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 一个人的社交

 看看了健康 2019-06-17

中国航空报讯:一个有情怀的人,身体和思想总有一样在远行。

作为一名“80后”,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跟现在的孩子比起来,简直自由幸福得有些奢侈。那时候没有手游,没有五花八门的动画片,更没有上不完的兴趣班和做不完的作业。我们的课余时间基本就是和同学做各种游戏,放学回家除了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剩下的时间都是自由的。当然,自由的时间多了,总归会有些无聊。我很庆幸有一位爱读书的父亲,以至于家里的柜子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四大名著、武侠类、历史演绎类、各种杂志……因为那是父亲的书,当然是没有儿童读物的,更别说标注拼音的童话故事和快餐式的畅销书。抛开繁体版和竖排版,我选了一本翻着《新华字典》勉强能读下去的小说《孔明初用兵》,这是我独自读完的人生第一本书。因为需要查字典才能读完,所以读得特别细致,以至于里面的很多精彩情结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候觉得孔明就是我的偶像,火烧新野,空城计,羽扇轻摇,气定神闲,那是何等聪明,何等从容。虽然后来读正史时,才知道很多故事跟历史的真实性有出入,但书中诸葛亮临危不乱,遇事不慌的性格对我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十来年后当我看到“每临大事有静气”这句话时,觉得这是对诸葛先生最贴切的写照,我也一直努力向诸葛先生学习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沉稳有节、张弛有度。优德88官网

在父亲的书柜里,我陆续读了《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等武侠小说。限于识字量和理解能力,基本属于囫囵吞枣,但对“一身正气”“打抱不平”等英雄情怀已经有些粗浅的感触。因为自己并不是武侠迷,当后来在学校可以借阅的书籍越来越丰富,对于金庸先生的作品只是随性而读,并没有刻意去走遍整个武侠世界,但武侠里“正风、正气、正能量”的精神一直对我的生活产生着积极影响。直到金庸先生辞世,在网上看到人们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来悼念他,仍让我感慨于心。

当我把家里厚厚的四大名著啃完的时候,少年时代也结束了。因为从开始阅读,便接触了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一些繁体字,使得我在整个中学时代语文成绩好到出奇,写作文更是提笔自有文章来。后来,大学阴差阳错读了中文专业,读的书越来越多,与书的缘分越加深厚。时至今日,我最感谢的依然是那些用生命写出好书的作家,以及八九十年代那些严肃严谨的出版社,让我在最没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时代,随手读一本书,都是好书。

书籍,它既是纸上的行吟,也是笔墨的人生。因为喜欢沈从文这个“乡下人”,便爱上了他文学世界里绮丽的湘西民风民俗,以至于对湘文化充满神秘的向往。阅读席慕蓉的诗,懂得了对生命的热爱,对人性的信心,开始学着拥有“爱人”和“被爱”的能力。一部《平凡的世界》,道尽了人生的不易与小人物对命运的顽强抗争,让自己不由对奋斗者肃然起敬,也更体会到平安的幸福、平凡的感动。在自己当了妈妈后的繁琐生活中,阅读素黑治愈系心灵书籍,慢慢学着有力量的温柔和在不完美的生活中尽可能活得自由自我……

这些年来,衣柜里添的衣服在逐渐减少,书柜却越来越装不下。抱着“不了解就没有资格评价”的态度,阅读了大量中外典籍,也细品了中国儒释道经典著作。在书中,见过世间冷暖,也领略过千古悲欢;见过王朝的兴衰,也感受过普通百姓的烟火温情;体悟过佛门青灯的心无挂碍,也向道家学习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与对人生的豁达……常常有醍醐灌顶、豁然一笑的通透感。

有书的人生从不寂寞。感谢书籍,让我更懂得对生命的怜悯,对得失荣辱的豁达从容;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脆弱的时候找到力量,在喜悦的时候心怀感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