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吓人的蜈蚣能治病?脚上鸡眼,见它就“黏”

 乾开泰 2019-06-16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临床中药学》、《现代中医皮肤性病诊疗大全》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这篇文说,我们来和您聊一味虫药,这就是叫人恶心又害怕的蜈蚣。

  

这个蜈蚣啊,我们居家过日子的时候常常能看到。不经意间,眼光一闪,看到一条长虫在脚边“飞驰而过”。别说女的会花容失色,就连男的也忍不住暗吃一惊。

  

但是,您可能想不到,这个蜈蚣,倒也是一味良药。入药的蜈蚣,确切说,就是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它能治什么呢?用途之一,是治疗我们脚上常见的鸡眼。什么是鸡眼啊?它就是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老百姓也叫它“肉刺”。

怎么做呢?1978年的《浙江中医杂志》曾经刊载一个方法,这就是取干燥蜈蚣数条,放在清洁的瓦片上,然后用缓火来焙枯,冷却之后研细末,加入少量的菜油来调匀,装入瓶内密封备用。等需要用的时候,就涂在鸡眼上,每天2到3次即可。3天可以见到硬结脱落,基本不留痕迹。

  

这是其中之一的办法。还有一法,与之类似,就是取蜈蚣粉来治疗。先用40到45度的温水来泡脚15到20分钟,用刀除去硬的角质层,使得鸡眼露出来,撒上蜈蚣粉少许,再抹上凡士林,直接贴上胶布,7天为一个疗程。7天之后剥去胶布,用热水将两只脚浸泡擦洗,即可脱落。这办法,最初刊载于2006年的《中国临床医生》。

其实,说起这个蜈蚣来,它的价值可不只是治疗鸡眼。别看这家伙样子吓人、恶心,但是人家从《神农本草经》那里开始,就是良药了。它性味辛、温,如肝经,有毒性。蜈蚣这东西善于走窜,而且专门走那些细小之处,所以它就特别善于替我们来搜风。我们有了风邪,深伏于体内,一般的药材很难把它们揪出来,但是蜈蚣可以。因此它可以治疗肝风内动之证,比如急慢惊风、癫痫、破伤风等。另外,蜈蚣的走窜之性,还意味着可以通经活络,所以对于经络痹阻之证有治疗意义,比如中风后的后遗症、肢体痹症等等。

  

更重要的是,蜈蚣性有毒,但恰恰善于解毒,亦即所谓“以毒攻毒”之性。所以在治疗毒蛇咬伤的时候,常用到蜈蚣。

那么,蜈蚣为什么能治疗鸡眼呢?因为蜈蚣辛而散结,可以止痛。鸡眼的产生,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看做气血在局部的郁结不散,最终形成“死肉”。我们鸡眼外治,散结、去腐肉,止痛,生新肌,效果自然是可以期待的。

其实,蜈蚣治疗皮肤肢体上的病,由来已久。比如说脱疽、臁疮、痰核、疮疡等,常常都用到蜈蚣。

当然了,蜈蚣毕竟是虫药,毕竟是有毒的。中医学对它的毒性,向来是承认,而且相当重视的。蜈蚣中度,往往会引起溶血作用和过敏反应。大剂量内服可以导致心肌麻痹、抑制呼吸、肝功和肾功衰竭等等。一般来说,蜈蚣内服用3到5克是适量的,用到15到30克,就有可能引起中度。体现出来,可能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不省人事、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等等。当然,蜈蚣外用,要安全得多。而中医师在用蜈蚣的时候,往往十分小心,除了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多之外,还要看患者的个体差异,而且现在也特别强调,摒弃从前“蜈蚣论条”的计数方法,而是准确用克来计数。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