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 | 层次越高的人,都有这四个特征

 天下丛林 2020-07-31

-1-

层次高的人,彼此成就

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

层次低的人往往只顾及眼前利益,斤斤计较自己的付出,一味利己。

而正确的心态是利他,这是一种境界,也是格局。生命中,我们经常被胜负欲所蒙蔽双眼,但在胜过、压过、超越别人之外,也可以选择“成就别人”。

马来西亚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昨天泪洒现场,正式宣布退役。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李宗伟和林丹一直是宿敌,也是朋友。

林李大战,也曾代表着了羽毛球男子单打的最高水平。

宣布退役时,有人问李宗伟,有没有告诉林丹这件事?

李宗伟苦涩一笑,说没有,不过他会知道的。

在李宗伟宣布退役后,林丹在微博上分享了歌曲《朋友别哭》,他落寞感叹:

“独自上场,没人陪我了。”

有人说李宗伟遇到林丹,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现代版。

人生场上,少不了朋友,更缺不少对手。对手并不是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而是彼此成就。

君子能看到对手的优点,引以为己用;欣喜对手的强大,引以为动力;乃至视对手为友,超越门户之见。

-2-

层次高的人,喜欢读书

一个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他往自己脑袋里装了什么。

有个年轻人崇拜杨绛,高中毕业的时候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兼倾诉人生困惑。

杨绛给他回信了。

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之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曾国藩是文史大儒,也是科举考试的受益者。但他却说,读书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科举考试,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的兴趣和方向。

曾国藩对儿子的读书教育的态度上便是如此。

曾国藩大儿子曾纪泽,晚清最有名的外交家。在年轻的时候,考了一次科举后。就不想考了,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曾国藩知道后,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尊重儿子的喜好,让他选择自己的兴趣,研读西学。

他的另外一个儿子,曾纪宏,不喜欢文史,却喜欢数学,曾国藩也是全力支持。

因为要指导儿子,曾国藩不懂,就也找来这一块的书来研读。真正可谓难能可贵。最后培养出了两个和父亲不一样却是同样出色的儿子。

-3-

层次高的人,坚持自我

汉朝结束之后进入一个混乱的时代,政治上没有统一,形成一个乱世的局面。

乱世是一个考验人品的最好时代,这样的一个时代出过一些非常潇洒的人,如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活在乱世只能独善其身,因为当时的政治斗争非常厉害,夹在这种政治的漩涡当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清流而不被污染,成为首要大事。

阮籍,就是竹林七贤之一。那个时代非常讲究“礼”,儿子要孝顺父母,这是一种礼。

礼需要展现给别人看,譬如给父母办丧事时,儿女要哭、要磕头,都要磕到额头流出血来,自己哭不出来要花钱请人来哭。

阮籍的母亲去世了,所有的人都来看,可是阮籍一滴眼泪都不流。

丧事办完,人都开始骂阮籍,说阮籍是不孝的孩子,母亲死了他竟然一声不哭。

宾客退尽,一个好朋友在旁边看到,阮籍吐血数升。

对阮籍来说,悲哀是他心里的悲哀,当别人要逼着他去表演的时候,他是不表演的。

在传统文化的正统里,阮籍并没有被推崇为伟大的人物,可是阮籍的真性情却在故事里得到表现。

一个人唯有坚持自我,不肯随波逐流,做事的时候,才能不分心,更专注更投入。

-4-

层次高的人,进退有度

这世上恐怕没有任何人会喜欢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

祥林嫂本是好姑娘,模样端正,手脚麻利、做事勤快。自从遭遇被婆家强卖、孩子被狼吃、再次被人赶出家门等诸多变故之后。

她变得爱和别人倾诉自己惨痛经历,一遍又一遍仿佛永不关机的复读。

每当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地讲她的阿毛时,连“最慈悲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倾诉,本是一场自我满足,尤其是倾述自己觉得不愉快的事情时。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失去了分寸感,变成了只要心中不快就要逢人倾诉。

那么倾诉,对他人而言就是一种无端折磨。毕竟工作和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谁会愿意每天体验你发泄满肚子的丧情绪和负能量?

周国平先生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分寸感,不是指疏远,也不是指傲慢,而是指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清醒认识自己的位置,然后做出合适的举动。

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一个人对分寸的拿捏程度,显示了他的层次高低。层次低的人总是让人如梗在喉,境界高的人让人如沐春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