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太后将自己的儿子杀死

 思明居士 2019-06-16

冯太后一辈子做了很多“错事”、“坏事”,甚至是倒行逆施的事,但奇怪的是,她的每一件事,结局都出奇地好。比如她养男宠,这些男宠都成了国家栋梁;她擅权专政,大臣都尊她为“圣”;她重用宦官,却没有出现宦官专权;她杀了儿子献文帝,却几乎没人指责她。

似乎,冯太后有一种无穷的魔法,总能把那些,在别人眼里泥沙俱下的东西,凝练成璀璨的珍珠宝石。这个神奇的女人,到底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走进她的生活看一看。

从女奴到皇后

冯太后本是北燕皇族出身,被北魏灭国后,入宫为奴。不过她太幸运了,她的姑母在宫中为昭仪。有姑母的照应,冯氏少了一分磨难,多了一份感恩的心。

十二岁那年,文成帝即位登基,她以贵人身份,成了文成帝的嫔妃。文成帝虽是鲜卑人,但非常热衷于汉学,汉化倾向非常严重。其实,孝文帝全盘汉化不是没有根基的,北魏几代君主,都很很深的汉学功底,都有强烈的汉化意识。

冯氏这个鲜卑化的汉人,她出身皇族,自幼生在宫中,对宫里的人情世故非常熟悉,加之个人突出的才貌,很得文成帝的宠爱。十五岁那年,她被立为皇后。

三年时间,从一介异族奴隶翻身为皇后,也只有在北魏这个思想开放,汉化倾向严重的朝代才可能出现,冯氏真够幸运。

从女人到女主

冯氏与文成帝度过了琴瑟和谐的九年生活,这段时间,她一边以自己的体贴,给文成帝以慰藉,一边从文成帝大开大合的功业中,默默地汲取治国理念,以治理中宫,锻炼着自己的领导才能。

唯一遗憾的是,冯氏没有孩子,文成帝将不到两岁的太子拓跋弘,交给冯氏抚养,拓跋弘的母亲李氏,刚刚被赐死!

并非李氏犯了什么错,错就错在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了!这是汉武帝当年创下的先例:立子去母!儿子被立太子,母亲就得被赐死,北魏自道武帝始,这条规矩就是一条铁律!

假如拓跋弘是冯氏亲生,真不敢想象,文成帝如何对待冯氏。不幸的拓跋弘又是幸运的,冯氏对他视如己出,精心抚育。

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快,一晃九年,二十四岁的冯氏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巨变——文成帝拓跋睿驾崩了!伤心欲绝的冯氏,做出了一个旷古未见的举动,她突然投身火海,以死殉夫!亏得众人眼疾手快,把昏死的她从火堆里救出来。

离开了文成帝的护佑,冯氏成了年幼的献文帝拓跋弘的唯一保护神,从此,冯氏走向政坛前沿。完成了从一个小女人,到政治家的转变。

母子决裂

文成帝留下了一个祸害乙浑,此人官居车骑将军,封太原王。这家伙在文成帝死后,祸乱朝政,矫诏滥杀大臣,弄得朝堂人人自危。乙浑的胆气来自于皇帝年幼,势单力孤,他觉得北魏就是他的天下了。

冯太后不动声色,悄悄地联络了乙浑的反对派,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诛杀了乙浑。接着她宣布,由自己临朝称制,用了一年半的事件,稳定了朝局。一年半后,她宣布归政,因为她当奶奶了,她要享受含饴弄孙的快乐了。

母子间的裂痕,就从拓跋弘亲政的第一天开始,他大肆贬黜冯太后留下的臣僚。原来,这位曾经为爱殉情的冯太后,在文成帝驾崩后不久,不甘寂寞,接二连三地保养起男宠了!实在让人感慨,人心变化太快。

拓跋弘虽不是冯太后亲生,但毕竟由他抚养大,情同母子。现在母亲公然包养情夫,拓跋弘难以接受。加之正值叛逆期的年龄,他把自己的情绪,全部转嫁到政治上,直到有一天,他杀掉了冯太后的心头肉李弈,母子间关系彻底决裂。

客观说,拓跋弘还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帝王,起码一点不昏庸。虽然母子关系冰冷似铁,但冯太后还是忍了。但拓跋弘很快沾染上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流行病——玄谈!一帮人像三界外的隐士,追求黄老玄幻之术,那趋势就是奔着青灯黄卷,或者山野游道而去。

大臣们很担心,这么下去国政非荒废了不可。在大臣们和冯太后的压力下,拓跋弘决定禅位给年仅五岁的儿子拓跋宏(孝文帝),自己当起了太上皇,那一年他才十八岁。

表面上看,似乎拓跋弘做出了让步,其实,大权依然在他手中。禅位,让母子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拓跋弘甚至大搞军事演习,对冯太后示威。母子间就在这种相互不满,相互提防中度过了五年,冯太后终于率先打破表面的平静,她突然发动政变,强行软禁了拓跋弘。

不久,拓跋弘驾崩于软禁地平城永安宫。历史上偏向于认为,是冯太后杀了献文帝拓跋弘。

冯太后的神奇手法

政变后,北魏很平静,太皇太后冯氏再度临朝听政,开始了堪称神奇的治国旅程。

一、杀人立威,却越杀越让人尊敬

冯太后身上,有着政治家特有的果决与杀伐,杀起人来毫不手软。第一批倒在她屠刀下的就是献文帝旧势力,包括当年害死她情夫的李欣等。不过,奇怪的是,她的行为不但没受到诟病,反而让人尊敬。

原因就在于她不滥杀,这些旧臣只要不形成政治势力的,她不光不杀,还大力表彰他们对献文帝的忠心,让他们为己所用,这一招臣服了一大批旧势力。

其次,她不否决献文帝的善政,甚至继续强化。比如惩治贪污腐败,她一狠心,连孙子拓跋宏的外戚家族,被她杀了几百人。这个举动既显示了她不徇私情的公正,同时又以博大的胸怀,赢得了朝野的赞誉。

二、起用宦官,却没有宦官专权

大家一听到宦官干政,头就大,一个王朝最黑暗的时期,基本都伴随着宦官干政,宦官一干政,王朝也就基本接近奔溃了。

冯太后就不信这个邪,她重要宦官,一年内提拔了三公一王。整个中华史,被封王拜爵得都寥寥无几,冯太后一年就封了四个。

你要是看这几位宦官的传记,除了题目《魏书列传宦官》的字样有点扎眼,读其中的内容,跟正直的大臣没什么两样,充满溢美之词。

这就是冯太后的手段,她重用但不放纵,反而因为重用,对他们的管束比一般人都要严厉。史书说,只要宦官犯错,哪怕是小错,她也要杖责。不过,她不会因为谁受过处罚,就揪住小辫子不放,而是时时刻刻生活上,对他们施以宽仁和恩赏。

这恐怕是绝大多数女人都难做到的,情绪化几乎是女人的通病,冯太后的豁达就是人格魅力之一。她对别人赏赐不吝啬,对自己的用度却非常“抠”,吃饭的案几就一个小长条,菜多了放不下。包括穿着用度都很简朴,连死后的葬礼也简朴得不像话,以至于孝文帝宁可违抗遗言,也不能按她的要求做。

三、大肆包养情夫,很多情夫成了国家栋梁

这一点,不知道该让人羡慕,还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典型的有两个人,一个叫王叡,有一次孝文帝游园,被猛虎所困,是王叡救了他。王叡还多次向孝文帝进言,为朝臣所尊敬。

另一位叫李冲,冯太后曾经想废掉孝文帝,将他大冬天单衣关在一间小屋,三天不食。李冲竭力劝谏,使冯太后回心转意,被孝文帝誉为“君臣之间情谊莫二”。李冲死后,孝文帝悲痛:“司空文穆公,德为时宗,勋简朕心,不幸徂逝,托坟邙岭,旋銮覆舟,躬睇茔域,悲仁恻旧,有恸朕衷。”

想想历史上的男宠们,几乎跑不掉一个恃宠作乱的怪圈,赵太后的嫪毐、吕后的审食其、武则天的张宗昌、张易之、薛怀义,到头来无一不是身首异处,无一不是遗臭万年。

而冯太后的这几位情人,历史给他们留下的标签,却是朝廷重臣!真不知道冯太后哪来的识人标准,连找个情夫都是多功能的。实在怀疑,卧榻上,他们谈的都是什么。

不失母性

女政治家最大的诟病,往往是母性的丧失,伴随的只有无情的杀伐。例如吕后,例如武则天,但在她们脚下的很多都是亲人,包括儿女。

冯太后杀了“儿子”献文帝拓跋弘,本该也被历史诟病,但历史对她似乎格外宽容,很少提及这件事,杀子之说,史书干脆不做记载:“承明元年,年二十三,崩于永安殿,上尊谥曰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云中金陵。”

武则天则很不幸,《旧唐书》明明没有记载她杀女,此后的史书愣是给她加了个杀女杀子的帽子。不是后人偏爱冯太后,而是冯太后杀伐中,不失母性。

冯太后对孝文帝的悉心教育培养,任何一位母亲都无法与她相比。孝文帝一出生,就由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除了抚养外,最关注的对孝文帝的文化教育,及政务处理能力培养。谁能想到,这些都是冯太后亲自培养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推给老师。

这是由于这些恩情,纵然孝文帝与冯太后有杀父之仇,自己也曾经受到冯太后“虐待”,但孝文帝对奶奶的感情,至深至烈!

冯太后去世,孝文帝悲痛得五天水米未进,形容枯槁。他不顾奶奶临终简葬的遗言,以帝王之礼安葬了冯太后。并且将自己的陵寝,就建在奶奶的身边。

这就是冯太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位虽行“恶事”却又能赢得赞誉的政治家,一位杀子却又不失母性的政治家!后人又有什么理由,对她横加指责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