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投稿经验分享 | 自己写爽了才能让读者爽!

 经与纬 2019-06-17

“靠才生财,最让人安心”

小时候第一次写作文是什么题目我早已不记得了,但一个朴素而远大的作家梦,却是从孩提时代便深深植根于我的心底。

尽管距离这个梦想诞生已过去了十数年,尽管以我目前的写作能力和积淀,距离真正实现这个梦想依然很遥远,但我仍愿意为最终实现这个梦想不断付出努力,哪怕文学的旅途注定艰辛无比。

受枕边君委托,这篇文章旨在分享本人多年来的一些写作经验和心得。自是才疏学浅,注定漏洞百出。希望对各位朋友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个人认为,要想写出好作品,首先要具备三大基本条件:灵感、语感、积累。

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很多朋友都和我有过无数次这样相似的经历:走在路上时一边走一边思考,往往会突然想到一些事或一些观点,很想写下这一时的感悟;或看到一处绝美的风景,顿觉心旷神怡,极欲作诗以歌之;欣赏某一首乐曲或观看某部影视作品时,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顿时百感交集、文思泉涌,有一种极为迫切的想要提起笔写下那一时感受的冲动。

这样的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我们稍稍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就着这股劲儿,就着这股冲动最强烈时写出的文章或诗词,一定是远远超出我们平时应付工作或考试时四平八稳的写作水平的。

看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这股让我们欲创作而后快的劲儿就是灵感,灵感爆发时必定是佳作诞生时。

然而很可惜的是,当我们灵感爆发时,往往被工作或其它事务缠身,根本腾不开手去创作。

而当我们腾出手坐在电脑前想写些什么东西时,那股劲儿早就过了,根本就什么也写不出来!

这就是灵感的特性:往往在你最需要时藏身,却在你为外物所拖累时悄然降临,它是世间行踪最为飘忽不定的精怪,是以人力根本捉拿不住的东西。

那么,有没有可能寻找到灵感的方式呢?笔者个人认为,有!

既然灵感是飘忽不定的东西,那不妨就让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来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请谨记,当你刻意想写些什么时,往往憋上几个小时都挤不出一滴墨水。

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强己所难,那样只会让自己因为写不出满意的作品而越来越痛苦,甚至出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想法。

此时不妨暂时将注意力转移一下,出去走走路、散散心,或者待在家里拖拖地、做做家务。

在行路时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思考作品的要点、内容、结构,这种无心插柳的方式却往往能让我们打开思路,寻找到写作的绝佳状态。

笔者的很多文章都不是闷在家里闭门造车,而是在走路散心或做其他事情时偶然构思获得灵感再提笔写出的。

笔者坚信,文学之旅,必须让身心都永远行走在路上!

不过笔者还是要告诉各位,光靠灵感爆发时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良好的写作状态,也不能确保我们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因为除了灵感,作家个人的语感和多年读书、经事的经验积累也十分重要。

良好的语感可以确保我们写出的文章语句通顺、言辞优美而恳切,感情真挚而丰富。

深厚的积累可以让我们的作品立意深刻,论述严密而有层次,给读者以干货满满的智慧启迪,令读者恍然大悟、拍案叫绝。

所以,除了灵感爆发时赶快提笔这一基本前提。平时多阅读、多练笔、多观察、多思考,多经历一些事,接触一些人,总结一些人生的经验也十分重要。

据笔者所知,优秀的大作家往往都有自己的常规读书和写作计划。站在大师的肩膀上采摘他们丰收的果实,学习他们的智慧于我们而言是很有好处的。

有了强烈的灵感,良好的语感,丰富的积累。我们在文学的旅途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确保我们的每一次写作都能达到让自己基本满意的水平,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1
明确主线,拟好提纲

无论是写散文也好,小说也好。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在确立主线的前提下,拟好提纲,做好谋篇布局,想清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在提笔之前,设计好文章的主线和提纲,可以确保我们的作品不偏题、不跑题,出现思维混乱的严重问题。

也可以让作品的内容符合逻辑顺序,富有递进的层次感。

笔者特别温馨提示,如果我们走在路上或做别的事情时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创作题目,但却苦于当时没有条件坐下来写。

这个时候,不妨拿出手机,把想到的作品题目和灵感来临时构思好的内容要点一一记下,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写作大纲。

2
观点鲜明,言之有物

观点类、评论类文章是现在的投稿热点。

在对某一事件进行评论前,一定要深入地去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弄清事实的真相后再进行创作。

这既是收集写作素材必备的过程,也可以避免自己陷入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麻烦中。

除此之外,我们的观点一定要见解独到、立意深刻,要站在正义和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弘扬社会正能量。

所选的论证观点的材料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不可矫揉造作或故意炮制虚假事件以作伪证。

3
感情真挚,引发共鸣

笔者从学生时代就一直很反感考试作文,尤其是为了得高分故意弄一大堆比喻加排比句放在文中,再故意把屈原、司马迁等忠烈人物的事迹玩了一遍又一遍,以求把文章弄得又华丽又有气势。

为什么这样的文章令人反感呢?原因很简单——假!

要想言之有物,就必须是内心的真实想法在笔尖流露;要想打动人心,就必须是作者真实情感的爆发。

笔者非常认可易中天先生的观点:作家只有自己写爽了才能让读者看得爽!

哪怕是再华丽的外衣,也包裹不住佝偻畸形的躯体。

一切矫揉造作的文学作品,哪怕辞藻再华丽优美,也只会令读者几欲作呕。

当你的灵感爆发时,只有顺应本心,表达真实的感情,写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才算是守住了作家的底线。请谨记,作品从来都是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