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段时间,家长群都在疯传'得语文者得天下'。中高考改革后,最拉分的就是语文。 语文能力好的孩子能考130分,差的只有90多分,你说拉不拉分?而语文中,就数阅读理解和作文最拉分的! 写作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 一提到作文,不少家长和孩子就头疼,孩子拿着笔憋了一个小时才写出几个字……那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让小编跟大家分享几个好方法。 (一)如何写作文 写作文的时候常常遇到这两种问题: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三言两语交代完一件事,内容空洞。所以我们务必要做到让文中的人和物,都写'活'起来,方法如下: 01、生动地描述'动词' 比如:爸爸问:'语文考试考了多少分?' 这句话中'问'就是动词,可以生动地描述这个动作,可以修改成:'爸爸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问……'。或者改成:'爸爸问:'语文考试考了多少分?'——爸爸问得特别急,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分数就写在我的脸上一样。' 看上面修改后的两个句子,前一句是直接在'问'前潜入修饰语,变成更长的句子。而第二句则是在句后解释说明是怎样的动作'问'。这两种方法都可用。而一般写第一句更好,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疲劳。 02、让'形容词'更形象 比如:奶奶的话在耳边回响着,奶奶虽然说得对,但我不知为什么那么地委屈,那么地悲伤。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形容词'委屈''悲伤',在表达这种感情时,一定要想好'委屈成什么样了?悲伤到什么程度?'写得越详细,越真切,越具体越好。 改法一:奶奶的话在耳边回响着,奶奶虽然说得对,但我不知为什么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嗓子眼里像堵了块棉花,想喊喊不出来,想哭哭不出来,委屈,悲伤,难过极了! 改法二:奶奶的话在耳边回响着,奶奶虽然说得对,但我却不知为什么那么地委屈,那么地悲伤。——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嗓子眼里像堵了块棉花,想喊喊不出来,想哭哭不出来,难受极了。 这样一改,本来抽象的形容词,一下子变成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感情更真切深刻。 03、心理描写 很多时候,孩子们写的文章感情不够丰满,是因为人物没写'活'。要想把人物写'活',除了会个性的动作特点和表情特点外,更重要的是有心理思想活动。 写作文要想:当你伤心时、兴奋时、愧疚时、愤怒时……心里都是怎么想的,要细致入微地把它写出来,这样你塑造的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灵活现的人。文章读起来才生动有味。 如我们学过的一篇作家毕淑敏写的记叙文《学会看病》,文章中就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正是这些心理描写把母亲那种深沉而内敛,细致而矛盾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如下图: 在我们的作文中,我们也是要善于抓住自己的心理描写,比如:下图中的这段心理描写就把自己的紧张表达得细致入微。 (二)如何为写作打好基础 01、丰富三年级以下孩子的词汇量 ①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很多人谈话。不断对人重复使用,并记取新学习的语汇,进而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语汇。 ②任何事情都用话语来表示。例如:请你把房间地板上黑色的盒子拿过来。而不是用手指指盒子,说:'拿过来。' ③边散步边聊天。例如'黄色屋顶上那一家门前开的是什么花?'聊天过程中,父母慢慢修正孩子话语中错误的词汇。 ④玩词语游戏。例如词语接龙。 02、标记出好词好句 家长提前把书看一遍,然后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用记号笔标注出来,这样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就会去关注。 03、读几遍,理解后再默写出来 事先看一遍段子(不能太长),然后就'默写'这个文段,尽可能地用原文的词汇,实在想不起来了,就用自己的句子。 持续的练习,或许会培养起孩子对词汇的敏感。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被作者原本的叙事方式所影响,在复述的过程中也容易凭'记忆',用了相同的句式、词汇。 04、大声读文章 大声读可以帮助理解和加深记忆。据测算,默读时所需的记忆强度是朗读时的整整两倍。 其实除了读名作,也可以把自己写的文章朗读出来并录音,读完回放给自己听。如果自己读起来都费劲,更别说读你文章的人感受如何了。 以上就是写作文的实用干货,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做到,只要做到这些,写作能力肯定有大幅度提升,对中考高考的成绩肯定有很大帮助。好了,本期就介绍到这,我们下期再见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