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加尔湖是中国淡水总量的8倍多,它是怎么形成的,何以能占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淡水资源?

 昵称64611590 2019-06-18

贝加尔湖,中国旧称北海,苏武牧羊的故事即发生于此,其亦是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极北苦寒之地。贝加尔湖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时至今日,贝加尔湖在国人心中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贝加尔湖位于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年代最长、容量最大和最深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的形状像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的美誉,更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

贝加尔湖南北长约636公里,东西宽约48公里,平均水深730多米(最深处达1600米)其总面积约为3.15万平方公里,湖容量约为23.6万亿立方米。其淡水总储量远超北美五大湖淡水量的总和,其储存的淡水资源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贝加尔湖有许多未解之谜。它是一个纯淡水湖,但却生活着我们在大海中常见的海豹、海鱼、龙虾等生物。这也使得现代人对其成因充满好奇与遐想。

据考证,贝加尔已有超过2500万年的历史。而关于贝加尔湖形成的原因有多种说法。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

[1]、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构造湖)

从地质构造上看,贝加尔湖处在一个断谷的凹部,在一个深入到地下15到20千米深处的大裂口。这点与其万里之外,闻名世界的东非大裂谷非常相似。

贝加尔湖处在欧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之间的裂口区。由于这一地区地壳板块不稳定,活动频繁,故贝加尔湖地区是地震多发区。随着板块的不断变动,时至今日,贝加尔湖仍然处在不断扩展当中。

据此推断,贝加尔湖是在地壳活动中形成的一个巨大断层湖。

大约在2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超强地震。震后,今贝加尔湖地区出现了巨大且深的断裂带。经过数千万年雨水和河水的不断流入,最终形成了今天浩瀚无边的巨大淡水湖。

像贝加尔湖这种,在地理学上按其成因归属为为构造湖。

所谓构造湖,就是这种在地壳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盆地,且经过漫长时间的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构造湖的最大特点就是湖形狭长、湖岸陡峭,湖水深且清澈。

除了本文叙述的贝加尔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以及位于我国新疆的喀纳斯湖、青海省的青海湖、云南省的滇池等都属于同类型湖泊。它们也都是在地壳裂变运动后形成,皆呈现湖水清澈且深。

[2]、海水退却,自然形成(海成湖)

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最近几年流传的“地球崩裂说”。

按此理论,贝加尔湖所在地区几亿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地球发生了数次大规模崩裂,导致大部分海水通过裂开的地缝流进地壳内,造成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规模较少,陆地面积增多。贝加尔湖所在的地区也在这期间逐步成为了广袤的陆地。由于贝加尔湖地势低洼,逐步留存了部分海水。如此一来,一些海洋生物便在贝加尔湖地区残留下来。又过了不知多少亿年,随着降雨和河流的源源不断流入。原来咸的海水逐步变成了淡水。而那些生活在湖中的生物经过几亿年的演变也逐步适应了这种淡水环境。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在贝加尔湖会看到海豹等动物。

在地理学上因为海水退却形成的淡湖泊称之为“海成湖”。除了贝加尔湖,我国著名的杭州西湖其形成过程也大致相同。

西湖所在地数万年前也是一片浅海湾。后来由于钱塘江携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经年累月,最终使湾内海水与东海完全隔离,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湖。此后也是因为降水和附近河流的注入,使得西湖由原来的咸水湾变成淡水湖。

虽有以上两种主流说法,但随着近几年对贝加尔湖周边环境及湖区的勘探研究,第一种地壳断裂形成说,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