址元釉里红瓷片出土较少,和传世品亦罕见的情况来看(同时,还有同时施用了钴蓝和铜红两种釉药的青花釉里红瓷,存世特别稀少),当时釉里红瓷器的生产,大概处于初创阶段,但其发展繁荣期应是元末明初,元代釉里红的出现,是景德镇窑工在吸收消化长沙窑、宋代钧窑彩绘装饰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的再突破创新。标志着中国陶瓷烧造从此进入釉下彩瓷烧制的发展阶段,并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着景德镇陶瓷生产装饰工艺改造与升级,使陶瓷装饰艺术更加日臻成熟。

元末明初 釉里红凤穿花纹梅瓶 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三、釉上彩——红绿彩瓷及五色花戗金瓷

元代景德镇开始出现在高温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元代红绿彩存世极少,目前已知的传世器如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红绿彩狮子戏球纹玉壶春瓶和根津美术馆藏的红绿彩宝相花纹玉壶春瓶,其余偶见一些小件多为海外公收藏,国内标准器和考古出土器极匮乏。

元人蒋祈在《陶记》中曾提到当时瓷器装饰技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及关于元代“青花、红绿古彩、五色花、炝金”的记载,元末孔齐的《至正直记》卷一中也谈到“红绿古彩古来有之,金以来时为上物,多定烧、限烧为上用,非市烩所能得也”,明人曹昭《格古要论》卷七古饶器条:“古饶器出今江西饶州府浮梁县……有青色及五色花者……又有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 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曾记载:“元之进御器,民所供造者……式多小足印花,亦有戗金五花者”。元代五彩瓷制品至今的考古研究成果还相当贫乏。为了展现元代景德镇瓷业的整体风貌,兹特举几例,供同好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左图元代五彩民窑瓷片 杭州出土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图录》

中上 元代红绿彩碗残器修复件 景德镇出土

中下及右图 元代沥粉堆花戗金瓷片

元代卵白釉沥粉堆花五彩戗金高足杯修复件 冯先铭采集

元代卵白釉沥粉堆花五彩戗金碗 上海博物馆藏

左图 金代河南窑口红绿彩玉壶春瓶 秋水堂藏

右图元景德镇窑红绿彩狮子戏球纹玉壶春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藏

四、孔雀绿釉瓷器

亦称“法(珐)绿釉”、“法(珐)翠釉”、“翡翠釉”、“吉翠釉”等。孔雀绿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其釉光华丽,釉色透亮深翠,艳而不浮,古穆静雅。将蓝色称为绿,马未都先生用白居易的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来作以解释;又一说认为,因其呈色极似孔雀羽毛上之一种蓝绿相间色,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法蓝),“孔雀绿釉”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北宋时期因商贸往而传入中原并在北方民窑开始制作,从金、元产品工艺看,在磁州窑及磁州窑系的翠蓝器水平相对较高,至今有不少绘画精美的“翠蓝黑花”器存世;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在借鉴磁州窑的工艺下,采用芒硝即硝酸钾用作釉色的低温熔剂,从而使釉色美丽而匀称,能够闪烁出宛如蓝宝石的光彩。早期孔雀绿釉瓷器的制作,是直接在坯胎上施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温烧成,釉面易开片剥落,元代后期是先在高温中烧成涩胎或白釉瓷,再在其上施孔雀绿釉后,入窑二次低温烧成,釉面剥落者少。孔雀绿釉色有深浅两种:深者色葱绿,釉色鲜明艳丽(在明宣德孔雀绿釉烧制成熟以前,呈深暗蓝绿色);浅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孔雀绿釉色无论深浅,都是以蓝色为基调的。从整体发掘情况看,元代景德镇孔雀绿釉制作尚未成太大规模,但其制品已具一定的水平。

左上图 孔雀羽毛上呈现出一种蓝绿相间的颜色

左下图及右图 孔雀绿釉砚盒修复件 景德镇斗富弄元代堆积层出土

左图 元磁州窑孔雀绿釉下褐彩菊花纹梅瓶 日本京都书院藏

右图 元末-明初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罐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