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征途上的机遇

 窦旭民图书馆 2019-06-18

窦 旭 民

所谓机遇,即时遇,指后天的机遇和时间;亦可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人们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有机不可失,无机不乱抓”等等,就是简单阐述了机遇的重要性。

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时代,同一辈的人们会有不同的遭遇和命运。有的人仕途畅顺,步步高升,成为各级领导;有的人财路兴盛,生意兴隆,成为一代豪富;有的人奇才多艺,如鱼得水,成为各界明星;有的人则碌碌无为,平平庸庸,三餐一眠,混过日子。

究其根源,离不开“机遇”二字。

十九世纪中期,一股“淘金热”在美国西部兴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那里寻找金矿,幻想能一夜暴富。有一个十来岁的穷孩子瓦浮基,也去碰运气。买不起船票就跟着大蓬车,忍饥挨饿到了西部。在一个金矿较多叫“奥丝丁”的地方,由于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而淘金的人最痛苦的就是苦干一天,滴水难寻,许多人甚至愿意用一块金币换一壶凉水。

瓦浮基看到这些状况,便寻思着卖水给这些淘金人喝,或许比找金子更容易赚钱。他当即抓住这个机遇,说干就干,挖井打水,经过过滤,将井水变成清凉可口的饮用水,卖给淘金人。短短的时间里,就赚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后来,他继续努力,成为了美国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在我国古代,也有不少人因为机缘巧遇,成为历史名人。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小时候为逃避战乱,随家人离开山东老家辗转到湖北襄阳避难,隐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刘备在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中,组成了一个势力不大的军事集团,但屡被曹操击败,且没有自己固定地盘。为发展势力,到处访寻人才。“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辅佐。

诸葛亮有刘备“三顾”,就是一个机遇;而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也是一个机遇。这种机遇,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青史传颂的演义。

在人们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多种机遇存在。在正常情况下,遇到一个伯乐,就能发现千里马;遇到孙行者,就能分清人妖。然而,在非正常情况下,一切皆有变数,千里马受压,人妖颠倒,是是而非了……。换句话说,机遇有时候也有好坏,亦有“倒霉运”的,所以人们必须站稳立场,辨别好歹,看准方向,决定对策。

在我国,一段时间知识分子机遇不佳,被人称作“臭老九”,挨批挨斗,是改造对象里较多的人群;可有一点时间,知识分子“大翻身”,成为“香饽饽”,只要有点学历,管他能力咋样,就会戴上一顶“官帽子”……。

机遇,不能坐等,因为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它不相信眼泪,更与懦弱、懈惰无缘。机遇可能就在于一瞬间,稍纵即逝,只有目光敏锐、勇敢果决的人常常才能扑获得它。当年的美国青年瓦浮基,如果不是当机立断,说干就干,那么其他人就可能也会想到这点,打井取水卖钱的事就不是他干了。三国的刘备,居然不怕丢脸,往返三次,屈身求拜,终于感动了诸葛孔明,赢得了天赐的机遇。三顾茅庐,传为佳话,隆中对策,左右天下。

其实,机遇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手里。中国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一样的政策,一样的条件,可有的地方发展速快,有的则停滞不前,原因就在于思想守旧,前怕虎、后怕狼,无视于摆在眼前的大好机遇,硬是错过机遇,可要懂得——“不要以为机遇会第二次敲门”。总想“守株待兔”的人,是不会幸临机遇的;处事犹豫不决的人,是抓不住机遇的。只有聪明的勤奋者,才能善于思考,看准机会,果断出手,抓住不放,坚持不懈,不骄不馁,取得最后成功。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生活就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坐失良机”;英国艾略特在《亚当·比德》里写到:“普天之下,善于利用时机者始能得到”。让我们牢记这些教诲,珍惜机遇,抓住机遇,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