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并不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也没有发明创造,只不过是将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拿来讲给学生听。所以,中小学教师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只不过是贩卖知识的知识贩子而已。 这种观点显然是十分荒谬的。且不说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单就应试教育来说,试题命制早就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现在又进入素养立意的时代了。如果说在知识立意时代,中小学教师还能勉强做的成知识贩子,那么在能力立意时代,知识贩子是绝对站不住讲台的,更不要说素养立意时代了。 在核心素养时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中小学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清楚自己所教学科的本质是什么,明确在自己的教学空间内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要以“人”的“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完成“育人”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用真情去唤醒学生的童心,用仁爱之心去关爱学生,读懂学生,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天性和自由良心,不断引导学生自我纠正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健康成长,不断激发出人性的光辉。 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是对未知的探索,是与新的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与新的他人的相遇与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相遇与对话,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旅程,是重新编制意义与关系的变化性社会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掌控度决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教师对问题设置的有效度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所以,一堂课的关键不仅在于教师的学富五车,更在于教师的挑战性问题设计能力。挑战性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随意加大难度,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跳一跳也够不到。教师设计的挑战性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产生矛盾,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虽然我们难以理解和预测未来的世界,但无疑未来的世界对劳动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中小学教学只让学生掌握知识、概念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运用复杂概念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新产品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会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学会根据自己学识、情感、经验和理性做出独立判断,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这就要求中小学阶段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基因,使他们能够应对将来日益复杂的世界。 所以,中小学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设计和实践,显然是一个知识贩子所无法胜任的。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