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一个好的范本。 隶书无非这么几个种类: 古隶。 汉隶。 汉简。 唐隶。 清隶。 当然,元代受到赵子昂的复古思想,也有写隶书的,水平不是太高。 我们一般多选汉代隶书,它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风格: 1,方整端庄。 如张景碑,史晨碑,乙瑛碑等。 2,流丽清劲。 礼器,曹全。 3,质朴雄浑。 张迁,鲜于璜碑等。 那么,可以选第二个分类。 当然,学汉碑的最终归宿,要落实到汉简上来。毕竟碑是比较庄重严肃的,而汉简就较为随意自然,更显灵动造意。 不建议选有点朴质敦厚的张迁碑,人家的风格就不是灵动那一路的,如果写张迁写出了飞动之感,我。。。。。。! 第二,书写姿势的问题。 汉代没有高桌大椅,书写的方式当然和现在的五字执笔法不同,这个我在之前的回答里,写的很详细。 书写姿势,可以说是写好隶书最为关键的一点了。 第三,注意用笔的势。 笔势是什么,恐怕难以用语言说的清楚。 各种书体,它们都有一个大的法则在那里,不能违背。 隶书也叫八分书,也就是它的势,是左右相背的,如八字分散。这个观点,至少清代的包世臣是这样认为。 这三点,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了,至于死抠点画形态,前后方整,上下齐平者,谬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