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基本信息: 患者女,34岁。前额、左太阳穴、眉骨、内眼角疼痛;眼角每天早上9点至11点疼痛难忍。经其他地方针灸效果不大,来我处就诊。 2、辨证思路: 【患处经络】:阳明、太阳、少阳 【患处三才】:上焦 【诊治原则】:根据“左症右治”的原则选取右边上焦 【阿 是 穴】:太阳后溪、少阳中渚、阳明合谷加强阳明经的曲池、太阴鱼际(后加) 3、疗效 患者症状的部位是前额,左太阳穴,眉骨内眼角眼角。所涉及的经络有太阳经(内眼角)、少阳经(太阳穴附近额头)、阳明经(额头、面部)第一次扎针导引后,左边的太阳穴好一些。额头眉骨也稍稍好一点。内眼角的地方没有减轻。 拔完针之后询问。她说是9点到11点之间疼。然后慢慢的就缓解了。我马上意识到它是脾经运行的时间疼痛。随即按手的太阴经鱼际穴。疼痛马上有所减缓。 第二天来的时候告诉我,眼角这里有没有缓解,而且左侧的头部开始疼痛。于是就加上了太阴经鱼际附近的痛点。其他穴位和第一天的一样。针后导引整个疼痛的区域缓解非常大,基本不痛。 当天下午三点左右左眼角又疼痛加剧,微信问我是怎么回事情?我告诉她这是瞑眩反应,是好病的一个过程。之后疼痛就完全好了。 4、感悟 问诊一定需要很仔细。我第一次问诊忽略了她的时间上的疼痛。所以效果打折扣。针后听到患者的描述,突然想起师兄们发的案例,以及师父在书中说:“因为时间的不同,天地就不同,天地不同,阴阳自然不同,针方当然就有差异了。”第二天扎针效果就完全不同。 再一个感受就是扎针之后,自然之道对人的调理不可思议的。它让人体自然的平衡。而不用我们去加减。这个时候身体会出现的一系列的反应。这同样也是考验我们对传承的信任。 温馨提示: 黄帝内针调理健康是随症治之,本文案例仅是提供一些治疗时使用的内针思路及树立学人的信心。学人不要模仿文中提供的穴位,应根据病人具体症的部位,依据内针法则寻找相应的经络及穴位进行针刺。 |
|
来自: 彼案 > 《针.穴放血.灸.内针.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