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錡 伯欧阳履钦:临床经验】4 二加龙骨汤、生姜泻心汤

 昊晟堂 2019-06-16

二加龙骨汤的化裁:

二加龙骨汤即桂枝龙骨牡蛎汤去桂枝加白薇一钱五分、附子一钱,为治虚劳浮热失血之效方,陈修园谓“此方有探造化阴阳之妙”。但其方素禀阳虚者宜之,阴虚者则不可轻试。

先伯治虚劳对阴虚不足之人,采用本方去附子、姜、枣,加地骨皮、鲜竹茹,吐血加韭汁(血止即去),咳嗽加川贝母,盗汗不寐加浮小麦、炒枣仁,亦多效如桴鼓。

先伯尝谓:虚劳失血有热,不可与一般热盛伤阴之证等视,用滋阴降火之品虽可取效于一时,然寒凉之品不免伐其生气,只宜潜摄之品稍佐清润以调节阴阳,阴平阳秘,生机自畅,而病亦自愈。

使用生姜泻心汤的体会: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的适应证是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先伯认为:“食滞之气上逆,必多舌苔黄浊;水气下趋而作利,必无后重之苦。必须有此上热下寒之证,才适合这种寒温并用的治法。偏寒偏热者当不宜此,寒热夹杂者又非此不治。”

【例3】

唐XX,热病后,呕恶不食,苔黄脘闷,口燥舌干,饮冷则呃逆不已,二便清利。医者先后与致和汤(出自《随息居霍乱篇》,其方系由沙参、扁豆、石斛、杷叶、甘草、竹叶、麦冬、木瓜、陈仓米等味组成),二陈汤加石斛、竹茹不效。

先伯诊之谓:“此证肺胃热虽未净,而二便清利,且饮冷则哕,已露寒热夹杂之机。”与生姜泻心汤,两剂而愈。先伯又谓:“半夏、甘草两泻心汤,虽一重在泄满,一重在补虚,亦必具有上热(口渴、苔黄)下寒(二便清利)的兼证,才能用之无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