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谈管理(内部是草,外来是宝?如此意识,能搞好管理才怪!)

 blackhappy 2019-06-17

企业招聘管道,历来很多,并逐渐演变和推进。

目前面对高级人才难找的情形,许多企业派老总在总裁研究班等之类的人才培训中物色,或说挖取,据说是种好办法。如果叶公好龙,企业就吃了大亏,人才也吃了大亏。在决定进入企业之前或企业决定使用之前,都进行必要的、充分的了解,在一旦进入企业以后,高级人才就很难在同一档次和平等主体间开展工作,或不得不进入角色扮演,有所顾忌。张三曾经到自己的总裁班同学那里去工作了半年。没有进入企业之前,没有利益冲突,谈的很投机。进入了企业之后,存在着利益冲突,一方是老板一方是打工者,这样的角色从同学的角色,变换到了雇佣和被雇佣关系。许多时候,只有服从的份,没有商量的份,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的压抑,造成沟通难,造成彼此的误解和误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彼此也难以有效沟通,只能使得双方合作不欢而散。因为企业要招聘的人,到底要什么样的人?没有弄清楚,不仅仅是谈得来的问题,人才进入企业要做具体的事情。老板有对人才期望很高,几乎把这里找到的人才当作完美之才,实际是不现实的。同时,人才因为和老板的交情是同学关系,许多时候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也就难免认不清自己。因为沟通困难,人才不愿意再就企业的问题同老板进行沟通,往往有被欺骗的感觉,就懒得沟通。

常规来说,每年企业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这样的规划是建立在企业经营规划的基础上的。好多企业把人力资源看做是事务性的工作,不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参与企业经营规划,把人力资源管理者当作企业的外人,也把经营当作企业的机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了无本之木。人力资源部门和各部门主管、经理进行沟通,把岗位需求信息用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再总体衡量和确定岗位需求,进行工作分析,吸收各主管部门的主管、经理的意见,再选择适当的招聘渠道,进行招聘。

招聘的渠道历来有:先看看企业内部有没有适合岗位的人员,可以为企业节约招聘费用,同时员工熟悉企业环境,很快适应新岗位。常拿老眼光看待员工,认为他干的那个工作,就是适合哪个工作,很少去关心他还喜欢和适应什么别的工作。

内部员工推荐,这样的推荐,往往难以处于公平公正的动机,多带有感情色彩,不仅仅要考虑被推荐的人员,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没有被推荐的人员进行注意、筛选。如果发现没有被推荐的人员更适合岗位要求,就说明企业内部存在人才危机,这样的危机来自与企业的人才机制。做这样的事不仅仅要速度快、认真负责,还要隐蔽,要不动声色,否则人力资源管理者要自己炒自己的鱿鱼了。

人才中心,一般是招聘常规工作人员的场所,到这里招聘,一般很难得到比较优秀的人才。同时,也不要忽视那些刚从外地进入该地区的人才,这些人才可能正是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类人才的。关于这里难以招聘到优秀的人的原因,已经在上文说过了,这里不做赘述。这里的招聘费用高,效果差,将逐渐被淘汰。

媒体广告,媒体广告一般想招聘到优秀人才也是很难的,一是时间限制,用媒体广告都是比较急的工作岗位。这样的岗位,急,并不一定保证市场上正好有足够的符合岗位的人在流动。许多优秀的人才都在岗位努力状态,广告的结果多以失望为结果。曾经,某公司要招聘10名客户经理,5名生产经理,3名会计,使用了电视广告,广告了20天。通知面试,面试下来,几十个人参加面试,最后老总说:“连两个符合要求、能够胜任工作的都没有”。当然一方面是要求出了问题,另一放面是招聘渠道出了问题,对于这样的招聘,采用这样简单的地方广告形式来处理,显然带有很浓郁的“乡愿”色彩,认为本地的人可信,外地的人不可信,做企业如果以这样狭窄的胸怀经营,也是没有出息的,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还是选择走为上计。

至于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的广告,逐渐被淡视,因为效果不是很好,岗位说不清楚,浪费彼此的时间,费用很高,逐渐将退出舞台。

学校招聘,一般有很大的生源。学校招聘的人才必须经历企业一阶段培养,才有可能为企业创造利益。这部分人自己有自己的梦,很难留驻。他们要在社会、企业之间抉择,一般经历一年左右或一年半左右,他们的梦想和社会、企业现实就产生巨大的矛盾,这样的矛盾本来可以调和。因为他们的心态不成熟和对自我的期望价值很高,就难以妥协,双方合作告终,并很不愉快,使企业蒙受比较大的损失。

网上招聘比较隐蔽,同时费用比较低,在不同时间段都可以分别进行,并可以逐渐储备企业的人力资源。许多企业把这当作招聘的重要手段,时间花费少,费用低。同时,企业也能够招聘到比较理想的人才,但是,这样的人才也同样具有隐蔽的离职风险。在网络上招聘,可以把岗位说明的很清楚,不容易产生误解,这样合适的人就容易招聘到,省时省力省心,问题是一定要对应聘者进行实地调查,或设计一套比较客观的调查能力的试卷,测试应聘者的能力。

专业协会,是找专业人才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企业所需要的人。如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很难在人前说出像样子的负责的话语,和人家交往也就困难,因为没有决定权力,这样的工作多是老板自身能够完成的。

猎头公司,目前猎头公司和其他企业一样,对于服务质量,人才质量的调查和保证很难做到确保。费用也高,企业在这方面的花费比较多,如果人才猎头公司能够把质量保证,实际费用就降低下来了,多数人认为这是个好的渠道。猎头公司的操作也有点程序化的味道,如果符合他们的标准才叫人才,往往把人才也漏掉了不少,真的人才定义已经在前面进行了讨论,这里不重复。

真正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企业实际运行中去物色,到一些企业去挖。前阶段许多人认为企业一定要自己培养人才。对于人性本身来说,这样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企业并不能够留得住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真的要把人力资源做好,不仅仅要自己培养现有的人才,留驻现有的人才,还要建立人才网络,随时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优秀人才,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关系圈、人才圈。这样就可以在企业需要人才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要在平时去走走,到别的企业里去应聘,去接受人家的面试,看看别的企业的面试是怎么样进行的。同时,在这个面试过程中,寻找和开发能够为自己公司所用的人才。比如你想要招聘市场开发人才,到那些正在招聘市场人才的公司去应聘,虽然花费的时间多,能够真切的了解到人才的真实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接触,真切掌握他们的能力,就可以不费多大的力气,使自己公司想要获得的人才招聘到,同时也避免挖人才的嫌疑。如果面试的公司有优秀的人才,也是可以挖来使用的,只要稍微使点小计谋,一般是能够得逞的。当然,如果企业愿意出资给人力资源管理者去学习,接触的人和机会多了,也自然能够带回好多有用的人,成本就更低了,往往老板不愿意出这笔钱,认为那是很大的浪费。花的心痛,不能够产生直接的效益,在这样的企业里只有走人了。

朋友介绍是条招聘的渠道,同时,各种培训学校的老师,通过他们介绍,找到合适的人才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搞培训的老师,特别是大学里那些做企业培训、总裁培训的老师,接触的多是社会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高级人才,通过这样的关系,寻找优秀的人才,也就是费用最低回报最高的渠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司内部的是草,外来的是宝,这样的观念还在许多老板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许多建议意见很难被采纳,这是前几年企业内部往往造成地震,造成空降兵突袭综合症的原因。在选择招聘渠道过程中,对于人才进入企业的形式,往往缺少通盘考虑,或缺少和新进人才的沟通交流,新员工与老员工又面临不同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应激。招聘渠道的选择,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不是找不到那么好的人,有时候是找了那么好的人来了以后,马厩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是人才难以获得自己期望的环境,使企业难以获得人才本身能够发挥的优势效果,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失败或难以达成预期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