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多云。江西赣州,瑞金。 吃过午饭,我们从瑞金市区出发,前往云石山乡。 这里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的最后驻扎地。1934年4月,广昌失守后,中央苏区北面门户洞开,第五次反“围剿”战斗进入尾声。7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向西转移,迁入今云石山乡丰垅村等地。 1934年10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离开云石山乡,从此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现年81岁的丰垅村村民梁崇柱记得,祖父对他谈起当时的场景:“红军在山坡上开了三天大会。会议一结束,队伍就向西开拔了。” 梁崇柱的伯父梁在波,也在这支西行的队伍里。临行前,梁在波对家人说:“我要去打土豪分田地,为我们穷苦人争光!” “为穷苦人争光!”这是劳动群众最质朴的情感流露。当年,党在云石山乡办起了农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驻扎在村里的原中央机关的同志,趁着农忙时下地帮助农民莳田、割禾,让这些世代以耕田为生、受尽欺辱的贫苦农民,第一次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尊敬。大家踊跃参军,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去。 村民梁在桂家珍藏着一个绿铁皮箱,这是时任临时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陈潭秋赠送的,以报答在此居住时梁家人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照。现在,梁在桂将伯父梁士何的革命烈士证书保存在这只箱子里,一家人用心守护着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村干部告诉我们,当年仅有500余人的丰垅村,就有75人参加了红军。梁在桂记得,父亲梁士海生前常常念叨,村里谁家有个儿子当红军去了,谁家有个兄弟走上了长征路。 他们都没有回来。 整个云石山乡,烈士达1338位。这是1338条生命,更是1338份一致的信仰。他们最终凝结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赣南老屋青色的飞檐在夕阳的照耀下,与翠绿的稻田、深黛的山峦、绚烂的远空融为一体,绘出一幅江南田园最美的图画。 村口的空地上,丰垅小学的孩子们,正在排演“红军精神代代传”的舞蹈。老屋的墙壁上,处处可见“欢迎参军”“红军报名处”等当年的场景复原。 红军,从未离开。(记者李歆)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读懂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