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次相见都是久别重逢

 为什么73 2019-06-16

还记得一位老师说,生命中和每一个人的相遇相见都是久别重逢,今天我们有缘在这里相见,说不定很久很久以前乃至前世我们就曾相识。

这是我们聊修行与生活的话,老师说常常回头去看生活里发生的事,其实都很有趣,时时刻刻要以快乐的心态和状态看待生活

只有过来人才会懂得机缘的珍贵,自然流露出这样的感慨,只有经历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前辈才会有这种赤诚而深远的感悟。

昨天师父说我们练拳的能出伟峰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具备的人,概率有多么小,就像佛经里讲的,在茫茫的大海上,漂着一块木头,木头中间有个孔,一只瞎眼的乌龟在海里游,从水里钻上来的时候,正好头伸进木头的孔里,这个概率非常低。

                           杨伟峰站桩

如果不是那次经筋班的恰好机缘,师父与伟峰也许就擦肩而过了。如果不是王玉芳女士破例介绍师父去选杰先生那里去,也就不会成就过去那份难忘的师徒情缘。如果不是因为婚事让我们与师父及师兄弟们相聚,师父也不会像这样喝得尽兴,深切畅谈。

师父言语实在,有着真性情,他也乐于在弟子们面前安享自己这份真实自在的状态,言笑间洋溢着对师徒缘份的珍爱,渗透出对过往世事的包容。

虽然没有完全圆满的人生,但是我们一直要坚守在修行的路上。人间修行最终就是师父说的两字“圆融”。行医习武,皆是圆融。无论是师父说的“不说硬话,不做软事”、“自利利他,自觉觉人”,还是“用得好,什么都是药”、“面对什么人,就说什么话、讲什么内容”,以及“谨言慎行”,“追求财富没错,还要有真性情”,这些都是圆融。

这些话,师父在讲给他所有的弟子听,随性说说,说到哪是哪,都是鼓励和叮嘱。对于行医这件事,师父似乎很少说应该“做什么”,总是强调什么不能做,这是他对徒弟最直接的关切和负责。

师父说,有吃苦精神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孟子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你们现在得到的都太容易了。师父是“吃得苦中苦”的人,才有今天的经筋班与养东书院。难得师父感慨过往岁月,大家都在专注的听师父讲话,大师兄更是眼眶湿润。在座的师兄弟们在医学行业都很优秀,跟随师父学医习武,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念师恩、承师命,传承中医与武术,光大养东书院。

我是一个旁观者,我感受到了师兄弟们与师父之间的向心力,看到了书院未来的生机。

有两个场面让我动容,都是给师父磕头。一个是师父送伟峰衣服,伟峰给师父磕头的时候,虽然是在饭桌旁边,但那场面仍不失庄重。师徒相对,每一磕都是厚望所托、身负重任。最后一磕,我看到伟峰的头在地上停留了稍长一段时间,时间和空气好像在那一瞬间静止了,我感到我和伟峰在一起磕头,我也心怀感恩、身负重任。另一个场面是最后大师兄带着师弟们一起给师父磕头,师父说,“你们谁有困难都要放心说出来,跟我说跟师兄弟说,不要有所顾忌,师兄弟之间不要有分别心”。每一个师父都怀念曾经过往的师兄弟情,也都希望自己的徒弟们永远同心协力。这是师父的苦心。

我只见过师父两次,每次师父大体上都跟弟子们说同样的话,只是故事不同。对于伟峰,师父说过两点,一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先自己好好练,其他的事不要去担心。这是他为伟峰着想。另一个,师父说我们养东书院出这样一个人不容易,我们需要伟峰这样的人,国家也需要这样的人。师父有家国胸怀,他对伟峰的厚望是精神上的厚望。一个真正的习武人不仅仅是武林高手或者修行者,他有着中国人的精神,他的身心血液里都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传承下来的那份圆融,那份精神。

                   胥老师和其弟子伟峰合影

本期编辑:景文      审核:延君  新芳

文章及图片来源:胥荣东主任医师新浪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