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为公

 柳河三中李淑霞 2019-06-17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强调个人为社会贡献,为集体尽责的传统源远流长,这一传统美德就是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是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而忘私,义而忘利;匡扶正义,惩治奸恶;救危扶困,一心为民;以才能竭诚天下,以美德光耀四海。

      漫漫数千年,悠悠几百代,我们中华民族不知涌现出多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英;也不知涌现出多少以天下为己任,“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的仁人志士。他们以其铮铮铁骨,熔铸成民族的脊梁;他们那高风亮节,积淀成民族的情操,代代相袭,世世流传。

      中华民族的先哲孔子,为实现“天下为公,选贤用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道之行”,率弟子周游列国,虽屡遭冷落,常受讥讽,但他矢志不渝,表示了以匡世济民为己任的决心。他那可贵的性格和风骨,成为后人效法的楷模,涌现出无数像他那样以“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做人宗旨的志士仁人。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面对“礼崩乐坏”动乱频仍的局面,纷纷提出自己“拯民于水火”、“兼济天下”、”泽被万民”的主张,显示出中华优秀儿女对“军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可贵品质;唐代杜甫,避战乱困居陋室,仍不忘国难民瘼,幻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自己则“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宋代范仲淹,自奉甚廉,却不惜全力在故乡兴办义田,以瞻父老,并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近代爱国志士陈天华,痛感“大地沉沦几百秋,风烟滚滚血横流”的社会现实,忧国忧民而蹈海身殉;伟大领袖毛泽东为国舍家,牺牲了六位亲人,丢失了四个儿女。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以大量财力物力报效祖国,兴实业,办教育,为国家振兴、民族奋起献出自己的力量,表达了海外赤子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拳拳之心。

      这种励志建业,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期盼实现国泰民安的“大同”世界而积极参与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大业的强烈民族意识,使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充溢着报效国家,矢志不渝的民族精神。

      自古天下为公者,有忠心赤胆勤力报国的;有救危扶困,造富百姓的;有不畏强暴,为民请命的;有思恋乡国,造福桑梓的。尽管处境不一,言行各异,在某些方面甚至还留有时代的、历史的、阶级的烙印,不能与今天无产积极的天下为公相提并论。然而,我们从他们身上,却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品格与精神,正因为有这种世世代代一脉相承的民族传统,有这种支撑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有着这种蕴积于民族机体内部的民族自信力与民族凝聚力,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历久而不衰,岿然而屹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