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是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号称“中华第一剑”,一直被世界人民瞩目赞赏。可能您不知道,其实越王勾践剑并非只有一把,甚至还有一个地方,专门为这把剑的复制品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纪念建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65年冬,湖北省荆州地区准备修建漳河水库渠,就在施工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却偶然间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墓葬群。考古部门听闻消息后,立马成立专家组前来对此地进行保护性发掘。 该墓葬群古墓,大大小小共有50多座,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由于地处湖北望山地区,因此专家们称其为望山沙冢楚墓。 
在望山沙冢楚墓的1号墓中,专家们在墓主人的棺材内人骨架的左手边,发现了一柄装在黑色漆木剑鞘中的青铜古剑。 当专家们将古剑拔出时,却惊异的发现该剑竟然毫无锈蚀,不仅如此,青铜剑锋利无比,20层纸摞在一起,只要轻松一划便可割断。该剑长约半米,剑身有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柄附近有两行鸟篆铭文。经专家破解后,发现字义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越王勾践剑的出土,不仅让后人大开眼界,同时也展现了越王勾践剑的优越性能,也标志着古人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冶金制剑技术。 除此之外,其他地方也曾经出土过越王勾践剑,甚至有一位姓史的专家,还曾经在古玩市场上买到了一把越王勾践剑。由此可见,越王勾践剑并非只有一把,只是其它的剑,无论是在工艺还是形体完整方面,都比不上湖北省博物馆的这把勾践剑,故此另外几把剑的名声相对较低。 
专家们在研究越王勾践剑时,曾经用现代科技做了不少的测试,发现越王勾践剑表面硫化物含量很高,这才是它历经千年不朽的原因。越王勾践剑的剑身也有很多奥妙,根据元素光谱的显示,越王勾践剑的剑脊和剑刃部分金属成分不同,剑脊相对较软而剑刃则极为坚硬。 如此高超的冶金工艺,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在百般研究下,他们决定用现代已掌握的科技来复制越王勾践剑。此次复制越王勾践剑活动,由浙江某公司承办,可谓是大手笔之作,一次性便复制了2500把剑! 
2500把越王勾践剑复制好后,除了赠送外国友人外,不少名人也都获得了此剑,其中还包括金庸大师。金庸大师在得到复制品后非常高兴,并亲笔为其提词“雪耻之精,复兴之魂”。 同样,各个博物馆也都收到了复制剑,其中包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59号、香港特别行政区收藏1997号、浙江博物馆收藏1929号、绍兴博物馆收藏1993号。 最令人惊奇的是绍兴欧冶子铸剑故地的举动,该馆专家在收到复制越王剑后,并未将其珍藏在博物馆内。反而却将越王剑仔细包裹好,放在一个锦匣内埋入地下,为了确保这把越王剑不被遗失盗挖,馆内专家订下协议,规定该剑在公元2500年正式取出,并在埋剑处筑一亭子以示纪念,因而此亭得名“剑亭”。 
对于专家埋剑的行为,一直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是对古物的不尊重。可是小编认为,专家埋剑的意义极其非凡,这不仅是对文物的极大尊重,同时留给后世子孙的一件特殊的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