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世宠臣张全义:卖主求荣四十年,因为救了一座城至今被人称道

 铁血老枪 2019-06-17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藩镇割据,你争我夺,一个个短命王朝轮流登场,一幕幕权利游戏血腥上演,涌现出一大批乱世英雄,也有一些乱世苟安、为求富贵权势而丧失人格、不顾廉耻的将相臣子。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属于后者。他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在五代时期却颇有声名——

他是农民出身,却一生为官,位极人臣,两次封王;

他和后梁太祖朱温是亲家,又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岳父,四十年受宠不衰;

他朝秦暮楚、卖主求荣,历仕三朝而不倒,死后却被皇帝赐谥号“忠肃”,还被后世称为“良臣贤吏”。

他叫张全义,唐末五代时期濮州人(今山东)。

张全义画像

出身农家,反复无常终得势

张全义(852—926)出生于唐朝末年,原名张居言,祖辈世代为农。长大后,张全义到当地县衙做了一名小吏,因屡被欺压,就逃离县衙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为作战勇敢,精明能干,迅速得到提升。黄巢义军攻战长安后,他被任命为大齐农民政权的吏部尚书兼水运使。

不久,黄巢起义被唐朝军队镇压,张全义看到河阳世度使诸葛爽很有势力,就投降了唐朝,投靠了诸葛爽,帮助诸葛爽卖力剿杀起义军残部,又因战功被诸葛爽推荐为唐朝的泽州刺史。

886年,诸葛爽病亡,其部下大将刘经和李罕之为争夺洛阳大打出手。张全义本来是刘经部下,和刘经一起辅佐诸葛爽之子诸葛仲方。刘经派张全义迎战,张全义到了前线,发现李罕之势力强大,直接背叛刘经、投靠了李罕之,但刘经在诸葛仲方的支持下,却打败了李罕之和张全义。

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

李罕之只好向当时势力强大的晋王李克用求救,最后反败为胜。李罕之自任河阳节度使,并向唐朝廷推荐张全义为河南尹,主政洛阳,唐昭宗赐其名全义。

背唐降唐、又背主而叛的张全义从此步入仕途。尝到背叛甜头的他也开始了一生卖主求荣、忍辱苟安的仕宦生涯。

忍辱苟安,历经三朝“不倒翁”

张全义和李罕之同甘共苦,杀出一片天地,两人成了“死铁”,史载二人 “刻臂为盟,永同休戚”。但二人性格不同,张全义生性勤俭,善于安抚军民。李罕之贪婪粗暴,一边让张全义供应他军需粮帛,一边纵容手下人到处抢掠。张全义尽力供应,李罕之仍不满足,经常欺凌送粮官员,搞得张全义苦不堪言。

为了摆脱李罕之的纠缠,他趁李罕之率兵攻打晋州时,乘其不备,带兵偷袭了李罕之的老巢——河阳,并自任节度使,李罕之闻讯大怒,又向李克用求助,但背叛李罕之的张全义此时又投靠了新主子——另一大军阀朱温,李克用只好罢兵。朱温仍安排张全义担任河南尹,治理洛阳。

后梁太祖朱温

朱温对张全义并不十分信任,为了让朱温相信自己,张全义全心全意治理洛阳,倾尽全能为朱温四处征战提供后勤供应。朱温篡唐前,担心张全义有异心,就免了他的河南尹,封其为天平军节度使、守中书令、东平王等虚职。张全义为表忠心,主动辞让,并为朱温篡唐献计出力,终于取得信任。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后,对张全义大加封赏,封其为魏王,重做河南尹。张全义还主动请求朱温为其改名“太祖赐名宗奭”。

张全义依附朱温,可谓下了血本。朱温晚年先后四次对张全义起了疑心,想除掉他,张全义每次都把全部家财献上,朱温才消气。朱温一次出征归来,到张全义家中的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新五代史》),其子张继祚羞怒万分,想杀了朱温,张全义却劝说儿子:“当年我们被李罕之围困,多亏梁兵相救,才有今天,这个大恩不能忘记。”后来,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朱温的儿子,求取朱温信任。

后唐庄宗李存勖

当时,能和后梁抗衡的,只有晋王李存勖,为给自己留后路,张全义常暗地派人去向晋王示好。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后,李存勖知道张全义曾为朱温置办军需、和自己作对,想杀他全家。张全义连忙从洛阳赶到汴州,进见后唐庄宗李存勖,顿首待罪,自言“曾栖恶木,曾饮盗泉,实有瑕疵”,并去掉朱温所赐的宗奭之名,请求庄宗恢复他的原名。还邀请李存勖到洛阳行祭祀大礼,表明忠心,李存勖大喜,第二天即封其为魏王、尚书令、河南尹,后又改封为齐王。

张全义还不放心,又大肆贿赂庄宗刘皇后,刘皇后见财眼开,竟主动提出拜张全义为义父,张全义摇身一变又成了李存勖的岳父,宠极一时。“(庄宗)以皇后故,待之愈厚,数幸其第”。

庄宗晚年昏庸,叛乱四起。大将赵在礼在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想领兵亲征,看到陷于困境的李存勖前景不明,而李嗣源兵多势重,张全义为攀附李嗣源,极力主张李嗣源领兵平叛。不料这回打错了算盘,李嗣源到魏州后,被魏在礼迎接进城,联手反叛杀回都城。这样既得罪了拥立有功的魏在礼,又得罪了李存勖,张全义吓得日夜忧惧,饭食不进,很快就病饿而亡,时年七十五岁,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册赠其为太师,谥号“忠肃”。

李嗣源

治理洛阳,一城复兴留贤名

张全义一生历仕唐、后梁、后唐三朝,虽处乱世,但凭反复无常、卖主求荣的保身之道,一生受宠为官,为后世正人君子所不齿。但不少史家却对他大加褒扬,主要是因为他绝大部分时间在洛阳为官,主政洛阳四十年,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名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洛阳是千年名都,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屡造破坏,特别是唐末五代时期,战乱不断,洛阳城破败不堪。886年张全义任河南尹时,“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偌大的洛阳城只剩不到百户居民,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张全义将手下一百多人分成几十组,每组两三人,拿着告示和小旗子,到洛阳周边地区去招收流民,并制定优惠政策:一是不收租税,二是减轻刑罚,除人命重犯外,其他一律实行劳动改造,劝耕农桑,恢复生产。几年就招抚安顿了上万户流民。他还趁农闲组织强壮男子练兵,组建起了一支两万多人的军队。

古都洛阳

他亲自参加劳动,经常出去巡视,看到种得好的田地,就奖赏主人,耕种不好的,就找到主人问明原因,对一些耕牛和劳力的人家,就号召大家组成互助社。当时,洛阳一带流传一句话:“张全义见了歌女舞伎,也不曾笑,见到好庄稼,就会眉开眼笑。”朱温篡唐前,挟持唐昭宗到洛阳,张全义又组织修缮城楼官舍、宫殿府库,整个洛阳城面貌一新。“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诸县户口,率皆归复,桑麻蔚然,野无旷土。”“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张全义深耕洛阳四十年,极大地促进了洛阳城的经济复兴和繁荣,为巩固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唐末五代时期宰相杨凝式有诗称赞:“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北宋名臣张齐贤对其评价:“则王(张全义)之功,虽千载之后,其不朽矣。”

对于张全义其其事,读者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参考史料:《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