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这个“岁”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长柄的斧钺之形,斧刃朝左,其中的两个小点表示斧刃上下尾端回曲中之透空处。②是金文的形体,原来的二小孔变成两个“止”,上下二“止”组成“步”。夏代称年为岁,取“岁星”运行一次为一岁(即一年),也相当于大自然向前跨过一步,所以“岁”字从“步”。③是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似。④为楷书繁体字。⑤为简化字。 《说文》:“岁,木星也。”作为星名,并非“岁”字的本义,而是假借义。“岁”字的本义应为“兵器”。不过后来它的本义为斧钺所代替,所以多用其假借义,指“年”,如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一岁而更。”也就是说:一年更换一次。由“年”又可以引申为“年龄”,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为秦王。”政:嬴政,即秦始皇。 请注意:《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这里的“岁”若解释为“年”、“年龄”等,都讲不通。实为“年成”或“收成”义。原话的意思是:国内的人们盼望您,就好像盼望一年的收成一样。 ——左民安《细说汉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