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贵公子张伯驹出生于1898年,他一生结过四次婚,可是他只在第四任妻子潘素身上找到爱情,其它妻子都是浮云。潘素是张伯驹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张伯驹的最爱,也是他感情的归宿。 张伯驹的第一任妻子李月娥是安徽亳州人,官宦人家的千金。张伯驹和当时的贵公子一样,第一任妻子都是家里给娶的,是包办婚姻。李月娥缠过足,是小脚女人,没啥文化。最重要的是,她相貌不漂亮。 对于结发妻子,张伯驹根本不喜欢,可是他也没有反对娶她,因为反对娶她,他会和父母发生矛盾,贵公子的开销一切全凭家里,他不敢得罪父母。反正那时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也影响不了他以后追求爱情,娶就娶吧。 张伯驹对发妻李月娥极为冷落,也没有和她生过儿女。据说李月娥到病故还是处子之身。包办婚姻对富家少爷来说并不算什么,对被冷落的妻子来说简直是悲剧。 李月娥病故于1939年。她办丧事时张伯驹不管不问,当时张伯驹在外地,也没有回天津料理,当然也不悲伤。李月娥由张伯驹的第二名小妾王韵缃负责料理,王韵缃生的庶子为嫡母李月娥打幡当孝子。 对于李月娥来说,丈夫还没有小妾贴心,张伯驹对李月娥实在是太绝情了,李月娥的一生只能用悲哀表示!不爱她,不好好待她,为什么要娶她? 张伯驹的二房邓韵绮和三房王韵缃的名字很相像,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她们的名字都是张伯驹给取的。 二房邓韵绮当然比发妻李月娥幸运多了,邓韵绮是北京的京韵大鼓艺人,当然是穷家女出身,她相貌漂亮,是张伯驹看上她,才把她娶进门。这也算是自由恋爱了,当然是建立的相貌的基础上,并没有感情的共鸣。 张伯驹对邓韵绮很宠爱,他在北京出席什么宴会,都是邓韵绮陪伴。可惜邓韵绮没有子女。 连娶两房妻子却没有后代,张伯驹的父母急了,就给他娶了穷家女王韵缃当三房。看在王韵缃长得漂亮的份上,张伯驹自然愿意和她圆房。这就是相貌漂亮的好处,就算是包办婚姻,丈夫也不会不理不睬。 王韵缃过门就生了儿子张柳溪,这让张伯驹的父母十分开心,把家事交给王韵缃料理。王韵缃不但极得张伯驹的父母的欢心,还和正妻李月娥相处得很好。 虽然娶过一妻两妾,可是张伯驹并没有得到过爱情,他跟发妻没有爱情自然是的,和两个小妾在一起也只是贪图小妾的美貌,并没有和他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1935年,张伯驹遇到了潘素,才遇到了爱情。潘素本是出身苏州名门,她是前清著名的状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代,在幼年时期,她家就聘请名师教她琴棋书画,所以潘素擅长弹琵琶和绘画。 不幸的是,潘素十三岁时,母亲病逝,父亲再娶后妻,后来她家道中落,父亲病故,潘素的灾难就来了。家里有后娘,她日子不好过。潘素的继母王氏十分歹毒,就把青春少女潘素卖到上海的青楼。 可怜潘素这个大家闺秀,竟沦落为风尘女子。好在美人在哪里都会发光,潘素有倾国之貌,风姿极美,人送外号“潘妃”,她成为青楼头牌,门庭若市,真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张伯驹拜倒在潘素的石榴裙下,心醉神迷,还写了首诗赞美她:“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佳人自然爱才子,潘素也爱上了张伯驹,于是张伯驹娶潘素为妻,此时潘素正当妙龄,才二十岁,张伯驹三十七岁。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潘素为张伯驹生了女儿张传彩。 娶了潘素之后,张伯驹独爱潘素一人。二房邓韵绮很不满,于是在1948年,张伯驹和二房邓韵绮离婚了。三房王韵缃倒是无所谓丈夫爱谁,只要家里有她和儿子的饭吃就行。 可是1949年后,国家只允许一个妻子,1952年,张伯驹和三房王韵缃离婚。从此张伯驹的女人只有潘素一个,一夫一妻,他们白头到老,幸福度过后半生。 (原配早就亡故了,妻子的位置早就空余出来了。) 虽然张伯驹一生结过四次婚,可是前三次他都没有找到真正的爱情,最后一任妻子潘素才是他唯一的爱,也是最爱的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