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中国 | 守护三沙一片蓝

 zzm1008图书馆 2019-06-16

“西沙、南沙和中沙,

三沙自古我的家。

爷爷在这采珠贝,爸爸在这捕鱼虾……”

       一首在中国沿海广为流传的童谣,反映了中国人活跃于浩瀚南海的历史。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地理位置最南、海域面积最大和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然而,虽说人口很少,但三沙居民们为守护祖辈留下的这片碧海蓝天,一直在不懈努力。 

▲三沙的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016年7月25日傍晚,三沙北岛等岛礁。渔民说,红风黄雨。当海上的天空变红变紫时,意味着台风即将来临,这是世代相传的经验。

▲由于过去三沙的岛礁上没有学校,渔民的孩子只能回老家接受教育。目前,三沙市永兴学校已启用招生,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学校。

▲三沙的渔民大多是祖辈父辈从海南潭门逐海到此,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岛上,像剪头发这种小事,也得互相帮忙。

▲赵述岛上渔民传统的油毡房和正在建设的新居对比鲜明。秀美的环岛步道,也成为渔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三沙七连屿附近的大面积珊瑚礁,是珍贵鱼虾贝类绝佳的栖息场所,特别是海参、鲍鱼、龙虾、红石斑等海洋珍品。

海龟保护

       海龟保护是最近20年来三沙地区的重点工作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将海龟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很多三沙渔民开始了每天巡逻保护海龟的新工作,不少岛礁也设立了专门的海龟保护站。

▼▼▼

▲每年4月到10月,是绿海龟上岸产卵孵化的季节。西沙群岛是中国海域为数不多的海龟上岸产卵点。

绿树成荫

       由于缺乏淡水,三沙地区的不少岛礁上植被稀少,有些甚至是不毛之地,遍布白色沙粒和珊瑚碎石。三沙市成立后,启动了西沙洲绿化工程,陆续安装了海水淡化系统、雨水收集器和水泵等设施,并派专门的养护人员维护。目前,西沙洲上的树苗成活率达到了99%。椰子树、木麻黄、抗风桐等一排排整齐的树苗在海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

▲昔日的西沙洲只是遍布白沙和珊瑚碎石的不毛之地。赵述岛渔民梁昌健是最早一批到西沙洲植树的。由于缺土少水,最初渔民们只能靠渔船把淡水拖上岸。

耕海牧鱼

       时至今日,三沙的渔民们依旧承袭祖辈的技艺,在广袤的南海耕海牧渔。七连屿附近的大面积珊瑚礁,是珍贵鱼虾贝类绝佳的栖息场所。因为涨潮时游进珊瑚礁的鱼群在退潮时会困在礁盘之间较深的海沟里,有些渔民便将小渔船驶到大的礁盘之间,在退潮时下网,然后潜水围捕。

▼▼▼

▲渔民符名文和符明岗兄弟俩是七连屿有名的捕鱼达人,他们正准备趁着退潮,在礁盘之间的海沟里起鱼。

图文:贾代腾飞

转载自《中国画报》2016年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