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补脾

 lswswk 2019-06-1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症为主的免疫紊乱性的慢性疾病,它的机制十分复杂,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研究出确切的病因。在中医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虚实夹杂为主要表现的虚损性疾病。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即有关于四肢病的记载,据《春秋左传》云:“风淫末疾”,就是指受“风”而得的四肢关节疼痛的疾病。《黄帝内经》专列“痹论”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进行系统论述,其中脾虚与该病的中医病机、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饮食失调,起居失常,可导致痰湿内生、湿浊为患,复感外邪而致痹。《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说:“厥阴之要,甚则入脾,食痹而吐。”明代医书《杂症会心录·痹论》中强调补脾的重要性:“况痹者闭也,乃脉络涩而少宣通之机,气血凝而少流动之势,治法非投水益阴,则补气升阳;非急急于救肝肾,则惓惓于补脾土,斯病退而根本不遥也,倘泥于三气杂至,为必不可留之邪,而且从事于攻伐,则体实者安,而体虚者危矣。”

除了脾胃虚弱致痰湿内生,中医学还认为气血不足,营卫失调会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失调和贫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脾虚不能化气生血,所以风寒湿热之邪只是本病发生的外部条件或因素,脾虚所致的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才是本病的内部原因或根本因素。

在治疗方面,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发挥辨证论治的特长,根据该病的不同阶段、不同证候、不同地域、不同体质,多层次、多途径抗炎止痛、调节免疫功能。以健脾益胃,调补后天为主,施以药物扶助正气,益气养血,再祛痰化湿。除了内服中药,外敷也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

由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罗浮山风湿膏药中金钱白花蛇祛风通络,用量独重, 为血肉有情之品, 为全方君药。七叶莲、宽筋藤、洋金花、毛麝香、徐长卿舒筋止痛、油松节、麻黄、荆芥活络祛风, 过岗龙、骨碎补、威灵仙、防风祛风除湿、当归、红花、益母草等活血濡脉共为臣药,其余小罗伞、六棱菊等为罗浮山特产, 或除湿、或提毒、或柔筋、亦为臣药, 生川乌、生草乌药有大毒, 入于膏药经高温煎炸, 留效去毒, 温经通脉止痛, 为佐药。独活、羌活、荆芥、牛膝引药或上或下, 或内或外, 无处不达为使药。本方共由四十一味中草药组成,药味虽多, 而君臣佐使法度严明如臣、佐、使药味剂量虽然相同,但诸药性有缓峻, 而比类众寡悬殊, 从而使臣、佐功能得以体现。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罗浮山风湿膏对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