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物说人,讽喻犀利:读无名氏的《使君子花》诗

 云淡GT 2019-06-18

竹篱茅舍趁溪斜,白白红红墙外花。

浪得佳名使君子,初无君子到君家。

诗选自清圣祖敕撰《广群芳谱·卷九十八》,见《万有文库》,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作者:宋·无名氏。

《使君子花》是一首假物讽喻诗。从内容上看,是讽刺那些徒有虚名的人物。使君子,落叶藤木,果实入药,性温、味甘功能消积杀虫,主治小儿疳积虫痛等。志曰:“俗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医家因号为使君子。”

诗的起句:“竹篱茅舍趁溪斜。”趁:乘,乘势。一处竹篱茅舍的独立小院,座落在山谷溪边的斜坡上。小院的主人是谁?诗人并没有说,或许就是诗人在诗中所要讽刺的对象。次句:“白白红红墙外花。”白白红红:使君子夏季开花,花瓣五枚,初白后红。故云。这家小院的墙外开满了白白红红的花。三、四句:“浪得佳名使君子,初无君子到君家。”浪:轻率地,随意地。《北史·艺术传下·徐謇附之才》:“(帝)语士开云:‘浪用之才外任,使我辛苦。”这两句是说:它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个佳名,叫使君子。既然是君子,就应该与君子经常来往,可是,为什么从未见到君子到过你家呢?

这首诗借用使君子的名字,极为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徒有虚名的人物。诗中的用语带有很浓厚的感情色彩。“墙外花”用意深刻,暗喻一些人名声在外,其实名不符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浪得”一词的运用,讽喻犀利,说明这种人根本不配用这个名字,而又偏偏得到了这个名字。结句“初无君子到君家”,十分有力,更进一步证实了这种人根本就不是君子。诗人对他们的态度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这首诗虽小,但当属假物讽喻诗中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