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下科学教学设计 第1节
2019-06-16 | 阅:  转:  |  分享 
  
总第(1)课时

课题 一、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静电是存在与所有物质当中,会做简单的静电实验,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想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重点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做静电实验,并简单做记录。 难点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做静电实验,并简单做记录。 时间

分配 教学步骤 二次备课 5分

























32分





















































































3分











一、谈话导入: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这是为什么?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知道不一样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已有知识,通过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二、研究新知

体验静电现象

观察活动:

利用身边的物体找出身边的静电现象。教师事先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塑料梳子,塑料格尺,碎纸片等。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教师初步了解学生对静电的认识情况。

体验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演示、操作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3、教师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更多的静电现象,让学生感受到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在内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

不一样的电荷

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认识正负电荷

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物质不显示带电,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教师介绍静电产生的原因。

(2)分组观察两个实验,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羊毛制品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教师引导学生将以前学到的磁铁知识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4、教师小结:电荷的持续流动就形成电流。

三、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让电荷动起来

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板书设计: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存在所有物质中

电荷有正有负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











记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献花(0)
+1
(本文系木屋铃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