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风生水起i5hu60 2019-06-16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一鳴俊人
原创
2018-07-28
阅读 600
关注

  梵蒂冈是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国中之国,其前身是教皇国,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面积0.44平方公里),也是人口最少的国家,才572人(2011年)。

梵蒂冈在罗马城的西北部,四周都是罗马的市区。2011年欧洲十国游,到了这里参观圣彼得大教堂。

  梵蒂冈是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国中之国,其前身是教皇国,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面积0.44平方公里),也是人口最少的国家,才572人(2011年)。

梵蒂冈在罗马城的西北部,四周都是罗马的市区。2011年欧洲十国游,到了这里参观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广场的鸟瞰图(来自网络),早上就是从图中上方最近的那座桥过台伯河,拐弯进了对着广场的这条大街,来到广场与大街接壤的地方,等待进广场。

圣彼得广场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设计,上图中是在教堂建筑的主殿上拍摄的,那左右的弧形柱廊也是广场的组成部分。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占地面积3.4公顷,于1655~1667年在教堂以外加建的。

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教堂命名为圣彼得,彼得是耶稣的最忠诚和亲密的门徒,原来叫西门,耶稣为其改名彼得。据说彼得就埋在这座教堂里。

  圣彼得广场的鸟瞰图(来自网络),早上就是从图中上方最近的那座桥过台伯河,拐弯进了对着广场的这条大街,来到广场与大街接壤的地方,等待进广场。

圣彼得广场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设计,上图中是在教堂建筑的主殿上拍摄的,那左右的弧形柱廊也是广场的组成部分。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占地面积3.4公顷,于1655~1667年在教堂以外加建的。

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教堂命名为圣彼得,彼得是耶稣的最忠诚和亲密的门徒,原来叫西门,耶稣为其改名彼得。据说彼得就埋在这座教堂里。

  这座教堂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彼得的墓地上修建,称为老圣彼得教堂。上图就是老教堂,是1450年时的样子(来自网络,画于1891年)。

现在的教堂建筑由教皇朱利奥二世主持与1506年开始修建,建设时间长达120年,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及画家米开朗基罗等都相继主持过工程设计及施工。教堂为罗马式及巴洛克式建筑。

  这座教堂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彼得的墓地上修建,称为老圣彼得教堂。上图就是老教堂,是1450年时的样子(来自网络,画于1891年)。

现在的教堂建筑由教皇朱利奥二世主持与1506年开始修建,建设时间长达120年,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及画家米开朗基罗等都相继主持过工程设计及施工。教堂为罗马式及巴洛克式建筑。

  参观圣彼得广场及大教堂,需要走进这道栏杆,这也是梵蒂冈与意大利、罗马的分界线的一部分。

  参观圣彼得广场及大教堂,需要走进这道栏杆,这也是梵蒂冈与意大利、罗马的分界线的一部分。

  在广场栏杆外就可远远看到大教堂中央的主殿那气势恢弘的建筑,后面高高的穹顶,前面的方尖碑。

  在广场栏杆外就可远远看到大教堂中央的主殿那气势恢弘的建筑,后面高高的穹顶,前面的方尖碑。

  方尖碑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上也看到过。这座埃及方尖碑,无文字无图案,高25米,用整块花岗岩石头雕刻而成,于1586年竖立起来。方尖碑全部出自埃及,共29座,但历史上被运出的不少,意大利也是世界上现存方尖碑最多的国家,共11座,比其出产地埃及还多2座。

  方尖碑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上也看到过。这座埃及方尖碑,无文字无图案,高25米,用整块花岗岩石头雕刻而成,于1586年竖立起来。方尖碑全部出自埃及,共29座,但历史上被运出的不少,意大利也是世界上现存方尖碑最多的国家,共11座,比其出产地埃及还多2座。

  进入梵蒂冈参观,如果是没有与其建交的国家,不能直接办手续就进去,需一个意大利人做导游带领进入。我国没与梵蒂冈建立外交关系,所以这位意大利老人就成了我们进梵蒂冈的导游了。说是导游其实就是带进分界线、及主殿,这天早上有点小雨,老人就带了这把伞,也正好当作标志物容易看到。

  进入梵蒂冈参观,如果是没有与其建交的国家,不能直接办手续就进去,需一个意大利人做导游带领进入。我国没与梵蒂冈建立外交关系,所以这位意大利老人就成了我们进梵蒂冈的导游了。说是导游其实就是带进分界线、及主殿,这天早上有点小雨,老人就带了这把伞,也正好当作标志物容易看到。

  我们一车的人就跟在这位意大利老人后面进了圣彼得广场,他后面几位都是的。

  我们一车的人就跟在这位意大利老人后面进了圣彼得广场,他后面几位都是的。

  在这样的地方,如果是自由行那是最好的,可以自由自在地拍摄、留影、慢慢地仔细欣赏这建筑艺术。这教堂的立面高51米,科林斯式柱子。在教堂的顶层上部是13座雕像,中央手拿十字架的雕像是耶稣。左右各有一座大钟,左边的显示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右边的是罗马时间。

  在这样的地方,如果是自由行那是最好的,可以自由自在地拍摄、留影、慢慢地仔细欣赏这建筑艺术。这教堂的立面高51米,科林斯式柱子。在教堂的顶层上部是13座雕像,中央手拿十字架的雕像是耶稣。左右各有一座大钟,左边的显示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右边的是罗马时间。

  不过,进教堂的主殿是要排队的,有的排队的游客就抓紧机会相互拍摄留影了。队伍顺着右侧的弧形柱廊,蜿蜒向前方,一直到主殿的入口。左右两旁边的柱廊共有284根巨大的圆形石柱组成,分成四排,柱高18米。柱廊的顶上是144座巴洛克风格的圣人和殉道者雕像,俯视着广场。

  不过,进教堂的主殿是要排队的,有的排队的游客就抓紧机会相互拍摄留影了。队伍顺着右侧的弧形柱廊,蜿蜒向前方,一直到主殿的入口。左右两旁边的柱廊共有284根巨大的圆形石柱组成,分成四排,柱高18米。柱廊的顶上是144座巴洛克风格的圣人和殉道者雕像,俯视着广场。

  在排队时,也就抓紧拍摄一下教堂的外景。这是穹顶部分,直径42米,穹顶十字架到地面的高度达137米。右面的大钟显示罗马时间是9:16,当时数码相机显示的拍摄时间是9:21(事先按时差调整的),相差不多。

  在排队时,也就抓紧拍摄一下教堂的外景。这是穹顶部分,直径42米,穹顶十字架到地面的高度达137米。右面的大钟显示罗马时间是9:16,当时数码相机显示的拍摄时间是9:21(事先按时差调整的),相差不多。

  顶层上的部分雕像,中间的耶稣手持十字架的雕像清晰可见,右侧的雕像背着十字架,那应该是耶稣的门徒西门了。

  顶层上的部分雕像,中间的耶稣手持十字架的雕像清晰可见,右侧的雕像背着十字架,那应该是耶稣的门徒西门了。

  柱廊前排着队的游人。

  柱廊前排着队的游人。

  柱廊上部的部分雕像。

  柱廊上部的部分雕像。

  左侧柱廊上部中央的雕像。

  左侧柱廊上部中央的雕像。

  左侧的柱廊。

  左侧的柱廊。

  在柱廊前正在进行挂教皇活动图片的作业。

  在柱廊前正在进行挂教皇活动图片的作业。

  广场上,方尖碑两侧各有一座14米高的喷泉,这涓涓的清泉象征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广场上,方尖碑两侧各有一座14米高的喷泉,这涓涓的清泉象征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广场上有好多这样的可活动栏杆,那是为了举行广场的宗教活动的范围需要而设置的,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座椅。

  广场上有好多这样的可活动栏杆,那是为了举行广场的宗教活动的范围需要而设置的,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座椅。

  排队参观的游人队伍在不断向前移动,走到一处内部入口的走廊外,看到有一名卫士身穿红黄蓝古代骑士服装,手持长矛守在那里。

这卫士是瑞士籍。本来梵蒂冈的警卫队是由各国卫士担任的,但在一次抵抗神圣罗马帝国入侵的战役中,其他国家卫士只顾自己生命,只有瑞士籍卫士誓死捍卫教宗(梵蒂冈领袖)的安全,从此,梵蒂冈的警卫工作就只雇用瑞士籍的士兵。据说这服装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那长矛也是15世纪的产品,从未改变过式样。

  排队参观的游人队伍在不断向前移动,走到一处内部入口的走廊外,看到有一名卫士身穿红黄蓝古代骑士服装,手持长矛守在那里。

这卫士是瑞士籍。本来梵蒂冈的警卫队是由各国卫士担任的,但在一次抵抗神圣罗马帝国入侵的战役中,其他国家卫士只顾自己生命,只有瑞士籍卫士誓死捍卫教宗(梵蒂冈领袖)的安全,从此,梵蒂冈的警卫工作就只雇用瑞士籍的士兵。据说这服装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那长矛也是15世纪的产品,从未改变过式样。

  排队参观的队伍逐渐接近教徒主殿,看到教堂前的两侧各有一座巨大的雕像,这一座是圣保罗像。

  排队参观的队伍逐渐接近教徒主殿,看到教堂前的两侧各有一座巨大的雕像,这一座是圣保罗像。

  我们一车人员的队伍基本在一起,因为进教堂是要一起进的,那位意大利老人手拿雨伞举着,大家就紧跟在后面。教堂有5座大门,参观的一般人员只能进出两侧的门。前面就是将要走进圣彼得大教堂了。

  我们一车人员的队伍基本在一起,因为进教堂是要一起进的,那位意大利老人手拿雨伞举着,大家就紧跟在后面。教堂有5座大门,参观的一般人员只能进出两侧的门。前面就是将要走进圣彼得大教堂了。

  跟着意大利导游老人走到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入口门前,眼前已经开始感受到这座教堂内部建筑艺术的精彩。我们是从教堂的前廊的侧面进去的,再走进教堂的门厅。

  跟着意大利导游老人走到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入口门前,眼前已经开始感受到这座教堂内部建筑艺术的精彩。我们是从教堂的前廊的侧面进去的,再走进教堂的门厅。

  这是一幅圣彼得大教堂的立体剖视图(来自网络),从这图中大体上可以了解一下教堂的外观及内部的一部分。

  这是一幅圣彼得大教堂的立体剖视图(来自网络),从这图中大体上可以了解一下教堂的外观及内部的一部分。

  从前廊走进一个大厅,就是圣彼得大教堂的门厅,这个门厅是横向设计布置的。我们去的不算晚,但更有来得早的,有些游人已经从教堂里面出来了。

  从前廊走进一个大厅,就是圣彼得大教堂的门厅,这个门厅是横向设计布置的。我们去的不算晚,但更有来得早的,有些游人已经从教堂里面出来了。

  这里可以看到前廊的一部分,栏杆及软索划分了进去出来的路线。

  这里可以看到前廊的一部分,栏杆及软索划分了进去出来的路线。

  一个旅游团成员在听导游的介绍。

  一个旅游团成员在听导游的介绍。

  门厅的顶部是拱形结构的,繁复的几何图案加上各种浮雕,将这“天花板”装饰得十分精美华丽。

  门厅的顶部是拱形结构的,繁复的几何图案加上各种浮雕,将这“天花板”装饰得十分精美华丽。

  拱形的下部与柱子连接的部位,有很多人物雕塑、浮雕。

  拱形的下部与柱子连接的部位,有很多人物雕塑、浮雕。

  从门厅走进教堂的大厅,要从这里的门进去。大教堂这里共有5扇铜门,从左至右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中门(或称正门)、死门及圣门,每个大门都有雕刻精致的浮雕,居中的中门只有在重大的宗教节日,才由教皇开启。而圣门每隔25年开启一次,圣诞夜,教皇带领教徒由此门走进圣堂,意为走入天堂。

  从门厅走进教堂的大厅,要从这里的门进去。大教堂这里共有5扇铜门,从左至右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中门(或称正门)、死门及圣门,每个大门都有雕刻精致的浮雕,居中的中门只有在重大的宗教节日,才由教皇开启。而圣门每隔25年开启一次,圣诞夜,教皇带领教徒由此门走进圣堂,意为走入天堂。

  这是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三门,中门,它原是旧彼得教堂的大门,由Antonio Averulino Filarete(1400-1465)在1433年所铸,因此也叫费拉来特(Filarete)门,是大教堂最古老的门。

中门外面共有6幅画像,由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为:(1)正襟危坐的基督,(2)双手胸前的圣母,(3)执剑肃立的保罗,(4)圣彼得给筹划铸造这扇铜门的教皇欧杰尼四世(Eugenio IV)交付钥匙,(5)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6)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宁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以上(5)(6)两幅画面上都有尼禄皇帝在刑场监视。

  这是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三门,中门,它原是旧彼得教堂的大门,由Antonio Averulino Filarete(1400-1465)在1433年所铸,因此也叫费拉来特(Filarete)门,是大教堂最古老的门。

中门外面共有6幅画像,由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为:(1)正襟危坐的基督,(2)双手胸前的圣母,(3)执剑肃立的保罗,(4)圣彼得给筹划铸造这扇铜门的教皇欧杰尼四世(Eugenio IV)交付钥匙,(5)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6)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宁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以上(5)(6)两幅画面上都有尼禄皇帝在刑场监视。

  抓紧时间走进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大厅,也就是主圣堂。一走进这里,顿时给眼前的一切震撼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大厅,上下前后左右的各处,到处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令人感到窒息,不知道看什么才好!

这个主堂(Nave/navata)长187米,宽58米;主堂内可容纳25000人(全堂可容纳60000人)。大堂内共有11个小堂,50个祭台,约450尊雕像,500根石柱。

  抓紧时间走进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大厅,也就是主圣堂。一走进这里,顿时给眼前的一切震撼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大厅,上下前后左右的各处,到处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令人感到窒息,不知道看什么才好!

这个主堂(Nave/navata)长187米,宽58米;主堂内可容纳25000人(全堂可容纳60000人)。大堂内共有11个小堂,50个祭台,约450尊雕像,500根石柱。

  我们先跟着自己的导游(意大利老人完成任务了)从右边走,前后都是来参观的游人,要想拍摄一幅画、一座雕像,都无法走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熙熙攘攘的人群挤着你,也使你无法拿稳手中的相机来拍摄。这不,第一幅画像就这么的模糊了。

  我们先跟着自己的导游(意大利老人完成任务了)从右边走,前后都是来参观的游人,要想拍摄一幅画、一座雕像,都无法走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熙熙攘攘的人群挤着你,也使你无法拿稳手中的相机来拍摄。这不,第一幅画像就这么的模糊了。

  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边走边抬头四处张望着,简直就是目不暇接。

  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边走边抬头四处张望着,简直就是目不暇接。

  这时,走到一座十分精美而悲壮的雕像前,这里是圣母怜子像堂(Cappella della Pieta),上面是圣母怜子像(The Pity / La Pieta),又称为《圣殇》,这是一尊纯白大理石的雕像(因年久及大厅内灯光关系色彩已非纯白色),高2.15米,底座宽1.68米,重3050公斤。米开朗琪罗雕刻与磨光此像花了两年时间,1498年塑成于罗马。

  这时,走到一座十分精美而悲壮的雕像前,这里是圣母怜子像堂(Cappella della Pieta),上面是圣母怜子像(The Pity / La Pieta),又称为《圣殇》,这是一尊纯白大理石的雕像(因年久及大厅内灯光关系色彩已非纯白色),高2.15米,底座宽1.68米,重3050公斤。米开朗琪罗雕刻与磨光此像花了两年时间,1498年塑成于罗马。

  雕像展现的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受难后的基督耶稣的情景。

  雕像展现的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受难后的基督耶稣的情景。

  玛利亚双眼低垂,左手微微摊开,右手搂着遍体鳞伤的耶稣,无限疼惜,无限悲痛地凝视着自己亲爱的儿子。

米开朗基罗赋予圣母以凡胎肉体的人间母亲的形象和感情,他非常美丽,神态宁静安详,只是在眼角、眉心和似乎颤抖的手臂中流露着隐隐的哀伤。他将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与无奈何对上帝虔诚的信赖与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洋溢着一种静谧而又圣洁的美。人们称其为整座教堂中最优雅的雕塑作品,是圣彼得大教堂的“镇山”之宝。

这座雕像前总是挤满了参观的人,但自从1972年,一个疯子用锤子砸了雕像后,这里的外围就用玻璃罩了起来。

  玛利亚双眼低垂,左手微微摊开,右手搂着遍体鳞伤的耶稣,无限疼惜,无限悲痛地凝视着自己亲爱的儿子。

米开朗基罗赋予圣母以凡胎肉体的人间母亲的形象和感情,他非常美丽,神态宁静安详,只是在眼角、眉心和似乎颤抖的手臂中流露着隐隐的哀伤。他将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与无奈何对上帝虔诚的信赖与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洋溢着一种静谧而又圣洁的美。人们称其为整座教堂中最优雅的雕塑作品,是圣彼得大教堂的“镇山”之宝。

这座雕像前总是挤满了参观的人,但自从1972年,一个疯子用锤子砸了雕像后,这里的外围就用玻璃罩了起来。

  圣彼得大教堂的主堂两侧各有6根巨大的石柱,将主堂分为三条通道。中间一条最宽25米。金碧辉煌的堂顶,都是由金黄耀眼的玛赛克镶嵌而成。现在这里看到大厅的前方中央,是一座青铜制作的华盖,而在右下角是一座贝尔尼尼创作的雕塑《圣小钵》。

  圣彼得大教堂的主堂两侧各有6根巨大的石柱,将主堂分为三条通道。中间一条最宽25米。金碧辉煌的堂顶,都是由金黄耀眼的玛赛克镶嵌而成。现在这里看到大厅的前方中央,是一座青铜制作的华盖,而在右下角是一座贝尔尼尼创作的雕塑《圣小钵》。

  雕塑《圣小钵》表现的是两个顽皮可爱的小天使,捧着一个贝壳状的圣水小钵的情形,活泼生动,栩栩如生。

  雕塑《圣小钵》表现的是两个顽皮可爱的小天使,捧着一个贝壳状的圣水小钵的情形,活泼生动,栩栩如生。

  在东西方向每两根巨柱之间,有穹窿相连,它也是走向两旁的过道;过道通向靠墙的小经堂;巨柱的外部和相邻的两个小经堂交结的墙垣之间,又形成一个小穹窿。由此可以想象,大堂和两侧的小堂之间,巨柱的前后左右,十几个穹窿,水平相连、高低相错、大小相间,宛如十几个倒垂的莲花花瓣飘浮在大堂之上,愈显得圣彼得大教堂高大宽阔、四通八达、精巧非凡。

  在东西方向每两根巨柱之间,有穹窿相连,它也是走向两旁的过道;过道通向靠墙的小经堂;巨柱的外部和相邻的两个小经堂交结的墙垣之间,又形成一个小穹窿。由此可以想象,大堂和两侧的小堂之间,巨柱的前后左右,十几个穹窿,水平相连、高低相错、大小相间,宛如十几个倒垂的莲花花瓣飘浮在大堂之上,愈显得圣彼得大教堂高大宽阔、四通八达、精巧非凡。

  现在我们走到离开青铜华盖稍近一些的地方了。

  现在我们走到离开青铜华盖稍近一些的地方了。

  这张图片采用广角,比较清晰的描绘出大厅的情景(来自网络),没有了游人显得十分空旷,中央的青铜华盖清晰可见。华盖下就是大祭台,彼得的墓地就在这大祭台的地下。

  这张图片采用广角,比较清晰的描绘出大厅的情景(来自网络),没有了游人显得十分空旷,中央的青铜华盖清晰可见。华盖下就是大祭台,彼得的墓地就在这大祭台的地下。

  在走近这座青铜华盖后,挤在人群中勉强拍摄了一个近景以及华盖上部。

  在走近这座青铜华盖后,挤在人群中勉强拍摄了一个近景以及华盖上部。

  这座祭台上的青铜华盖高29米,由四根20米高的异常华丽的螺旋绞链形铜柱围拢。每根铜柱分为三节:下节由绛色的螺旋形线条雕刻而成,中节和上节全部雕饰着葡萄枝和桂枝;枝叶间雕刻着许多小天使在攀登,还有无数小蜜蜂在枝叶间飞舞穿梭。

四铜柱上面支撑着一个巨形铜铸华盖。华盖正中有一白鸽,象征天主圣神在指导教皇。华盖四角各雕刻着一位站立着的守护天使。在守护天使之间又分别雕刻着一对小天使:有的高举彼得的三层皇冠和两把钥匙,有的在戏弄保罗的经卷和宝剑。在四铜柱顶上,又有四根凤尾状的铜柱四脚扎在下面的四根大绞链铜柱顶上;四根凤尾状的铜柱头合扰,上面共同支撑着一个铜球,球上又竖立一个十字架。

  这座祭台上的青铜华盖高29米,由四根20米高的异常华丽的螺旋绞链形铜柱围拢。每根铜柱分为三节:下节由绛色的螺旋形线条雕刻而成,中节和上节全部雕饰着葡萄枝和桂枝;枝叶间雕刻着许多小天使在攀登,还有无数小蜜蜂在枝叶间飞舞穿梭。

四铜柱上面支撑着一个巨形铜铸华盖。华盖正中有一白鸽,象征天主圣神在指导教皇。华盖四角各雕刻着一位站立着的守护天使。在守护天使之间又分别雕刻着一对小天使:有的高举彼得的三层皇冠和两把钥匙,有的在戏弄保罗的经卷和宝剑。在四铜柱顶上,又有四根凤尾状的铜柱四脚扎在下面的四根大绞链铜柱顶上;四根凤尾状的铜柱头合扰,上面共同支撑着一个铜球,球上又竖立一个十字架。

  大祭台及华盖的上部,是教堂的穹顶结构。

这座穹顶,是由四个边长18米的墩座支承起的,抬头仰望,就仿佛立于天穹之下,高旷而肃穆。这也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是他晚年的建筑杰作。

  大祭台及华盖的上部,是教堂的穹顶结构。

这座穹顶,是由四个边长18米的墩座支承起的,抬头仰望,就仿佛立于天穹之下,高旷而肃穆。这也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是他晚年的建筑杰作。

  这天,圣彼得大教堂里也有宗教活动,中间原是教徒等坐的地方,也涌进了很多参观的游人。我们还不敢进去,还是绕着在四周参观。

  这天,圣彼得大教堂里也有宗教活动,中间原是教徒等坐的地方,也涌进了很多参观的游人。我们还不敢进去,还是绕着在四周参观。

  这是一个小祭台,上方是关于耶稣的画面。

  这是一个小祭台,上方是关于耶稣的画面。

  走到这里,看到中厅的中路的座位大多已被信徒们坐着,还陆续有人走进去。这里应该是要进行宗教活动。

  走到这里,看到中厅的中路的座位大多已被信徒们坐着,还陆续有人走进去。这里应该是要进行宗教活动。

  我们继续参观,这是一尊教皇的雕像。

  我们继续参观,这是一尊教皇的雕像。

  教堂中厅的一个立柱上的人物雕塑。

  教堂中厅的一个立柱上的人物雕塑。

  墙面及立柱上的浮雕,多为小天使的题材。

  墙面及立柱上的浮雕,多为小天使的题材。

  这里也是一尊教皇的雕像,但是青铜制作的,上面还有长着翅膀的天使。

  这里也是一尊教皇的雕像,但是青铜制作的,上面还有长着翅膀的天使。

  圣彼得大教堂里有三位女性的墓地。

  圣彼得大教堂里有三位女性的墓地。

  克里斯蒂娜女王纪念碑(陵墓)。

克里斯蒂娜生于1626年12月8日,1632年因父王战死而继承王位,成为瑞典女王。退位后,大多居住在罗马,1689年4月19日病逝于罗马。她皈依天主教后,使得瑞典也回归天主教,所以她死后,当时的教皇克雷芒十一世下令将她的陵墓安放在圣彼得教堂里,并为她立纪念碑。

  克里斯蒂娜女王纪念碑(陵墓)。

克里斯蒂娜生于1626年12月8日,1632年因父王战死而继承王位,成为瑞典女王。退位后,大多居住在罗马,1689年4月19日病逝于罗马。她皈依天主教后,使得瑞典也回归天主教,所以她死后,当时的教皇克雷芒十一世下令将她的陵墓安放在圣彼得教堂里,并为她立纪念碑。

  托斯卡纳女侯爵——卡诺莎的马蒂尔达。

著名的“卡诺莎之辱”教皇所在的卡诺莎城堡,就是她的主要封地之一。纪念碑横幅雕刻上描绘了这个皇权与教权的斗争,伴随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于1077年在卡诺莎的会晤,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画面。不过事情远远没有完结,这之后的阿维尼翁之囚使教廷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由罗马被迫迁移到法国,成为了法国皇帝的附庸。

作为神罗边境的大诸侯,当时的托斯卡纳侯爵不仅掌管着托斯卡纳,还直接拥有摩德纳、曼图亚、布雷西亚和费拉拉等重要城市,实力非常强大。作为博尼法斯三世侯爵唯一幸存下来的女儿,她因为支持教皇与亨利四世对抗的功绩,玛蒂尔达安排她的土地在她死后(1115年),将赠给教会,她的领土的一部分在长时间内是教皇国的重要组成。

  托斯卡纳女侯爵——卡诺莎的马蒂尔达。

著名的“卡诺莎之辱”教皇所在的卡诺莎城堡,就是她的主要封地之一。纪念碑横幅雕刻上描绘了这个皇权与教权的斗争,伴随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于1077年在卡诺莎的会晤,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画面。不过事情远远没有完结,这之后的阿维尼翁之囚使教廷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由罗马被迫迁移到法国,成为了法国皇帝的附庸。

作为神罗边境的大诸侯,当时的托斯卡纳侯爵不仅掌管着托斯卡纳,还直接拥有摩德纳、曼图亚、布雷西亚和费拉拉等重要城市,实力非常强大。作为博尼法斯三世侯爵唯一幸存下来的女儿,她因为支持教皇与亨利四世对抗的功绩,玛蒂尔达安排她的土地在她死后(1115年),将赠给教会,她的领土的一部分在长时间内是教皇国的重要组成。

  在大教堂的几个巨大的立柱之间走着看着,一直是感觉叹为观止。

  在大教堂的几个巨大的立柱之间走着看着,一直是感觉叹为观止。

  一个小祭台上面的画面。

  一个小祭台上面的画面。

  小祭台。

  小祭台。

  小祭台下面安放着一位教皇的遗体(加上措施可防止腐败的水晶棺材吧?)

  小祭台下面安放着一位教皇的遗体(加上措施可防止腐败的水晶棺材吧?)

  看到中厅里非常多的信徒或是年轻人已安静地坐在那里,这么多的位子几乎已座无虚席了。

  看到中厅里非常多的信徒或是年轻人已安静地坐在那里,这么多的位子几乎已座无虚席了。

  座位中还有一些中老年人,看到我在拍他们,也看着我的相机。在欧洲旅游,感觉十分舒畅的就是相机到哪里都几乎可以无所顾忌的拍摄,如在国内的寺院道观等宗教建筑里,就一般不给拍摄,更别说是做佛事等。

  座位中还有一些中老年人,看到我在拍他们,也看着我的相机。在欧洲旅游,感觉十分舒畅的就是相机到哪里都几乎可以无所顾忌的拍摄,如在国内的寺院道观等宗教建筑里,就一般不给拍摄,更别说是做佛事等。

  座位中还有修女打扮的。

  座位中还有修女打扮的。

  不断有人走进座位去。

  不断有人走进座位去。

  如此虔诚的场面,让不少游人走来观看拍摄。

  如此虔诚的场面,让不少游人走来观看拍摄。

  大祭台在中厅的中央,在四周四个巨大的立柱之间的空间,是大祭台的前后左右,都有很多座位供信徒等使用。

  大祭台在中厅的中央,在四周四个巨大的立柱之间的空间,是大祭台的前后左右,都有很多座位供信徒等使用。

  我们走到大祭台的一旁时,祭台上已有身穿白色长袍的神父在开始讲什么,这大概是一次宗教活动开始了。

  我们走到大祭台的一旁时,祭台上已有身穿白色长袍的神父在开始讲什么,这大概是一次宗教活动开始了。

  离开中厅再参观,这是一座教皇像,根据上面的罗马数字,推断这像是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

  离开中厅再参观,这是一座教皇像,根据上面的罗马数字,推断这像是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

  又是一处小祭台。

  又是一处小祭台。

  一位教皇的雕塑。

  一位教皇的雕塑。

  一位教皇的遗体棺椁。

  一位教皇的遗体棺椁。

  在一个小祭台前的信徒。

  在一个小祭台前的信徒。

  教皇大祭台四周的墙上,各有一个10米高的壁龛,内有5米高的石像。上图右下角壁龛里那一个巨大的雕像是圣彼得的胞弟圣安德烈(S.Andrea),1629年由杜凯诺(F.Dunquesnoy)所雕。他为了避免殉道方式与师傅耶稣和胞兄彼得雷同,以体现对前贤的尊重,他选择了交叉钉死的殉道方式(圣彼得是倒立着被钉死的),雕像的身后面就是交叉的架子。

  教皇大祭台四周的墙上,各有一个10米高的壁龛,内有5米高的石像。上图右下角壁龛里那一个巨大的雕像是圣彼得的胞弟圣安德烈(S.Andrea),1629年由杜凯诺(F.Dunquesnoy)所雕。他为了避免殉道方式与师傅耶稣和胞兄彼得雷同,以体现对前贤的尊重,他选择了交叉钉死的殉道方式(圣彼得是倒立着被钉死的),雕像的身后面就是交叉的架子。

  在大祭台的一侧,还看到一位神父在领着一些学生摸样的唱歌,大概是唱诗班。在神父后侧的一座雕像,是圣女维罗妮卡(S.Veronica),也是大祭台四周的四座雕像之一。相传耶稣背负十字架登赴加尔瓦略山的途中,维罗妮卡用面纱为耶稣擦拭血汗交加的面容,相传那圣荣就永远印在了她的面纱上。据说此面纱至今保存在石像上方的小房内。

  在大祭台的一侧,还看到一位神父在领着一些学生摸样的唱歌,大概是唱诗班。在神父后侧的一座雕像,是圣女维罗妮卡(S.Veronica),也是大祭台四周的四座雕像之一。相传耶稣背负十字架登赴加尔瓦略山的途中,维罗妮卡用面纱为耶稣擦拭血汗交加的面容,相传那圣荣就永远印在了她的面纱上。据说此面纱至今保存在石像上方的小房内。

  这是教皇克雷芒十三世(1758-1769年在位),罗马教廷第250位教皇,出身于意大利。

  这是教皇克雷芒十三世(1758-1769年在位),罗马教廷第250位教皇,出身于意大利。

  看到一个木柜,有两扇木门,可能是神父与信徒接触的地方。走到这里,应该是圣彼得大教堂里的一大半看到或者是走过了。

  看到一个木柜,有两扇木门,可能是神父与信徒接触的地方。走到这里,应该是圣彼得大教堂里的一大半看到或者是走过了。

  这时又走到了神父站着的祭台后面,再仔细看看这巨大的青铜华盖。

  这时又走到了神父站着的祭台后面,再仔细看看这巨大的青铜华盖。

  接着是这个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命名为“圣座的光辉”,是贝尔尼尼1658-1666年的杰作。 宝座上方是一个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其中间是一块彩色玻璃,玻璃上面镶着一只象征圣神的白鸽,经过西面阳光的透射,那栩栩如生展翅飞翔的白鸽就好像正在朝你飞来。下面是有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接着是这个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命名为“圣座的光辉”,是贝尔尼尼1658-1666年的杰作。 宝座上方是一个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其中间是一块彩色玻璃,玻璃上面镶着一只象征圣神的白鸽,经过西面阳光的透射,那栩栩如生展翅飞翔的白鸽就好像正在朝你飞来。下面是有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雕塑群右下角是圣阿高斯迪诺(Sant’Agostino)的雕像, 1656-1665年由贝尔尼尼雕塑。圣彼得青铜宝座实际上位于半空中,历代教皇只有机会在初次就任的时候登上去坐一次而已。

  雕塑群右下角是圣阿高斯迪诺(Sant’Agostino)的雕像, 1656-1665年由贝尔尼尼雕塑。圣彼得青铜宝座实际上位于半空中,历代教皇只有机会在初次就任的时候登上去坐一次而已。

  巨大立柱前后的各处有很多雕像,这些雕像也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巨大立柱前后的各处有很多雕像,这些雕像也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手持十字架的修会会祖雕像。

  手持十字架的修会会祖雕像。

  教皇乌尔班八世(Urban/ Urbano VIII, 1623-1644)的纪念墓龛,也是贝尔尼尼的杰作之一。

  教皇乌尔班八世(Urban/ Urbano VIII, 1623-1644)的纪念墓龛,也是贝尔尼尼的杰作之一。

  手拿圣经的修会会祖雕像。

  手拿圣经的修会会祖雕像。

  教皇保罗三世法尼斯之墓。加各莱莫·德拉·包达创作于公元1549-1579年,青铜像149厘米。

这组塑像给人以宁静肃穆的感受,洁白的大理石和厚重的青铜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效果,更加突出保罗三世的形象。下面两尊雕像姿态则有轻灵、优美之感,充满诗意,宁静并有上升的美感。而教皇保罗三世神情肃穆、凝神,若有所思,宽大饱满的额头代表了他的智慧;圣袍下伸出的右手,仿佛在为信徒们祝福,并且代表着他的威严和权力;圣袍上镀有金饰,象征了权者的高贵,其神情姿态给人一种凌驾于人的庄严气势,显示出一位王者的风范,圣人的智慧。

保罗三世(1468.2.29~1549.1.10)原名亚历山大·法尔内塞。第222任教皇(1534~1549年在位)。通称法尔内塞家族教皇,他在生活上与世俗贵族同流合污,谋求本家族私利,资助文艺事业,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教皇,同时,他又表现真诚虔信,热心整顿教会,促成1545年塔兰托会议的召开,使天主教会在遭到宗教改革运动打击之后有了起色。

  教皇保罗三世法尼斯之墓。加各莱莫·德拉·包达创作于公元1549-1579年,青铜像149厘米。

这组塑像给人以宁静肃穆的感受,洁白的大理石和厚重的青铜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效果,更加突出保罗三世的形象。下面两尊雕像姿态则有轻灵、优美之感,充满诗意,宁静并有上升的美感。而教皇保罗三世神情肃穆、凝神,若有所思,宽大饱满的额头代表了他的智慧;圣袍下伸出的右手,仿佛在为信徒们祝福,并且代表着他的威严和权力;圣袍上镀有金饰,象征了权者的高贵,其神情姿态给人一种凌驾于人的庄严气势,显示出一位王者的风范,圣人的智慧。

保罗三世(1468.2.29~1549.1.10)原名亚历山大·法尔内塞。第222任教皇(1534~1549年在位)。通称法尔内塞家族教皇,他在生活上与世俗贵族同流合污,谋求本家族私利,资助文艺事业,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教皇,同时,他又表现真诚虔信,热心整顿教会,促成1545年塔兰托会议的召开,使天主教会在遭到宗教改革运动打击之后有了起色。

  在教皇保罗三世墓旁,是亚历山大七世的陵墓(大理石雕刻,1671-1678年),这是贝尔尼尼晚年之作。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特色。

  在教皇保罗三世墓旁,是亚历山大七世的陵墓(大理石雕刻,1671-1678年),这是贝尔尼尼晚年之作。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特色。

  这座壁龛的装饰更为富丽,座石的形式也较为新颖。雕塑的门楣上覆着一条深色大理石雕成的毯子,这样,下面的门便显得是陵墓的门户了,这里的两座雕像:慈悲之神抱着一个孩子,是很妩媚的姿态。真理之神,头发凌乱,眼中饱含着泪水,传达出深刻的痛苦。一个铜骷髅骨架跑进来,撞到碧玉布上,在没留意死亡时间的教皇面前摇动沙漏,沙漏象征时间,也代表生死。

  这座壁龛的装饰更为富丽,座石的形式也较为新颖。雕塑的门楣上覆着一条深色大理石雕成的毯子,这样,下面的门便显得是陵墓的门户了,这里的两座雕像:慈悲之神抱着一个孩子,是很妩媚的姿态。真理之神,头发凌乱,眼中饱含着泪水,传达出深刻的痛苦。一个铜骷髅骨架跑进来,撞到碧玉布上,在没留意死亡时间的教皇面前摇动沙漏,沙漏象征时间,也代表生死。

  群雕中,右边的女神用脚遮住地球仪上的英国的版图,因亚历山大七世生前设法控制与英国圣公教的冲突,结果徒劳无益,直接把英国从地球版图上除去了。

  群雕中,右边的女神用脚遮住地球仪上的英国的版图,因亚历山大七世生前设法控制与英国圣公教的冲突,结果徒劳无益,直接把英国从地球版图上除去了。

  小祭台上面的壁画。

  小祭台上面的壁画。

  教皇比奥八世(Pius /Pio VIII, 1761-1830, 1929年追认为教皇)的墓龛。墓龛上面的雕像是耶稣基督,下面是教皇比奥八世;左右是圣彼得和保罗。由19世纪的艺术家PietroTenerani雕塑。

  教皇比奥八世(Pius /Pio VIII, 1761-1830, 1929年追认为教皇)的墓龛。墓龛上面的雕像是耶稣基督,下面是教皇比奥八世;左右是圣彼得和保罗。由19世纪的艺术家PietroTenerani雕塑。

  教皇庇护七世的壁龛。意大利籍教皇,1800-1823年在位。

  教皇庇护七世的壁龛。意大利籍教皇,1800-1823年在位。

  一个小祭台上面的画面,是拉斐尔生平最后的一件作品《耶稣现形记》,他只完成了上半部分就去世了,时年37岁。画作的下半部分是由他的学生完成的,凑近看的话可以发现上下两部份的风格很不一样。

拉裴尔(1483-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一个小祭台上面的画面,是拉斐尔生平最后的一件作品《耶稣现形记》,他只完成了上半部分就去世了,时年37岁。画作的下半部分是由他的学生完成的,凑近看的话可以发现上下两部份的风格很不一样。

拉裴尔(1483-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走到了主祭台旁的圣彼得铜像的前面了,这儿参观的人特别多,全部挤在铜像旁。挤不进去就先拍个上部的。华盖顶上是教皇比奥九世的肖像,因为他在位时间最长(31年多),因而名重教会史。

  走到了主祭台旁的圣彼得铜像的前面了,这儿参观的人特别多,全部挤在铜像旁。挤不进去就先拍个上部的。华盖顶上是教皇比奥九世的肖像,因为他在位时间最长(31年多),因而名重教会史。

  圣座中的圣彼得铜像。关于此像的铸造时间,说法不一。有考证认为是13世纪阿诺福(Arnolfdi Cambio, 1240-1302)所铸,有的人则坚持认为它是公元4-5世纪的遗物。正襟危坐的圣彼得高举右手,表示“祝福”,左手握着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信徒经过此处时,常在此默祷片刻,然后亲吻一下像的右足;久而久之,铜五趾已被磨得一片光明。每年6月29圣彼得纪念日时,铜象要穿上华丽的祭服,再罩上精致的华盖。

  圣座中的圣彼得铜像。关于此像的铸造时间,说法不一。有考证认为是13世纪阿诺福(Arnolfdi Cambio, 1240-1302)所铸,有的人则坚持认为它是公元4-5世纪的遗物。正襟危坐的圣彼得高举右手,表示“祝福”,左手握着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信徒经过此处时,常在此默祷片刻,然后亲吻一下像的右足;久而久之,铜五趾已被磨得一片光明。每年6月29圣彼得纪念日时,铜象要穿上华丽的祭服,再罩上精致的华盖。

  教皇列奥十一世(Leo /Leone XI)白色大理石墓龛,位于大教堂中南边,由亚历山大·阿加迪(AlessandroAlgardi)1650年雕塑。这位教皇在1605年在位仅有27天,不知雕像为何也如此显贵?

  教皇列奥十一世(Leo /Leone XI)白色大理石墓龛,位于大教堂中南边,由亚历山大·阿加迪(AlessandroAlgardi)1650年雕塑。这位教皇在1605年在位仅有27天,不知雕像为何也如此显贵?

  这也是一位教皇的雕像,查考不出是谁。

  这也是一位教皇的雕像,查考不出是谁。

  教宗本笃十五世像(BenedictXV,1855年11月21日—1922年1月22日,原名Giacomodella Chiesa,在位期间:1914年5月3日—1922年1月22日),意大利人,是教皇国消失后的第三任教宗。

初任教宗时即逢大战爆发,本笃十五世支持教廷严守中立的政策,更痛斥交战国发动毒气战;他在1917年提出七点和平计划,虽然功败垂成,仍然不屈不挠,在战争结束后致力于国际和解。他的七点计划,部分内容包括在当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中。其圣号“本笃”被认为具有仁慈和容易亲近的意思,并带有和平使者以及协调者的喻意。

  教宗本笃十五世像(BenedictXV,1855年11月21日—1922年1月22日,原名Giacomodella Chiesa,在位期间:1914年5月3日—1922年1月22日),意大利人,是教皇国消失后的第三任教宗。

初任教宗时即逢大战爆发,本笃十五世支持教廷严守中立的政策,更痛斥交战国发动毒气战;他在1917年提出七点和平计划,虽然功败垂成,仍然不屈不挠,在战争结束后致力于国际和解。他的七点计划,部分内容包括在当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中。其圣号“本笃”被认为具有仁慈和容易亲近的意思,并带有和平使者以及协调者的喻意。

  地面上的标志。

  地面上的标志。

  教堂内的一个拱顶下的走道。左面的雕像是玛利亚·索比埃斯基(Maria Sobieski)的纪念碑,造于18世纪,是葬于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三位女性,她是波兰国王乔瓦尼二世的孙女,英王JamesStuart的妻子。

  教堂内的一个拱顶下的走道。左面的雕像是玛利亚·索比埃斯基(Maria Sobieski)的纪念碑,造于18世纪,是葬于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三位女性,她是波兰国王乔瓦尼二世的孙女,英王JamesStuart的妻子。

  斯图亚特纪念碑,由Antonio Canova这位新古典主义雕刻家创作,你可以明显感到这座纪念碑与大教堂中的其他雕刻作品有所不同。这座纪念碑立于此以纪念其下方所安葬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三位王室成员。

纪念碑中央为詹姆斯二世(老王位觊觎者),左侧是其长子查尔斯·爱德华(小王位觊觎者),右侧是次子亨利·本尼迪克特,罗马红衣主教。

1688年,英格兰发生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被推翻,其女儿玛丽二世及其信奉新教的丈夫荷兰执政奥兰治的威廉被拥立为同朝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后,即致力于争取法国和西班牙支持其夺回英国王位。经过长期的斗争,英国确立了以新教思想为主体的圣公会国教制度,独立于罗马教廷,英国的圣公会詹姆斯二世及其后代只能流亡在国外直到绝嗣。

  斯图亚特纪念碑,由Antonio Canova这位新古典主义雕刻家创作,你可以明显感到这座纪念碑与大教堂中的其他雕刻作品有所不同。这座纪念碑立于此以纪念其下方所安葬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三位王室成员。

纪念碑中央为詹姆斯二世(老王位觊觎者),左侧是其长子查尔斯·爱德华(小王位觊觎者),右侧是次子亨利·本尼迪克特,罗马红衣主教。

1688年,英格兰发生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被推翻,其女儿玛丽二世及其信奉新教的丈夫荷兰执政奥兰治的威廉被拥立为同朝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后,即致力于争取法国和西班牙支持其夺回英国王位。经过长期的斗争,英国确立了以新教思想为主体的圣公会国教制度,独立于罗马教廷,英国的圣公会詹姆斯二世及其后代只能流亡在国外直到绝嗣。

  看这些年轻人,就像是学生摸样,也是来参加宗教活动的,看来这宗教的信仰在西方是影响很深的。

  看这些年轻人,就像是学生摸样,也是来参加宗教活动的,看来这宗教的信仰在西方是影响很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