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子观念[03]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背后的秘密

 adldfj 2019-06-17

一讲到量子观念,

就不得不提及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这本来是为了探究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却被科学家们发现,

该实验包含的信息远不止这些。

究竟这是一个什么实验,

它的背后有着怎样让人震惊的讯息,

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额,

该如何向大家介绍呢,

请允许我借用伟大物理学家费曼的思路,

他对这一实验的讲解太过精彩,

我实在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办法来向大家说明其背后的奥妙。



OK

言归正传,

量子理论告诉我们,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也就是说它们既表现出了粒子行为,

也能表现出波的行为。

可是,我凭什么会相信这样的理论?

恩,我需要事实来说话。


于是,为了了解粒子和波有什么不同,

我做了这样两个实验。

一是子弹的双缝实验,

二是水波的双缝实验。



如图,这是子弹的双缝实验。

在一边,我放置了一把枪,

啪啪啪啪啪啪,

每分钟打出了很多子弹,

在对面墙上有两条缝,

子弹会随机穿过这两条缝中的一条,

后面接收屏上我安置了一个可移动探测器,

当探测器在某个位置探测到子弹打过来,

就会滴地响一声,

然后我统计在不同位置接收到的响声次数,

之后就绘成了后面的曲线,

其中P1代表单独开狭缝1时子弹打在不同位置的概率分布情况,

P2代表单独开狭缝2时子弹打在不同位置的概率分布,

当两条狭缝同时打开,

子弹要么从缝1过来,

要么从缝2过来,

最终我们会得到叠加曲线P12,

子弹在中间出现的概率大,

边上出现的概率小,

这就是粒子穿过狭缝后表现出的行为。



那么水波会怎样呢,

如上图所示,

探测器可以接收到水波能量强弱并给予记录,

当两条狭缝同时打开,

接收屏上描绘出的曲线与发射子弹时的结果不一样,

由于波同时穿过两条双缝,

随后双缝可以看作新的波源,

发射出两串波在空间叠加,

最终屏上出现了强弱相间的条纹,

这就是波表现的特征。

显然,波与粒子有着显著差异。


好啦,那么我们接下来探测电子吧,

看看如果对着双缝发射电子,

会呈现怎样的图像。



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

接收屏描绘出了波才有的结果。

那是否意味着,

电子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


电子是粒子,

怎么能同时穿过两条狭缝?

是啊,

我也不敢相信。

于是我想探测下,

电子是否真的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

很简单,

在双缝后边加一个光源,

只要能够看清电子从哪个缝过来的不就好了。

沿着这种思路,

马上行动,

我进行了改良版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

当我们把光源打开,

看清了电子从哪个缝过来之后,

屏幕上的条纹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子弹射来时的结果。

可是当我们把光源关闭,

条纹随后就出现了!!!


这是怎么回事???


太简单了!

你的光影响了电子的行为!

必须把光调“暗”!

对,是增加的那部分装置影响了实验结果。

那么我们就把光调“暗”吧,

于是我们调低了光的亮度,

可是结果依然呈现子弹的图像!

再低!

还是子弹的图像!

无论我们怎么调低,

除非我们把灯关掉,

图像才会发生变化。


这又是怎么回事?



显然,实验结果并不受光的亮度影响。

那么,受什么影响呢?

光的颜色!!!


其实,我们应该想到,

光是量子化的,

每个光子的最小能量为hf,

由于光的频率太大,

影响了电子的行为,

所以我们不能调暗光源,

我们应该改变光的频率,

把观察光源的频率调低!

红橙黄绿青蓝紫,

频率逐渐增高,

所以应该尽可能用靠近红光的频率来照射。

想到这些,

马上换“灯泡”!


换完之后,满怀期待地打开电源,

“灯”亮了,

接收屏上的条纹又回来啦!

可是,

悲剧的是,

由于红光的波长较长,

它打在电子身上会引起散射,

我们看电子不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大大的圆斑,

条纹虽然回来了,

可是电子的圆斑太大,

我们根本无法判断

电子到底从哪个狭缝过来的!


怎么办?


我们再调高点频率。

好!

可是诡异的事情出现了,

当我们看清电子的时候,

屏幕上的条纹就消失了,

当我们看不清电子的时候,

屏幕上的条纹就出现了。

这似乎可以理解为,

我们看清了电子,

它就是粒子,

表现出粒子的特征。

我们看不清电子,

它就变成了波,

同时穿过了狭缝

表现出波的行为。


如果电子是波,

我们就无法真正搞清楚它到底位于哪儿!

某些物理量永远不可能同时得到精确测量结果!

电子双缝实验还隐含着测不准原理!


哇~

喔~


让我来梳理下思路,

我们看电子的行为,

影响了电子本身的性质,

我们以前之所以认为电子是粒子,

是我们把电子“看”成了粒子!

当我们不看它的时候,

似乎它可以弥散在整个空间,

以一种物质场的形态出现,

然后通过物质场的作用,

表现出波动结果。


原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不是独立于自身的,

我们的认识严重依赖于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行为!

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你不可能从这个“客观”世界剥离出来,

而不改变我们所观察的世界本身!


我不认为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实在宇宙……即使物理学定律本身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

——霍金


我们在未知之岸上找到了一个奇怪的脚印。我们曾设计出一个接一个的深奥理论来说明它的来源。最终我们成功重建出留下脚印的生物。诺,那是我们自己的脚印。   

——爱丁顿爵士,英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天啊!

量子理论好恐怖!

我们整个世界的基础,

并不像我们以前所认识的那样,

它是不连续的,

它既是波又是粒子,

它用掷骰子的方式来运转,

它的某些物理量永远不能被同时精确探测,

它与周围的物质(能量)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


这个世界怎么了?

其实不用恐惧,

如果你感到惊奇,

那么你真的开始理解量子理论了!

应该感到高兴,

我们的认识终于跟上点科技发展的步伐,

普通民众也能站在科学的最前沿,

品位科学发展所带给我们的惊奇和美丽!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这个世界,

我们一起探索!


不知不觉……我们就把认识主体从我们力求理解的自然的领域内排除了。我们变到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不属于这个世界,而通过这一手法,这个世界就变成一个客观的世界。我们的科学是建立在客观化基础上的,依靠这个,科学就把自己同……对心灵的适当理解割裂开来。但是我们的确相信,这正是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需要修补的地方,也许得从东方的思想输血。

——薛定谔,引自Mind and Matt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