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茂林之家 2019-06-17

后人重视不够的“井陉之战”,其实是楚汉战争的关键转折

成语“背水一战”所指之战为井陉之战,这也是楚汉战争中的关键转折点。

对于这场战争,研究中国古代战例的人,多数重视是不够的,这本是不应该的。

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其实是生动阐释《孙子兵法》的一个最完美的案例。这一案例来龙去脉并不复杂,而其过程所体现的韩信对战争的指挥艺术,确实只能用“仙”字来形容。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然而,井陉之战在整个楚汉战争中的战略意义,过往史家竟然普遍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我们若知韩信为何要说服刘邦开辟北方战场,便知他心中其实早有擒获项羽之策,更可知其在汉中拜大将军后对刘邦所建言句句肯綮。

而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军最终彻底成功开辟北方战场的关键一战。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井陉是太行八陉的第五陉

井陉之战后,楚汉之间决胜的天平等于不可逆转地彻底转向汉军。这一点,此前研究楚汉战争的人几乎都没有真正的意识。

对于韩信在井陉之战中的取胜之要,人们一直以来也多错解,总是误以为“背水”是最重要关键。

实际上,所谓“背水一战”远非井陉之战最重要的部分。

井陉之战前的天下大势,略说如下

要真正了解井陉之战,我们得先大致了解当时的天下大势。

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利用秦人对项羽所封的三秦王的不满而拿下关中。这样,以汉中、关中为腹地,刘邦交由萧何治理,获得了源源不断向东与项羽争胜的兵源与粮草。

然后,刘邦听从张良之计,四处修书,唆使天下各路诸侯一起造项羽的反。再趁着项羽忙于平定齐王田荣,刘邦再出关中后一路向东,甚至一度攻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今徐州)。

但是这一好景维系不长,收拾完齐国的项羽回师反攻彭城时大败汉军,刘邦一路逃亡,只是侥幸才免于被杀,而其亲爹则被项羽所俘。最后幸亏韩信在京、索之间阻击住了楚军,汉军才总算重新稳住阵脚。

此时,观望风向的诸侯们又都势利地纷纷背汉归楚。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汉军制定了一统北方再打回来夹击项羽的总方略

于是错估形势的魏王豹,以探亲为借口,私统精兵回河东(今山西运城市),背汉联楚。

为稳定后方的刘邦,只能命韩信北上击魏。

韩信果然不辱使命,略施小计便轻松拿下魏、代二国,接着便向刘邦献出了灭楚的基本总方略:

由其领军开辟北方战场,曰“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这一计策的大致思路解释如下:继续北攻赵、燕,然后东击齐,然后从北向南、从东向西配合西线的汉军夹击项羽,形成合围之势。

这其实就是一个从北方绕到项羽后方,然后再与刘邦联合起来“关门打狗”的策略!这远征的路线从西向东可够长的,而且地势甚险。不是韩信这一类的人,没人敢领这种兵,打这种仗。

韩信在北方灭魏破代后,此时在南方战场与项羽缠斗的刘邦则陷入苦斗,被项羽苦苦追杀。

虽然如此,项羽也同样奈何不了刘邦,刘邦虽然看起来狼狈,但是同样也成功把项羽给粘住了,楚汉对峙僵局形成。

然而与项羽不同,刘邦在北方还有韩信这个活子;项羽没有,项羽只有他自己。

所以,刘邦只要自己不被项羽弄死,等韩信跨过太行山的崇山峻岭,进入华北平原的话,项羽就注定只能走向穷途末路了。

井陉之战的大致过程

拿下魏、代之后的韩信,若要击赵,必须东下太行山的井陉。

此时,赵王歇与领兵的成安君陈馀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准备守住这一易守难攻的要塞。东下井陉之道,在当时可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非常之狭窄,说白了只是弯弯曲曲的险峻山路而已。

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点都不开阔,非常容易被伏击,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俯拍的井陉之道

虽然如此,韩信依然胸有成竹,他与熟悉赵国上下形势的张耳准备联合统兵攻打井陉。

因此,广武君李左车给陈馀献策,自己率领骑兵三万人,另抄小道断掉韩信军必然位于后头的粮草,而陈馀只需坚守井陉口勿战即可。

这样的前后合围,不出十来天,就可将来犯的韩信军活活饿死在太行山的荒野中。

李左车劝陈馀道:“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

可惜迂腐的陈馀根本不听,或者也许他只是不信任提出来要分兵的李左车。

虽然如此,其实只要赵军死守井陉口,韩信想要强攻其实也可以说是根本办不到的,因为这是井陉口的地利使然。

这可能也是陈馀觉得没必要听从李左车意见的原因,他根本不认为井陉口会被强攻下。

韩信派出的间谍回报说李左车之计不得用后,韩信、张耳便放心大胆地带领三万没怎么受过训练的士兵出发了。在此之前,韩信攻下魏、代国的精兵,大部已然被在南方被项羽弄得焦头烂额的刘邦收走了。

到达井陉口前三十里,韩信军安营。然后在半夜时分,传令出发。韩信军分成两路,一路是骑兵二千人,一路是剩下的主力。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骑兵先出发,悄悄另从小路潜行,渡微水(绵蔓水)至井陉口侧翼的山上埋伏下来。骑军的任务是当赵军全军空巢出动追击韩信军主力时,趁机出动抢占赵军壁垒,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红旗。这一计谋能成立的前提显然得是赵军上当。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巍巍太行中的抱犊山,是当初韩信骑兵夜伏之处,在赵军壁垒侧翼

同时,韩信又令副将传令:“今日败赵军后再会餐。”将士从上到下尽皆不信,但也只能假意称是听令。

而后韩信将主力分为前后两部,令一部一万人先行渡河后,背靠河水布阵。韩信分析,由于赵军壁垒占尽地利,因此在未见汉军大将旗鼓前,是不会攻击先头部队的,这是因为赵军不希望汉军在遭遇阻击和险情后过早退却,以至于不敢深入。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韩信军“背水一战”处的绵蔓河

然后赵军远远见到汉军先行部队背水布阵时,全都大笑,果然没有前来攻击。

及至凌晨,韩信才打起大将军旗号与鼓队,一路击鼓进军直至井陉口挑战。这一次,赵军大开壁垒,出营迎击,于是两军大战许久。而后韩信、张耳佯装不敌,丢弃军鼓与旗帜,向背水而阵的军营方向撤逃。

背水而阵的汉军便开营将苦战撤退的汉军接入,然后联合起来继续与追击的赵军拼死苦战。

赵军于是果然中计,全军空壁出动,为争军功,个个都拼命追抢汉军丢弃的旗鼓,而后又全力追逐撤逃的韩信与张耳。

然而韩信与张耳撤入背水的军营之后,汉军上下都只得全力奋战,所以赵军一时之间根本无法击败训练不足的汉军。

但是,此前韩信在赵军壁垒侧翼山上所埋伏骑兵二千,却瞅准赵军空壁追逐战利之时,迅速飞驰抢入赵军壁垒,拔尽赵军旗帜,树立汉军旗帜。

赵军由于久战不能得胜,无法擒获韩信,便准备撤还回归营壁,此时发现本军军营全部是汉军旗帜,尽皆慌张,以为汉军已经擒住赵王与众将,整支军队顿时便乱掉了,于是便各自逃遁奔跑。此时赵军将领无论如何,都无法约束士兵了。

于是,汉军趁机两面夹击,大破赵军,俘虏队伍,在泜水上斩杀了成安君陈馀,擒获了赵王歇。

至于李左车,韩信则下令活捉,礼聘为谋士。

上述便是井陉之战的大致过程。

井陉之战后,天下大势的天平便决定性的倾向了汉军

井陉之战后,原本属赵国的区域便群龙无首,汉军便得迅速占领,也等于完全打通了从今日之山西地区向华北地区进攻的交通要道。

而后韩信请立张耳为赵王治赵,再背靠赵地,大军直接威胁燕、齐,兵势所压之下,不久燕、齐归汉,其他诸侯也纷纷转向项羽。此时项羽所领之军哪怕依然勇悍,善战难敌,但是从天下大势来看,项羽已渐成孤家寡人,为天下诸侯所弃,而成一困兽之斗的劣局。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韩信率领汉军从山西高原突入华北平原,收赵、燕、齐,等于整个端掉了项羽的大后方

由此可见,井陉之战后,天下大势之天平,终于决定性的摆向汉军。所以韩信以巧计赢得此战,等于提前宣告楚汉战争中,项羽势将拱手让出天下。

有人说此时韩信据齐,又有燕、赵相从,可谓权重天下,一旦自立,便可与汉、楚一争天下。当时形势大致确实如此,所以韩信谋士蒯通曾力劝韩信背汉而三分天下,项羽也派谋士前来游说韩信。但是,实际情形也未必就真如此简单。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在此不拟再展开讨论。

井陉之战,韩信制胜之机,指挥之妙,究在何处

井陉之战战过往常被过度强调韩信敢于在军事上“背水一战”,突出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实际上如此分析是不知韩信胜之所胜。此战之“背水”,固然确实有激发并非精兵的韩信军死战之力,但这依然并非全局制胜之机。因为此战之“背水”,最大的用处其实更在“诱敌”,其次才是激发斗志。

韩信一生用兵,确实不像勇冠三军且治军威严的项羽总是以力战获胜。韩信之能在于营势,而后再以巧战取敌如破竹。这是哪怕能赢下巨鹿之战,堪称战神的项羽也完全不具备的军事大脑。所以能知韩信之能者,也都非庸辈,如萧何、张良等。

韩信不管是领兵出汉中降三秦,还是灭魏、破代、攻赵、下燕、克齐,以及其后“四面楚歌”围项羽,无一战需力战,无一战不巧胜。

韩信所打之战,都是教科书式的“兵者,诡道也”。他总是大布疑阵,处处立足于与敌人的心理战,善于在无形中与敌大斗心理攻防,稍见敌之动向便可逆知敌是否落入其圈套。其驾驭获胜之机,乃在于对敌方心志之瓦解。

韩信直见敌方上将之心,如对方呈供于目前。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位处古驿道的井陉口,赵军当初壁垒之所在地

以常态论,井陉之战实不可打。因为井陉要塞,极易守极难攻,韩信所领之兵也并非训练有素之精兵,人数又处劣势,又是跋涉小道远袭,辎重难行,粮草易断。但最终的结果是韩信军速决取胜。

在这当中,张耳与陈馀本为至友,但在巨鹿之战后因嫌隙而断交,张耳对陈馀的军事能力与性格有相当了解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客观来讲,陈馀能力不足,有李左车又不能用,这是韩信、张耳敢于大胆出征的前提。若是换作地方领军者老谋深算,恐怕韩信就未必敢于犯险了。

虽然如此,以汉、赵两军军力对比及赵军地利之便,汉军实无正面攻克之力,只有诱敌出击、断其后路、乱起阵脚方有取胜可能。

因此,韩信一方面密伏骑兵于侧翼以抢占赵壁垒,又以大违兵法常理的“背水”布阵令敌轻视,再以主力挑战不胜示之以不强,环环相扣才令赵军失去冷静,倾巢而动以致完全掉入“陷阱”。

这样的巧战古今罕见,只可惜后人见此战例,大都只知“背水一战”之“置之死地”的表面,不见韩信善能洞察敌我双方的战争动态心理且从而利用之的实质。

若真知井陉之战,便真知项羽之败

对比于当时可谓“战神”的项羽,可知军事之要妙其核心在于心战。

项羽虽然自身勇冠三军且精于整军,其所领部队纪律严密,行动迅速,配合严谨,因此从起义反秦及楚汉战争中,与项羽正面对决者几乎尽皆败北。

然而项羽政治上不懂连横诸侯,不知可借诸侯之势以四两拨千斤,是故在战略上处处落于有张良、萧何辅佐、巧用诸侯的刘邦。

而在军事上,项羽只精于力战,不若韩信之善于知彼知己,能乘势以弱军巧胜。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凡是看懂井陉之战者无不服

关中历来是中国的王兴之地,项羽弃之,何其不智也!

事实上,打刘邦一出关中,巧取三秦,再联合诸侯反楚,虽然在具体战役中,楚汉之间各自有胜有败;但是若以势论,项羽其实便已一步一步陷入疲于防守之态。这其中关键之处,在于项羽不知“天下”为何物,不知该如何得,又当如何守。

若项羽知如此,入咸阳后,自然不应杀投降了的子婴、更不可烧阿房宫,而应自王关中、善加治理,而非另立秦人厌恶的三秦王。若能如此,刘邦也就自然只有安于诸侯之分,而无能与其争天下。

有人以为项羽在鸿门宴中应听从范增之劝而杀刘邦,这是谬见。事实上,以项羽种种不知天下为何物的乖谬之行,即便杀了刘邦,终究也自会有他人与之争天下,最后胜者依然不会是项羽。

正因如此,楚汉战争中,项羽之败为属必然。

他其实像一只狗一样,最终是被刘邦和韩信关起门来打死了。虽然这只狗的力道确实像一只凶猛的大老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