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元帅是德国军事家、战略家,被后人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首。在苏德战争期间,多次在紧要关头违抗命令行动,挽救了德军的溃败,但他的行为却与最高统帅的政治经济目标矛盾。1944年3月,因希特勒无法接受他忠恳的直言相谏,他被免去军职,为了表彰他的战功,又赐给他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但希特勒再没有起用他。 “希特勒的战略观,对技术的兴趣使他对技术手段估计过高,他缺少作战训练和经验以及判断能力,他的战略目标是由政治和经济因素决定的,他深信他的意志能决定一切,忽视敌人的意志,惧怕冒险,对他不愿接受的决定尽量拖延,寸土不让,沉溺于数字之中,干预指挥细节,却从不下达长期性的指令,诚然,战略是政治领导的仆人,但是也不能像希特勒在确定战略目标时那样,全然不顾每一场战争都是以摧毁敌人军事抵抗力为战略目标这一规律。只有战争的胜利才能为达成政治和经济目标开辟一条通途。”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 通往斯大林格勒的路,生与死的竞速,每一分钟都可能是永恒 1941年冬苏军的反攻最终被遏制住,希特勒曾下达了禁止任何撤退的命令,他深信他的这个决定使德军免遭1812年拿破仑的命运(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时被库图佐夫一路追击和群众游击,主力损失殆尽),此后希特勒对此深信不疑,寸土不让。1942年11月,曼施坦因出任新组建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包括霍斯的第4装甲集团军,保罗斯的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的任务就是去援救这些被困的部队。曼施坦因于12月12日发动进攻,到12月24日,德军离斯大林格勒仅有50公里。但是由于苏军强大的反击兵力以及周密的计划,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无情的阻挡住了,并被迫后撤200公里。期间曼施坦因违抗命令直接向保卢斯建议立即撤退,但结果正如他本人所说,这是围绕必要决断而做的徒劳斗争! “我和我的同事所热切希望的是,能拯救出一个尚有战斗力的集团军,而不只是一些残兵败将。斯大林格勒这一名字以及声望问题,对我们而言毫无意义,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我于12月19日违背了希特勒的指令,向第6集团军下达了尽快向西南突围的命令,这一命令之所以未能取得成效,是因为第6集团军司令拒绝执行……尽管我们已向最高统帅部阐明允许第6集团军突围的紧迫性,但希特勒依然拒绝突围。” 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 希特勒亲自前往斯大林诺大本营前线 哈尔科夫的形势战胜了希特勒的意志人们通常都知道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在这次会战以后,还有一段很长的续曲,那就是德军在哈尔科夫一带进行的反击战。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这段续曲,第三帝国的覆亡至少要提前一到两年。这个反击的策划与指挥都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具军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帅完成的。1943年2月6日,曼施坦因通过与希特勒4个小时的谈话,艰难的说服他将集团军群的东部防线撤至米乌斯河阵地。2月17日希特勒前往斯大林诺大本营听取曼施坦因汇报形势。哈尔科夫反击战用撤退包围代替挖壕固守战术,击败了当时自信心爆棚的苏军,赢得了时间。“不管怎么说,我的印象是,希特勒对我大本营的访问,使他对当前以及将来德军东线南翼被合围的危险有了清楚的认识。” 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 1943——1944年的防御战1943年8月,苏联红军击中5个方面军200万人的强大兵力,击中51300门大炮, 2400辆坦克和2500架飞机,对第聂伯河流域的德军进行了以大规模的反击战。这场战役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规模最大的第聂伯河会战。在第聂伯河河曲的战斗间歇期,希特勒拒绝撤退,只答应给第4装甲集团军增派几个师,曼施坦因据理力争,希特勒勉强同意撤到第聂伯河后面,基辅陷落后,曼施坦因继续坚持再撤退。 “如果元首认为,能有一个司令官或集团军群司令部,具有比我们去年冬天要健全的神经,表现出比我们在克里木、顿涅兹河和哈尔科夫更强的主动性,找到比我们在克里木战役或最近的冬季战局中更佳的应急措施,或者能比我们更清晰的预见未来,那么我情愿卸任,但是,只要我在任,我就只能用我自己的脑袋做事。”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 1944年1月下旬,冯·曼施坦因在苏军的进攻下被迫进一步向西撤退。1944年2月中旬,他违抗希特勒“不惜一切代价守卫土地”的命令,命令南方集团军中的第11和第42军(包括6个师共56,000人)在1944年2月16至17日从“科尔逊口袋”中突围。最后,希特勒在行动开始后接受了这次撤退行动,并下令突围。 1944年3月俄军又再度展开攻势,并随即突破第4装甲军团与第1装甲军团之间的空隙,准备将第1装甲军团赶往罗马尼亚山区并执行包围歼灭。朱可夫将装甲兵力集中在东南边,准备等第1装甲军团往南退却后进行包围,此时曼施坦识破朱可夫的意图,于是严格禁止第1装甲军团退往罗马尼亚山区,但若想向西突围又必须面对苏联两个战车军团阻挡在前,曼施坦因此要求第4装甲军团向东攻击与第1装甲军团会合,4月两军团成功会合,第1装甲军团200,000人得以避免斯大林格勒式的全军覆没,虽然朱可夫得知德军并不是向南而是向西后立刻命令部队往西追击,但为时已晚。 “部队对我的领导给予充分的信任,我不忍心将他们弃之不顾。为了部队,有时我也不得不向希特勒提出辞呈,那是我最后的王牌,只是为了达到急需的目的。不久,在拯救第1装甲集团军时,我就采取了这种办法……出于一种信念,没有任何一个司令部能比我们这个在多年艰苦作战中久经考验的司令部更能胜任当前重任。我的离去不仅仅是更换一个集团军群司令的问题,而是带来更多的后果。”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 |
|
来自: 飞翔yu6ehaqhjd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