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暑山庄有个牌匾,竟用五种文字刻写,牌匾后面藏有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坊 2019-06-17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建筑中,在门上都会有一块作为标识用的牌匾。其上面,通常都会用汉字书写。到了清朝时期,尤其是皇宫,为了体现统治者的地位,在牌匾上开始出现满汉两种文字并存的现象。可是,您知道吗,在避暑山庄,有一块牌匾上,竟然是用五种文字刻写。这是块什么样的牌匾,为什么要用五种文字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始建于1703年。一开始只是为皇族去木兰围场狩猎时,提供一个暂时休息的地方。后来,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90余年的营建,不仅成为一座集合了自然地貌特点,皇家园林的典范,更成为清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甚至有陪都的称号。

虽然避暑山庄从康熙时期就开始营建,但它的正门却建于乾隆十九年。这个正门是个重台的结构,有三个长方形的拱门。在重台上,还建有三间城阁。门前左右,则分别列着一对石狮子,以及两个下马碑。门的名字取自《易经》中“日月丽乎于天”,被命名为丽正门。

有意思的是,丽正门上方的那块牌匾,竟然从右向左,分别用满、藏、汉、维和蒙五种文字刻写。这在在整个大清国,以及华夏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要弄出五种文字的牌匾呢?难道在乾隆年间,避暑山庄用一种文字写出的名字不够分量吗?必须要用五种文字书写?还是乾隆通过文字想表达什么不为人知的观点呢?根据官方的说法,用五种文字,代表了大清国臣民团结共处,和平归一的愿望。可是,我们透过这些正能量的寓意,还能发现乾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就是乾隆通过匾额上文字的堆砌,来表现帝国强盛的“急躁”心愿。说白了,就是利用文字来打肿脸充胖子。

可以说,乾隆一朝利用文字,为清朝歌功颂德最盛,发现有不利于统治的文字,打压得也最狠。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兴文字狱,不许别人议论朝廷的过失,不许人们说真话。其中最典型的是一七七八年,江苏东台有位诗人叫徐骏。他写过一首诗,诗中有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乾隆看罢当即传旨,不仅将去世的徐骏剖棺戮尸,连他的儿孙,还有当地根本没有关系的地方官员,全都悉数斩首。

乾隆利用文字的第二点,表现在他用文字来无限夸大自己的政绩。事实上,号称为“康雍乾”的三朝盛世,都是康熙和雍正两朝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业。可乾隆却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才是这三朝盛世的顶峰,为了凑齐所谓的“十全武功”真是编造,拼凑无所不用其极。仅举降安南为例。安南本是大清朝的一个属国,那一年,安南国内发生叛乱,乾隆派兵却没打胜仗。后来安南的叛军占了王位,乾隆看到用兵没有把握,马上来个一百八十度转身,承认了叛军的地位。就这样,本来是一场败仗,硬是被乾隆说成了自己的十全武功之一。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丽正门,乾隆用文字来造假已经达到了巅峰。仅仅一个门的牌匾,就用上了五种文字,甚至是让人怀疑,他这在是彰显自己有学问,会好几种语言。如此炫耀,哪里有一点儿政治家,甚至是一国之君的样子。而丽正门上,那五种文字的牌匾,正是乾隆不务实、好张扬性格的最直观体现。这位康熙大帝的好圣孙,醉心于用文字的虚假来粉饰自己。结果,不但没有建立起新的功业,反而耗光了两朝皇帝积累下来的国力。从乾隆之后,大清朝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