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话岂能成鬼话?!

 几斤几两看看了 2019-06-17

  这张图片就是近日传疯了网络、惊动了人教社的八岁小男孩对小学课本的质疑。

小学生质疑得有理有据,人教社的回答也比较令人满意。原本无须再说什么,不过似乎又发现了一点问题,因此本着探讨的精神一并谈谈。

上面的图片来自于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羿射九日》,网友们纷纷感叹:被课本骗了十几年,然后就责怪自己为何读小学时没有发现问题。

其实,这,恐怕不能自怨自艾。神话故事《后羿射日》源自于上古神话,据游国恩等人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也是《淮南子》记得最详细……”有下图为证。

  图中所引用的文字出自《淮南子·本经训》,也截图如下:

  《淮南子·本经训》里用《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在后文中有明确地论述:“由此观之,有贤圣之名者,必遭乱世之患也。”意思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具有贤圣名声的人,一定遭到乱世的祸患。

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咱就不再深究了——离题原来越远了。

笔者想说的是,原文中并没有什么翻过多少高山、蹚过多少大河之说。所以,后人在改编时,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发挥的。不过,发挥,也有高下之别。也许我们小时候读的《后羿射日》与部编版教材就大不相同。这不,笔者就找到了另一个版本的《后羿射日》,也是来自于小学课本。截图如下:韦德国际网址

两个版本的《后羿射日》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就不再多说了。不同之处有两点:

1.一个有“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之说,另一个则没有。

2.射日的地点不同:一个在东海边,另一个在昆仑山顶。

两个版本放在一起比较,高下立判:部编版教材首先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先说“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后说“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怎样解释都显得牵强附会了……

更糟糕的是,部编版教材随后说“他(后羿)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一座高山……”

问题出来了,后羿射日究竟设定在哪里好呢?当然是昆仑山顶好。因为昆仑山向来被视为神山,下面是从网络随手引来的: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神秘而神奇的昆仑山

  将后羿射日的地点设定在昆仑山,更符合神话传承,后面还有西王母赐仙药、嫦娥奔月等一连串故事。

东海里当然也有神山,不过,与西王母赐仙药、嫦娥奔月等一连串故事好像有点脱节。

神话,虽然可以尽情发挥,但总得有个度,至少不能明显地自相矛盾,不能演变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那,就成了鬼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