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每晚上和孩子的沟通中,倾听、轻松的聊天,应该远远多于指令、批评、说教、催促。前者不是可有可无,是连接,是建立互相的了解和信任,是给亲子关系账户存款,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晚上只是要求、批评,孩子不仅做不到,而且会离你越来越远。 很多家长白天都想好了,但晚上等孩子睡着了一回想,发现这一晚依然和过去一样度过——都是催促、命令、说教,大部分时候在对孩子喊叫。为什么会这样?可能的因素: 1、家长太累。并且头脑仍然在白天的执行任务模式中。只想快点给孩子最基本的指令,没有心力倾听、聊天,因为自己心里就没轻松下来。 2、觉得孩子问题太多。每一样都要说教,不说,基本要求都完不成。 🍒放松自己。对孩子的各种“问题”,一个阶段只能强调其中一项,然后还得坚持一段。不能所有的事情一起抓。 🍒调整标准,学会欣赏成长中的孩子。一边给支持,一边帮他提高! 太多家长没意识到,对孩子说教的不管用,是因为没花时间做那些他以为没用的事情。倾听、一起做个事玩点什么,比如下一盘棋,这些都有价值,是给孩子储备力量,好比投资。做了,后面的要求只需点一下就好。 冰山模型是个有用的模型。想象一下,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是冰山露出的部分,原因是水下的部分。我们是不是对孩子的所有批评训斥,说的都是水面以上的?“别揉眼睛!快点写完!下次不许再错了!不许哭!作业再潦草就撕了……” 觉得说八百次了嘴都磨破了也没用,是因为,没有深入到水下去观察研究一下,原因究竟何在。如果我们成人都没耐心,或者没有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到下面的成因,孩子能吗?所以他也很难改掉。一切照旧。 上面的问题不是不能说,但改变成因才真的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