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常用肢体语言表达,对语言发育有什么影响?是好是坏?

 西南儿童医院v 2019-06-17

     宝宝习惯用肢体表达的2种情况

  ① 第一种情况:3岁前孩子会用肢体结合言语表达,是好事!肢体语言是人类的第二语言,0~3岁的宝宝,语言能力处于黄金学习期。这个阶段的宝宝,能通过肢体去表达情绪、传递信息!这说明他们有正常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而学习和模仿能力是语言发育的基础之一,所以是好事!家长可以回想一下在宝宝生活场景中,宝宝遇见“陌生人”要抱抱,如果不情愿,他会扭头看向父母,向父母伸手并哭闹,从而表示出拒绝的态度。这就是宝宝在用肢体结合言语去表达情绪和传递信息。所以3岁前的孩子会用肢体结合言语去表达是一种非常好的表现!

  ② 第二种情况:3岁后孩子常用肢体表达,得注意!虽然,采用肢体表达是孩子完善语言能力的前提,也是成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但是,3岁之后的孩子依然常采用肢体表达,而非言语表达,父母们就需要注意了!为什么要注意,原因有以下3点:

  (1)3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分水岭

  0~3岁孩子有着对外界天然好奇心和感知能力,这促使他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便在生活的磕磕碰碰中成长。一般情况下,3岁左右的孩子,在综合的成长环境的前提下(模仿、声音、触觉等条件),他们已经能够明确的用短句表达感受和需求!而非手势。而在3岁后,孩子依然常用肢体去表达,很大程度是因为语言发育不完善导致的!


  小科普

  语言发育不完善的原因:(分为器质性和非器质性)

  器质性:如构音器官异常、中轻度听力障碍、神经性智力低下等。

  非器质性:语言环境差、舌头灵活性不足、气息不够、口肌力量欠缺等。

  (2)长期使用肢体表达,会减慢孩子语言发育进程

  孩子长时间使用肢体语言达成需要,在孩子潜意识里会认为能动动手、使使眼神,就能办到的事,不需要再用言语表达!从而影响语言发育的进程,减慢孩子语言发育的成长进度。比如,像家长们对孩子“过于殷勤”、不让孩子接触“新事物”则是影响孩子语言发育的帮凶。

  (3)言语结合肢体,才是最佳表达方式

  有研究表明,肢体表达结合言语才是最佳表达方式,这样能锻炼到孩子手脑协调能力;并且让孩子需求更加明确。家长们不妨观察一下孩子表达时,肢体结合言语的使用情况,以此判断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由此根据以上内容,结论便是:孩子3岁前常用肢体表达,是好事!3岁后,过多使用肢体表达,得注意!看到这里,有家长可能会问了,我的孩子3岁后还是常用肢体表达,那应该如何改善呢?

  康复师:要解决问题,得先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