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老牌强国混的越来越差,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它们没钱了。 1956年,埃及政府强行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所有权收归埃及国有,这个行为就好比是佃农把地主抢了,一直横行霸道惯了的英法自然是无法忍受。 很快英法就纠结以色列一起痛揍埃及,又抢回了苏伊士运河所有权。然而,英法还没高兴多久,苏联和美国就发表了联合声明,痛斥英法搞霸权主义。祭出核武器大旗,以武力威逼英法从埃及撤军。 起先英国首相艾登还不予理会,打算跟美苏死扛到底。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打电话给他,强硬的威胁道:如果你不撤军,我就在国际市场抛售英镑,让英镑贬值!并且我会考虑否决你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停止美国向英国的一切经济援助。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迫于巨大的军事、经济压力,英国首相艾登和法国总统科蒂只得无奈的下令撤军,并且艾登还引咎辞职,在全世界面前丢了大脸。 事后,英法两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法国决心自立门户,拉拢欧洲大陆国家搞欧洲共同体,建立了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世界第三极——欧共体。 但是不管法国怎么蹦跶,他依然是跳不出如来佛祖手掌心的孙猴子,始终被美国这个如来佛捏在掌心。 至于英国,非常直接干脆,直接投到美国大哥门下,给美国当小弟。 那么1950年代的英法为什么这么惨呢?这就从1850年代开始说起了。 1850年前后,当时的英国以只占世界2%的人口,生产了全世界60.2%的煤,50.9%的铁,以及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堪称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 仰仗于实业的优势,英国伦敦还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大量的资本流入英国,这也促使当时英国的经济总量占了世界的一半左右。 得益于经济实力,英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资金保障。它的海军世界第一,殖民地面积世界第一,殖民地人口世界第一,拥有一个将近四亿人的殖民地市场。 法国虽然全方位落后英国,但各项数据也是世界第二的水平。而当时的美国、沙俄、德意志联盟在英法面前,都是渣渣。 也就是说,英国、法国凭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和拥有殖民地面积巨大、殖民人口庞大的双重优势,在1850年代称雄于全世界。 但是,成也工业革命,败也工业革命。由于英法忽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他们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特别是法国,由于实体经济萎靡,居然在十九世纪就炒地皮,大搞房地产经济。并且法国领导人还很奇葩,认为工业革命后,未来工业只需要机器,不需要人,因而鼓励国民节育,结果工业也没有搞上去,人口也没有增长。要知道,工业时代,人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于是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这哥俩就分别从世界老大、老二跌到了世界老三、老四的位置。 其实,两国当时是可以避免沦落的,但是由于两国资本家已经习惯了躺着赚钱,对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没兴趣,因此错过了这次保持优势机会。而当他们的工业产品竞争不过美、德后,它们又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且非常失败的转型之路。 法国的转型是搞海外投资,在全世界疯狂放高利贷,然后利滚利生钱,赚高额利润。当时的法国被戏称是“高利贷帝国主义”。 但我们知道,放高利贷是有风险的。如果借贷人不还钱,放贷人就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了。法国当年靠放贷赚了不少钱,但也有很多钱没收回来。比如借给沙俄的高利贷就因为沙俄政府倒台,苏联拒不承认,而最终打了水漂。 英国的转型是加大对殖民地的掠夺,压渣殖民地经济。比如当时英国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没有竞争力,英国政府就强迫殖民地人民购买英国的产品,不准殖民地搞自由贸易,不让更有产品竞争力的美国、德国产品进入英属殖民地市场。 并且英国还从殖民地疯狂的掠夺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以获取暴利。这种掠夺,也导致殖民地对英国离心离德。埋下了各个殖民地后来独立的种子。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英国、法国在一战前虽然还能勉强维持欧洲霸主地位,但两国的霸主位置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并且两国经济太依赖殖民地和高利贷,当殖民地一旦脱离英国,高利贷一旦收不回,两国的经济都会大崩盘。 后来就是耳熟能详的两次世界大战了。英法虽然靠报团取暖加美国帮忙,两次都勉强打赢了德国。但战胜国的结局也是欠下一屁股债,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只能靠美国的接济才能度日。 既然美国是大款了,那么世界格局就应该是美国这个新任大哥做主了。 1946年,美国号召世界各国放弃殖民地,并且美国还做出表率,让自己的殖民地菲律宾获得了独立。 英国见美国大哥这么干了,他也不能不表示表示,响应大哥的号召,在1947年放弃印度,给了印度独立的机会。(不主动放弃也不行,已经没钱打仗了) 法国不愿意影响美国号召,就在世界各地镇压殖民地起义。结果也是众所周知,法国基本上没打赢一场殖民地战争。 1959年,法国总统科蒂引咎辞职,戴高乐上台接盘。 戴高乐上台后,原则上同意殖民地独立,结果法属殖民地就瞬间集体独立了。 当法国的殖民地体系崩盘后,英国的殖民地也跟着一起崩。 前面说了,英国在1870年之后还能维持大国地位,靠得就是殖民地。现在重要的殖民地是一个不剩的全没了,英国也就像个被拔了毛的野鸡,什么都不剩了。 当然了,现在的英法相比于第三世界小国家来说,依然是强势般的存在。但比起它们当年的称雄时期,那还是远远不能比的。 总的来说,英法的衰落,其实就是它们当年在发展过程中,都没有走“正道”。一个靠炒房地产和放高利贷赚钱,一个靠金融和压迫殖民地赚钱,都忽视了经济的支柱是实体经济。当两国的金融泡沫破裂,以及殖民地纷纷独立后,两国自然也就没钱赚了。 而没钱的结果,自然就是越混越差,远不复当年的雄风。 |
|
来自: 光明使者vx581h > 《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