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景观园林中根据天然地貌或者运用人工模拟大地特征其起伏错落有致的律动而设计出的地形,就是景观设计微地形。 地形是构成景观设计的基本骨架。 建筑、观赏植物等景观设计总是以地形为依托,使视野在水平垂直方向变化 微地形处理基本原则 1、功能优先,造景并重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3、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4、挖填结合,土方平衡 微地形的作用 1、景观设计结构作用 微地形可以利用控制景观设计视野来构成不同的空间类型。 视野开阔地形平坦的草坪休闲空间与观赏植物相结合,形成的小山丘,作为场地中的自然屏障。 2、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 堆坡出的地形的运用有益于风景区内的排水,预防地面积涝,且能提升城市绿地量。 据科学研究表明,在一块儿面积为5平米的平面绿地上可栽种景观树2~3棵,而设计成起伏的微地形后,景观树的栽种量可提升1~2棵,绿地量提升30%。 不同绿地的处理方法 路堤 路堤是关联水与绿地的媒介,是城市景观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常见园林地形关键点。 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运用沙滩或绿草地方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嬉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自然美景的乐趣。 广场绿地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设计。 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 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 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野景观设计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街道绿地 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设计的关键点,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设计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 除了观赏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 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设计层次;又有益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