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撩面纱, 微露粉脸儿, 那宛如画中走出的女子 蕙带荷裳、长裙盛雪 …… 穿越千年的繁华与寂寞, 这样的画面 可曾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前? 今天是“3.8国际妇女节” 首先在这里祝愿所有女性朋友们 服饰 大致应满足人类三个方面的需要, 即调节体温、保护身体的生理需要, 区别身份、表达信仰的社会需要, 遮蔽弱点、突出个性的审美需要。 中国千年来的服饰, 都在满足这三方面需求的过程中, 获得了各自内在的文明价值。 01 先秦两汉 ▲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 妇女不穿裤子穿裙子, 人们常说的衣裳 指的是衣服和裙子, 上为衣,下为裳。 ▲先秦时期的女子服饰 ▲汉朝时期 到了汉朝, 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 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 名曰三重衣。 ▲汉朝时期的女子服饰 在那个年代, 黑色是经典流行色, 宽大的衣袖也许不适合你干活, 但显得端庄大气。 央视版《汉武大帝》, 对妆容的还原相当有说服力。
02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 以风流人物著称的魏晋南北朝, 女孩衣服当然也要浪漫, 这时的条纹间色裙走红。 飘逸的长裙 是诸位贵族女士的标配, 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标准。 宽大的袖口缀有不同颜色的袖贴, 条纹间色长裙让视觉很有跳跃感, 也是不少贵妇少女的心头好。 背景设定在南北朝时期的 电视剧《陆贞传奇》中, 女子的服饰很贴合朝代。 如果觉得在裙摆飘飘的年代 难以在服饰上胜出, 不妨考虑换换发型, 比如梳丫髻↓ ▲梳双环髻的妇女(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所谓丫髻, 就是头上左右各一发髻, 远看像一个“丫”字。 南朝受佛教影响, 妇女多在发顶正中分成髻鬟, 做成上竖的环式, 这就是著名的飞天髻↓ ▲飞天髻让魏晋南北朝的妹子们显得灵动飘逸
也可以大胆尝试。 新版《红楼梦》里有大量关于铜钱头的造型, 尽管造型师认为这源于昆曲, 可追根溯源是从南北朝时期兴起的。 03 隋唐五代 ▲唐朝时期 众所周知, 隋唐的审美观是微胖界妹子的福音。 披帛是当时的潮服, 看上去像只搭了一半的披肩。 唐朝贵家女出门佩戴一层皂纱, 将自已从头到尾遮起来, 人过留影, 引来无数富家子弟侧目。 当时最流行的要属帷帽, 帷帽由皂纱制成, 造型是宽檐+下垂丝网或薄绢的组合, 下垂丝网罩住整个面部, 有及肩的也有及腰的。 唐代永徽年间, “帷帽”是一种时尚的风向标。 《旧唐书·车服志》记载: '妇人初施羃离(音密离)以蔽身, 到唐永徽始用帷帽, 用薄纱掩至颈, 谓之浅露。' ▲《大军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的柏灵筠帷帽造型 带着帷帽的女子, 最动人的就是揭开轻纱的那一刻。 宋人梅尧臣赋诗云:'素手搴幂罱', 就写出了素手揭开帷帽时那动人的风情。 ▲柏灵筠帷帽造型 潘迎紫版貂蝉的帷帽, 可要花哨的多了。 头上的高帽还装饰有花朵, 看来是借鉴了唐宋的'花冠'。 这时的内衣称为“诃子”, 没有肩带, 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是它的粉丝。 04 宋元 ▲宋朝时期 宋元时期, 离地长裙受追捧, 受程朱理学影响, 这个年代的女子以理性美为准绳, 概括起来, 可用窄、瘦、长、奇来形容。 ▲宋朝女子服饰 此时此刻, 及地长裙已经不流行了, 裙长不及地, 可以露出你的脚。 元朝汉族女子服饰和宋朝差不多, 基本可以通用。 ▲元朝女子服饰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里的造型 得到多名爱好者的认可。 05 明清 ▲明朝时期 明朝纽扣是扮靓佳品。 明朝女装式样丰富, 以淡雅朴素为时尚。 如月华裙, 一走一停间, 裙面上闪耀着月光般淡雅的颜色。 从明朝起, 衣服上开始出现纽扣, 以金属或玉制成, 既有复杂的雕刻, 也有圆形简约的小清新风格。 在竖起的立领上 搭配一两颗工艺繁复的纽扣, 绝对是心机配饰NO.1。 ▲清朝时期 清初, 满族妇女的服装以长袍为主, 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 清代 依然延续了纽扣配饰。 从细处着眼, 纽扣绝对是扮靓佳品, 裙子上细密的褶皱也能加分。 各种清宫戏, 忘掉那些俗艳色彩, 款式真真是极好的, 比如《甄嬛传》中的服饰。 06 民国 ▲近现代 西式时装、婚礼服…… 民国的服饰令人眼花缭乱。 但凡看了《花样年华》的人, 都明白旗袍是民国时期的潮流。 上世纪20年代, 旗袍开始在民间走红, 在吸收了西式裁剪方法后, 下摆缩短, 腰身收紧, 走起路来婀娜多姿。 民国时期, 很多女演员 常以旗袍造型凸显气质。 ▲周旋 ▲蝴蝶 这种由直线平面变成了曲线立体的剪裁, 还有了省道、落肩甚至拉链等, 身段更容易被勾勒的挺拔而妩媚, 海派旗袍便是当时的典型。 ▲阮玲玉 服饰自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 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 主体美的物化形态。 当代女性的服饰款式、造型更加丰富 女性也会通过服饰展示自己的性情 “她”世界越来越丰富 最后,再次祝愿我们的女性朋友们 都能内心丰盈、脚步稳健 在美好的时光里 成为真正想要成为的自己 ![]() 部分来源:观复博物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