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唐四杰他排第二,很不服气,用3个字骂遍官员,诗作显绝世豪情

 文化点心铺 2019-06-17

古往今来,历史上只要是稍微有些才气的文人墨客,多少都是有些傲气的,也很有个性的。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文学创作,这些人独特的个性特征就像是个人品牌一样,自带流量。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人的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对作者的性格和生平有所了解。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就是四个才华出众,个性突出,十分傲气的杰出诗人。尤其是排在第二位的杨炯,更是傲气。对于这个排名,杨炯一直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排在王勃后面而且,他还性情耿直,恃才倨傲,居然用“麒麟楦”辱骂朝廷官员,因此被很多人记恨。这个词翻译过来就是:穿着朝服的驴子。

杨炯如此傲气,那么他是否真的很有才华呢?我们通过他一首诗作就可以了解了。这首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从军行》。在这首诗里,诗人豪气冲天,对朝廷重武轻文的政策感到很是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从军边塞,为国效力的决心和豪情壮志。

从军行 杨炯 (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了一个读书人渴望从军边塞,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整首诗是说:当边塞的烽火点燃,敌人来犯的消息传到了西京长安后,热血男儿们立刻充满了斗志。调兵兵符刚刚离开皇宫,朝廷的铁骑就将敌军的要塞围得水泄不通。

大雪纷飞,遮天蔽日,军旗上的色彩立刻都黯然失色。狂风呼啸,风声与雄壮的鼓声交织在一起。国难当头,凡是热血男儿,谁都宁愿去战场做个百夫长,冲锋陷阵杀敌报国,谁也不愿天天拿着笔墨做个文弱书生。

首联写边关急报传来,激起了爱国志士心中的斗志。诗人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和一个“照字,将军情的紧急性地表现了出来。“心中自不平”,虽然烽火是心中不平的导火线,但是却从侧面说明了诗人时刻关注着国家命运,具有很强的家国情怀。“自不平”三个字表现出诗人不愿再将青春耗费在笔墨中的强烈愿望,表现出由衷的爱国激情。

第二联“牙璋辞凤阙”是写军队离开京城出师边关的情景。“牙璋” “凤阙”两词典雅贵重,彰显了军队出师时场面的盛大与庄严。接下来“铁骑绕龙城”和上一句相对,说明军队仿佛前脚才离开皇宫,后脚就将敌方围得水泄不通,行动十分迅速。“铁骑” “龙城”相对,说明战士场面异常紧张激烈。

第三联写战役,但诗人却没有选择正面描写,而是通过狂风大雪的景物描写来侧面烘托,表现出将士们不畏艰险,同敌人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诗的尾联“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则直接点出了诗人渴望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整首诗气势紧张激烈,充满了昂扬斗志,激动人心; 诗句中,多个场景迅速切换,节奏明快,有一种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的气势,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即使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激动不已,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