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 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四)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6-16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纸本,设色,纵26.9cm,横274.96cm  美国底特律馆藏

图画众牛,或寻草而食,或低首漫步,或亦呼朋唤友。老牛顾眄,小牛绕膝随之,饱餐之余或奔或卧或嬉戏。此图所画之牛,无论大小皆未穿鼻,故无缰绳之束缚,一派天然自由之态。

史传李唐极擅画牛,得戴嵩遗法。《东图玄览》记:“李唐《春牧图》,牛欲前行,童子力挽之,势甚奇。”吴其贞《书画记》载:“李唐《风归牛图》……有一牛乘风而奔,气韵如真,为神晶。”可见李唐画牛成就之一斑了。

32南宋 李唐 濠濮图卷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绢本,设色,纵24cm,横114.5cm  天津博物馆藏

《濠濮图》卷又名《濠梁秋水图》,此作品的故事取自《庄子·秋水篇》,表现的是庄子和惠子在濠河的桥上论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情景。

画中数株茂密的大树占据了画卷最主要的部分,树用夹叶法,淡赭设色,透露出浓浓秋意。大石用斧劈皴,勾勒劲健,结构谨严,苍劲凌厉,颇见质感,以青绿罩染。画面左侧飞泉直泻,落叶点点。李唐对秋水的刻画尤见功力,并使山石的刚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整个画面显示出一副浓郁的深秋景象。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庄子和惠子坐于岸边,二人衣着古朴,衣纹简练,却颇见精神。一人面对观者,一人侧面作交谈状,与《采薇图》中伯夷和叔齐的表现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画无名款,后有跋文:“南宋画家高手推李晞古第一。今观此《濠濮)图》,林木蓊郁、山川浩淼,展阅一过,恍令人神游其间。至于着意之潇洒,运笔之雄健,全无画工俗习,真所谓‘士大夫气’也。高宗比诸唐李思训,信不诬哉!范允临”。

图卷曾经明代安国、项子京,清代宋荤、李凤池、陈定等人鉴藏,并入藏清乾隆内府,后由溥仪将其盗运出宫,1949年后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33南宋 李唐 长夏江寺图卷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绢本,设色,纵:44厘米,横:2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唐其画法远追李思训,变小斧劈而创大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此画中长江岸上群峰罗列,寺观丛林,互相映带。江水粼粼,风帆出没于其间,气势雄伟壮阔。用笔方硬坚重,山石峭丽雄浑,气魄雄伟,境界浩莽,用墨善用墨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画上有“李唐可比唐李思训”题签。

34南宋  李唐 晋文公复国图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绢本,纵29.4cm,横827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晋文公复国图》描绘晋文公(重耳)被他父亲放逐在外十九年,最后回国即位的故事。即重耳出奔时,孤偃、赵衰、魏犨、介子推、先轸等随行。到宋国,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四马为乘,共八十匹)。到郑国、郑文公不礼。到楚国,子玉欲杀之,而楚成王敬为上宾。李唐以狐偃“授璧”为全卷的高潮,狐偃曰:“臣负羁絏,从君巡于天下,罪甚多矣,何况君乎?请由此亡。”重耳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献玉”故事,含义深远。

《晋文公复国图》代表了李唐前期的绘画风格。全图分为六段,采用连环绘图的形式,晋文公的形象多次出现,每段都有树石、车马、房屋作配景和宋高宗赵构手书的《左傅》中的有关章节。所绘人物形象各具种态,文公的雍容壮重,待臣的恭敬、武士的威严、仕女的秀雅、与夫仆役的畏怯,都刻画得准确生动、细致入微。横图处理疏密有致,线条的粗细、曲直、虚实、轻重的变化恰到好处。图中画家描绘的人物服装并不带有明显的宋代风格,而可尽力去复原春秋时候的人物。此图的箴规作用,一看便可明白,乃激发南宋君臣,不怕艰苦,不计荣辱,为复国而努力。北宋末年,赵构经历的艰苦就颇类重耳,这些历史故事画说明李唐是一个爱国的画家。

35南宋 李唐(传) 归去来兮图卷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绢本,设色,纵29cm,横52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历来为诸多画家喜爱之题材,其中不缺乏许多传世名作,此作就是画家依据《归去来辞》来描绘。李唐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

李唐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教子图》、《清溪渔隐》、《长夏江寺》、《采薇》等图。

36南宋 李唐(传) 四季山水图卷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绢本,设色,纵32cm,横515.5cm  日本京都高桐院藏

此卷以开阔的画面展示了从卷头的春景开始到卷末的冬景结束,连续画出了四季山水的变迁。仔细观摩之,这一春夏秋冬的四季也分别画成孟、仲、季三景,并且通过巧妙的布置而连成一景。然而,在一幅长卷中能画出这样微妙的四季变化,在中国山水画卷中是罕见的。同时像将四季的变化与人间生活的描写糅和在一起的画风,在中国山水画卷上也是不多见的。

37南宋 夏圭 长江万里图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绢本,设色, 26.8cm,横111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长江万里图》是一幅长超过11公尺的手卷,画卷的前半段,以接近平视的角度近景特写岩块、林木,以及江行的舟船,表现长江三峡险峻和波涛汹涌的景观;后半段则是以俯视和远观的角度描绘江面上的活动,以及沿途所见秀丽的景色。从逼近观者的景物,转换到辽阔空旷的视野,这种构图的方式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在画卷最后,有元代鉴藏家柯九思的题字,鉴定这幅画作者是南宋夏珪。但是柯九思题字是后人伪造,所以这样的意见值得强烈怀疑。从时代风格来看,这种山水长卷的构图方式流行于明初,而在笔墨技巧方面,本幅的“斧劈皴”用同一方向的侧锋表现,而水纹的描绘也刻意强调浪花的造型和装饰效果,这些特征显示〈长江万里图〉的创作时代为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可能是一张与明代宫廷画院风格密切相关的作品。

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李唐、刘松年、马远合称为南宋四大家。善画山水、人物,长于运用秃笔,画楼阁亭台不用界尺,只信手为之,笔意精密,奇绝突兀,气韵颇高。宋宁宗(1195-1224)时为画院待诏,与马远同时代,都师承李唐,风格相近,构图简括深远,笔墨峻峭爽利,擅用“斧劈皴”,后人并称“马夏”。

38南宋 赵黻(芾)长江万里图卷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纸本,水墨, 45.1cm,横99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江山万里为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早在唐代便已出现。据载,李思训曾穷三月时间绘嘉陵江三百里的景象于壁上,后来唐玄宗命吴道子在大同殿绘同一题材,一日即成,两者相较,各有千秋。北宋年青的画家王希孟则以青绿山水的形式创作了《千里江山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赵芾的《江山万里图》卷是这类题材作品中风格独具,别开生面的一幅佳构。

展开画卷,云遮雾掩,崇山连绵,数尺之后方现曲折的江岸,三两旅人沿路缓行,航船数只待客于山脚渡口。随之则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继而孤岭突起,峰回路转,茅舍村屋,行旅往来。最后用茫茫无际的大海终结画面,水天一色,气势磅礴。拖尾上有明代钱维善、张宁、陆树声等人的诗跋。

从图中的绘画技法不难看出,赵芾是师从宋代画家李唐,又广采博学,别具一格。山石用笔挺劲,先用淡墨勾皴,再以浓墨、重墨细绘局部轮廓,墨色的浓淡轻重相得益彰。对水的描绘占画面的比例颇大,同时也是此图的成功所在。波浪主要用淡墨勾出,复用淡墨染深,以现出惊涛穿空之势,可谓“前无古人”,堪称南宋绘画的杰作。

明代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汪砢玉《珊瑚网画跋》卷二三,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考》卷二、《石渠宝笈·初编》卷三二等书著录。

赵芾(公元12世纪南宋),芾亦作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人,生卒年不详。工画人物、山水、窠石,南宋绍兴(1131-1162)中居镇江之北固,尝画金、焦两山,江掀波浪,烟峦飘渺,笔墨遒劲,纵横挥洒,气韵生动。明张丑谓其:“署名多不著姓,后人往往误称米芾。”

39 戴进 长江万里图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纸本,设色,纵34.3cm,横1117.2cm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此图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等。长卷构图,起伏多变;意境浩荡而含蓄,江山壮美而显生机。用笔筒逸苍劲,横涂直抹,峰壑毕露,枯湿浓淡,一气呵成,痛快淋漓。集中反映了画家以气势取胜的艺术特色。

此图场面宏大,景界开阔。戴进的山水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圭,又融合米家晕墨法,师承广泛,既有画工的熟练技巧,又有一定的文人修养,不死守某一派一法,功力深厚,题材多样。

戴进,(公元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宣德间(公元14261435)官直仁殿待诏,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兽等,无所不工。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后工书画,以卖画为生。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技巧纵横,画风健拔,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画神像、花鸟,都极精致。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其画风风靡于当时吴伟、张路、王世祥、方钺、戴泉、夏芷、何适、谢宾举、谢时臣、汪肇、蒋嵩、夏蔡等多人,皆承其画风,而形成“浙派”。山水师马远、夏圭,并取法郭熙、李唐,俱遒劲苍润;人物佛像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所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别具格调。画在明中叶影响较大,是“浙派”创始人。

40 吴伟 长江万里图

鉴赏之五百零二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wbr> <wbr>(四)

绢本,水墨, 27.8cm 976.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为吴伟传世水墨写意画中少有的长卷巨制,也是作者在故乡创作的重要作品。图中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并以众多名胜古迹点缀其间。画面峰峦起伏连绵,江河湖港气象万千,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及环境而设,点缀于山川湖泊之间。画以长卷构图,起伏多变;意境浩荡而含蓄,江山壮美而显生机。用笔筒逸苍劲,横涂直抹,峰壑毕露,枯湿浓淡,一气呵成,痛快淋漓。集中反映了画家以气势取胜的艺术特色。卷末自题:“弘治十八年乙丑九月望,湖湘吴伟寓武昌郡斋中制”,并有汪尧辰、汪尧庚二家题记。

吴伟的山石画法一般受马、夏传统“俱作斧劈皴”的影响,但在这幅作品中,他采用刚健奔放的勾勒与水墨晕染相结合的手法,挥洒纵横,描绘出万里长江的憾人气势,表现了画家以雄强风格取胜的艺术特色,在宋元以来放笔写意一派的水墨山水中有其独特的创造性。

吴伟(1459-1 508),明代画家,字士英、次翁,号鲁夫,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幼孤贫,后被钱昕收养。性喜画,取笔划地作人物、山水状。宪宗成化(1465-1487)中,成国朱公延至幕中,以“小仙”呼之,因以为号。后为宫廷作画,任仁智殿待诏,孝宗朱祜樘时授以锦衣卫百户,赐“画状元”印,旋称病南返,居南京秦淮河畔。吴乃明中叶创新画家,学之者甚众,人称“江夏派”,实为浙派支流。为人有骨气,傲视权贵,狂放不羁,嗜酒贪欢,又乐与山人野夫厚交。这种放浪形骸之外的性格和行径反映到他的艺术创作中,使他的画风倾向于豪放一路。吴伟擅长人物画、山水画,劲健豪放的画风与戴进相近,故又被称为浙派健将。但他的笔墨更加迅疾酣畅,自成一派,由于他是江夏人,遂有江夏派之称。吴伟的山水画主要继承南宋院体传统,山石亦作斧劈皴,遒劲健壮,然又有所变化。吴伟的人物画初学唐代吴道子和北宋李公麟,精于工笔白描,线条纤细,形象清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