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简史(26)魏明帝曹叡——能压司马懿一头的聪明人

 金色年华554 2019-06-18

姓名:曹叡;

生卒时间:204年-239年,享年35岁;

在位时间:13年;

出身: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

如何上位:以太子身份正常继承皇位;

如何死的:在洛阳病逝;

帝号含义:庙号烈祖,谥号明帝,烈是和刘备用了同一个字,有光明的意思,所以谥号又用了明字。

年号含义:太和、青龙、景初,太表示无穷大、也有万物之始的意思,和之和谐和平,表示开始天下和平盛世的意思。青龙和景初都是根据后来的某些特殊事例或祥瑞之类的事情而改的。

主要辅助大臣: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都是世家大族的人为主。

生平:

曹叡204年出生,生在当时最显贵的家族,又是家族长子,可谓是含着钻石钥匙出生。其富贵程度可谓无人能比。刘禅是208年出生,比曹叡小四岁,算是同一个年代的人。但刘禅的环境可是完全不同,一个是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农民工的儿子;一个大权臣宰相魏王的长孙。偏偏在命运的安排下,他们竟然达到了相同的高度,而且农民工的儿子还更长寿。

曹叡自幼非常聪明,博闻强识、过目不忘,而且是个美男子,真正的高富帅。所以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操经常在各种场合都带着曹叡,以示宠爱、培养和炫耀。就像现代社会的家长要孩子在客人朋友面前背唐诗一样。据说曹操曾经说,有这个个孙子,他们家的事业可以多传三代。这个好像也没有说错,曹魏也就是三代比较正常的,后来基本就玩完了。

曹叡原本是铁定的曹魏家族的接班人,但因为曹丕处死了曹叡的亲生母亲,曹叡也从齐公贬为平原候。但在曹叡的经营下,成功打动曹丕,让曹丕回心转意,在第二年重新封曹叡为平原王。并下诏将曹叡过继给无子的郭皇后,预示着太子即将产生。

226年,曹丕病重时立曹叡为太子,没多久曹丕去世,22岁的曹叡正式继承曹魏政权的最高权力宝座,成为曹魏的第二任皇帝。也是曹魏史上比较贤明、有为的皇帝。在主政期间,主要以稳定国际形势为主,分别顶住了诸葛亮和孙权的多次进攻和国内叛乱,还真应了曹操当初的说法,有了曹叡,曹家的事业可以多传三代。因为在面对气势汹汹、打着复兴汉室、打击汉贼旗帜的蜀汉和东吴,曹叡可以说是一眼看穿了他们的空虚。他认为诸葛亮大军虽然看似强势,但只会进攻不会防守,而且国力空虚,后勤因为道路问题无法保障,所以认为蜀军必败,从而大胆的派兵对抗。

孙权方面,他认为东吴的军队只擅长水战,不擅长陆战特别是攻城之战,只要顶住攻击,东吴军必不能长久。从而扬长避短,很快击败进攻的东吴,让孙权无功而返。

曹叡除了遗传了曹操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政治能力,还遗传了曹操的文学能力,一生创作了较多的优秀作品,对加强建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品有《善哉行》《棹歌行》。自己喜欢创作还不止,曹叡为了发展诗歌文学,专门设立崇文观,通过人才举荐、招纳等方式,网罗了大批文学人才,创作了大量建安风格的诗歌作品。隋唐之后朝廷设立各种馆鼓励文学,也是受曹叡做法的影响和启发。曹叡本人创作的作品多以乐府诗为主,所以现代人接触较少,因为无法上教科书。

曹叡不但喜欢诗歌,还非常喜欢建筑,在位期间劳民伤财,大势兴建各式宫殿,以供自己享乐,无数朝廷大臣上书反对,但曹叡都没有理会,照样我行我素。可惜中国的建筑是以木头为主,不像古罗马和古希腊那样以石头为主,要不然,我们或许可看到曹叡支持设计建设的宏伟、美观的古老建筑。

曹叡是一个聪明的人,也会一个善良的人,在他当政期间,曹魏内部算是比较稳定,他对付权臣也是比较宽容,都是用间接的手段剥夺他们的 权力,不让他们为恶,也不让自己为恶,甚少杀死人。他甚至多次下诏,修改法律,减少死刑、酷刑和逼供等法律内容,营造了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

在对待宗室方面,因为曹丕时期危机重重,对宗室也是严加防范的,比如各诸侯王就藩后不得回京等。曹叡都对这些规定做了修改,还下旨让各地诸侯王都回京觐见和团聚,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感情的沟通。

一个聪明、善良、喜欢文学不喜欢军事的皇帝,本来是应该开创千秋伟业的皇帝,偏偏天妒英才,曹叡在35岁就应病去世。

曹叡生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但只有一个女儿长大成人,其他的都早夭。后来收养了一个儿子曹芳,先是继承了皇位,后被司马昭废齐王,另立新帝。

从东汉到三国,只有孙权和刘禅比较长命,刘备和曹操也算高寿,其他皇帝基本都不超过四十岁,也是怪事一件,难道那时的富贵人家的生活方式存在什么明显的问题?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1、稳定局势:在位期间,正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孙权多次进攻江夏等地的时候,每次都是险象环生,压力巨大、国内震动。主要是因为曹丕篡位才几年,整个中国都处于一种观望、暗流涌动的情形中。曹魏国内也是民心不稳,所以才有蜀汉一发兵攻打曹魏,就会民心震动,还经常发生城池举城投降的的情况。这些都说明当时曹魏内部不稳,在外部的压力下,自然是风雨飘渺。这也是曹操不敢太快篡位的原因。

但曹叡非常聪明,善于朝政和用人,只要外部有战争,主要派司马懿、曹真等能力强的权臣领兵出击。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攻击基本都被挡住,没有威胁到曹魏政权和曹叡的皇位。

2、主动亲政:司马懿、曹真等人,都是能文能武的高人,而且又是曹丕指定的辅政大臣。按理说,这帮人肯定是把持朝政、相互斗争,然后一个人胜出独揽大权,皇帝就此成为傀儡皇帝的。但曹叡却非常高明的利用蜀、吴、公孙渊、鲜卑等势力的进攻机会,将这些权臣一一派往边疆治军打仗,让他们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在京城打理朝政,从而让曹叡比较轻松的完成亲政,掌握权力。这个过程中,不但没有造成内部的残酷斗争,也没有导致朝局混乱,更加没有导致人才被杀的悲剧。而司马懿、曹真等人才也避开了权力斗争的陷阱,直接在边疆和军事行动中发挥聪明才智,为曹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对历史的影响:

1、平定鲜卑:匈奴没落,鲜卑却开始崛起。中原始终面临着草原民族的威胁。233年,鲜卑多个部落叛乱,攻击曹魏边塞,严重威胁北方边界安全。而且这些鲜卑部落很容易被蜀汉或东吴利用,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两面攻击曹魏,则曹魏危矣。为此这一年两次派兵平定鲜卑步度根和轲比能部,顺利平叛。而且还威慑了辽东的一直与东吴有联系和谋划一起进攻中原的公孙渊,促使公孙渊将东吴使者斩首,并送到曹魏,以示臣服。从此,整个北方边界趋于稳定与和平,一直到西晋中后期才又见鲜卑崛起,对中原形成威胁,并最终征服中原,成立了著名的北魏政权。

2、制定《位律》十八篇:据说曹叡从小就喜欢研究法律,因此上位后第三就开始完善和修改法律。原来的法律是在战争期间临时制定的,或者沿用东汉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规定和条文都已经严重的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也不适应这种三国鼎立的社会形势。因此曹叡设置“律博士”,专门负责研究改革律法。将《法经》等战国时期形成的法律文献具体化,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制定罪名和刑法。同时将汉朝时期的《九章律》完善后增加条文,改为十八篇。不断内容更加完善,分类也更加清晰,这种法律分类方法,对后世影响较大,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和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