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赋能》读书笔记

 黄元章 2019-06-17

赋能:面对复杂局面与不确定性的管理方法论

一、 环境与背景

1. 外部环境从单一复杂环境已变为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环境;

2. 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世界网状化、去中心化,维持熵减非常困难;

3. 还原论:用运筹帷幄的方式组织下属的工作,减少沟通、明确职责与方法、减少培训、对上负责、效率第一,确切的要求与kpi-商鞅的思路(法耕战奖)比较接近还原论;

4. 还原论的核心是标准化;基础是分工、流程;手段是控制;面向效率;ERP时代的管理要素: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

规则的制定者全知全觉、算无遗策,也自我迭代、承担责任;执行者只需还原规则与方法就可以满足要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5. 错综复杂的局面:

(1)原因:信息技术传播与影响半径扩大;相互作用的变量变多,量变引发质变;传播的去中心化导致信息控制力下降;

(2)问题:复杂局面下难以建模,通过条件与变量判断得出结果;统计学可以预测小趋势;

用线性的流程与一维(一个角度或层次)的规则处理多层级、多维度、多领域的问题力不从心;因果关系减少、相关性增加;

二、赋能-组织管理

1、 组织间的协同与对抗存在博弈,组织的战略目标决定了组织的行为路径;

2、 组织的韧性:强调应对不可预测的复杂局面;包含五个方面:

(1)鲁棒性-应对不同场景

(2)冗余度-应对人员异常

(3)快速恢复能力-应对意外情况

(4)组织文化-应对主观滑坡

(5)自我伸缩-应对不同需求

3 建立网状组织:

(1)提升管理颗粒度

(2)打破层级束缚

(3)建立新型的信息流程

4、 建立信任

(1)共同的团队目标

(2)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熟悉与了解

(3)从有限战到超限战(为了目标的一切与为了一切目标)

5、 锻造智慧团队

(1)发挥成员的洞见和彼此的默契应对复杂局面

(2)秩序可以自下而上的产生

(3)把团队信息的互联互通扩展到各个层次、各个层面

6、 突破组织间的深井

(1)减少组织细分,减少职能分工,面向项目与目标交付建立团队

(2)承担责任的冗余可以调节、调高适应能力和韧性

(3)建立信息流动的双向漏斗

(4)目标的分解不脱离主动向

三、 赋能-信息共享

1、 单向的信息流程带来信息丢失和成体系的信息间隙;

2、 信息时代的核心问题是信息过载,所以连接、整合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E-R图

3、 用体系思维打造信息共享,建立专门的机制确保目标一致、信息协同、提高透明度;

4、 通过物理空间、组织文化打造组织成员的互动氛围,创造互动与共享的氛围;提升获取信息的主观能动性;

5、 增进组织间的协同与信息共享:

(1)联络官与接口人

(2)减少地盘主义和囚徒困境

(3)理解其它组织的系统关联性

(4)减少系统中组织的对抗

6、 赋能的前提:资源充裕、环境复杂、目标明确

四、 赋能-去中心化

1、 去中心化的权力架构,基础是信任与简明一致的目标;去中心化的决策源自去中心化的信息共享;

2、 程序正义的挑战:传统流程的问题;领导的能见度问题;信息过载问题;

3、 赋能的关键

(1)输出方法论而非实施路径

(2)明确的目标,足够的信息

(3)承担责任

(4)关注时间窗口:明天的70%大于后天的90%

4、 缔造赋能组织的环境:

(1)领导做园丁而非棋手

(2)建设生态

(3)让团队清楚上层关注的重点

(4)建立生物学组织(生长、连接、适应环境)而非物理学组织(规则流程精准、严密,程序正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