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记忆 | 赏花灯!猜灯谜!正月十五闹元宵!

 zzm1008图书馆 2019-06-16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五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舞狮扭秧歌、一起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图库君带领大家进入时光机,赏花灯、猜灯谜,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2月9日),在“2009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新春文化庙会”活动广场上,响彻着欢庆的锣鼓声,一支一百多人的秧歌队伍演出气氛热烈,那充满诙谐幽默的表演,与游人的互动情趣,不断博得阵阵喝彩,'正月十五舞秧歌,喜气洋洋气氛浓'。冯军 摄

正月十五元宵节,实乃“灯节”。这一日社火表演最是隆重,晚间小孩玩灯,小伙子放洋灯,姑娘们荡秋千,村里打花、放花、唱乱弹、曲子,也要耍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的,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茹遂初 摄


历正月十五晚上“撒路灯”是榆树农村的传统风俗之一,点燃柴油搅拌过的谷糠,蜿蜒如路,原为在人间的团圆之夜超度亡魂,使之安息,现已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本刊资料

元宵节的夜晚,月明星稀,无数红光闪闪的“孔明灯”,从村村寨寨冉冉上升,横空飘扬,悠悠消失在深邃的天宇。图为元宵晚会上,村里烧“烟架”景象。古进 摄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图为孩子们点灯庆祝。本刊资料

▲在元宵节期间,颐和园公园邀请了大兴农村龙灯会、高跷会、云车会等等,来为京城百姓表演, 吸引了数万游人。本刊资料

▲每年农历腊月,乃是一年收获之后的农闲季节,各村的农民便演习诸如龙灯、高跷、旱船、秧歌之类的节目。在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在城镇街巷间,笑乐热闹一番。本刊资料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农村表演队走村串寨,催动鼓乐,热闹一番,故而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之说。本刊资料

1979年2月11日,是农历元宵节,节日前后,北京郊区各县都举行了传统的灯节花会,欢闹元宵。颐和园公园还举行了传统的民间表演。图为具有北方特点的花钹表演。本刊资料

▲狮子为百兽之尊,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所以在中国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本刊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本刊资料

▲元宵节将至,大大小小的灯摊摆满了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玲珑别致的元宵花灯,为古城西安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气氛,引得市民们纷纷选购,玩灯闹春。余鹏飞 摄

改革开放后,沁阳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产值大幅度增加,农民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图为在春节灯会上,人们在猜灯谜。杨秀云 摄

▲在我国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本刊资料

▲元宵节这天,各地举行民间花会,俗称“闹元宵”,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节目。图为广东客家人在制作汤圆。鲁忠民 摄

▲这是在农历元宵节(二月十日)这一天,大名县里的玉带街宣传队,在县府前面的广场表演花篮舞。丁一 摄



摄影:张长江 金耀文 张修身 杨秀云

茹遂初 古进 余鹏飞 鲁忠民 丁一 冯军

编辑:闻礼华 郝琳琳

图片来源:中国专题图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