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良好人格塑造

 以字为马 2019-06-18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有诸如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家的孩子和其它孩子比起来不够活泼?为什么我家的孩子这么敏感、不自信,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别人家孩子的积极人格品质是否可以培养?如果可以培养的话,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关于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中科院心理所继续教育学院王英春老师在本次微课中,都做了详细分享, 下文是我对本期微课做的干货整理,以供错过或想重温微课的亲们再度学习

01
什么是人格?

有心理学家曾经用大树来形容我们每个人整个的成长,心理学家会把树干来比作是我们整个人的人格,树干是可以保证我们整个树木可以健康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和生长的,叶子就可以当作是我们个人的能力,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让我们的大树吸收到足够的营养。树枝就是把我们个人和整个社会进行联系的一个部分,这让我们个人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从而让这棵树能够枝繁叶茂。

从这个大树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实际上是要各个方面统合发展的,其中人格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如果回过头来再看我们整个教育过程中,大家也会看到会有这样的一个现实:作为父母和老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会更强调认知、强调成绩而轻视人格的培养。这个现象在现实中也有一些凸显,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个15岁的学生被同班同学杀害,原因只是被害者比他更优秀。这就是只注重成绩不注重人格培养所酿成的悲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个体的发展是可以分成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含感知觉、注意、记忆、情绪情感,这个可能更多的在学习过程中会有非常明显的一些体现。而个性心理,就是强调我们每个人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一些地方,或者就是我们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包含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也就是说个性心理或者说人格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强调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每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一些地方。

在人格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会特别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大家可以从上面的两张图中去大感受一下,左下角的两个人在干什么?右上角那个图他们在做什么?相信我们头脑中都会出现一些画面。可事实上这两幅图是完全一样的两幅图,只是我对其中一个做了一个旋转。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时,即使是同样的事物,带给我们的影响却不同,或者说大家倾向于看到什么?这就取决于每个人是从哪些角度来看问题的。

02
常见的人格类型分类

关于人格的类型,通常我们有个说法: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可能就是更多的把心理活动指向于内部,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细腻,情感比较内敛,行为比较缓慢,不太喜欢和别人交际。外向型的人可能更多的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拘小节,然后反应比较快,情感比较外露,行为果断,擅于交际等。

在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类型还有个比较重要的描述,就是关于大五人格,在做研究时会比较常用这五种人格特质:开放性、责任心、情绪性、外向性、宜人性。

开放性:开放性强的孩子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冒险、探索,不喜欢墨守成规,情感体验会比较丰富。责任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靠谱,责任心强的孩子,他会做事情很有条理,三思而后行,而且是积极上进的。

外向性:外向性的孩子更多表现出来的就是为人热情大方,精力充沛,喜欢和别人打交道。

情绪性:也就是大家通常会说的情绪的稳定性,比如说有的人容易焦虑抑郁等。

宜人性:宜人性强的孩子通常是诚实可靠、比较谦虚、表现出对他人的信任、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这类孩子往往拥有比较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也可能会为了达到和别人和谐相处,让自己受委屈。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宜人性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在很多时候可能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度,要能够在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与自己的心理需求之间达到这样的一个平衡。

03
儿童青少年的人格特点及教育启示

当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能更多的从积极角度去看孩子,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时,我们就拥有了积极的教育理念。那么在转变观念后,我们如何能够借助心理学的一些专业知识,更好的引导孩子,或者说能够在整个的成长过程中,不管是帮助我们自己,还是帮助我们的孩子能够获得自己的一些人格发展呢?

在心理学里面对人格进行介绍的理论有很多,在这里主要介绍埃埃里克森的从出生到死亡的人格八阶段理论。我们要了解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引导和教育,可能更好地能够帮助我们个体能形成积极的一些人格品质。今天主要讲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这三个阶段。

3—6岁(主动对内疚):这段孩子基本上都已离开家庭,到了幼儿园,可以感受到这个时候的孩子会特别喜欢做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会不会给孩子一些机会做呢?那这一个可能会给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他能够获得一些机会,能够像成人一样做一些事情,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责任,孩子就更多发展出具体的品质,否则呢可能会更容易形成内疚等一些消极的人格品质。

针对这阶段的孩子,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说呢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和游戏的机会,也就是说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在大的原则下,当孩子喜欢玩什么游戏、喜欢穿什么衣服的时候、让他能够有一些选择的权利,给他一些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给孩子安排好。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大家也要注意到,当孩子专注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可以是给孩子一些空间,给他一些自由,而尽量的不去打扰。实际上这一点可能我们很多父母经常会做的事情是去对孩子产生很多的干扰,

6—12岁(勤奋对自卑):当孩子到了小学,学习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学校不再给孩子进行成绩排名,但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得到周围他人(老师或同伴)的肯定评价?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积极的发展,比如说能够获得周围人的认可,那可能孩子会形成的是一种勤奋的感觉!那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困难,或者说由此得到消极的评价,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一种自卑的感觉。

那为了能够让孩子获得积极的发展,产生一种勤奋感而不是自卑感,给大家四条小启示,首先,鼓励孩子自我竞争,而不是仅关注“我如何打败别人”。第二:我们在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应该要把握一个原则,或者我们大家也常会听得过的一句话,就是要跳一跳摘果子,我们给孩子布置的任务既要有一定挑战,同时又要能够让孩子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第三:我们应该给孩子进行祝贺,也就是说当孩子不管获得任何成功的时候,我们都能够由衷的给予鼓励和赞赏。第四:了解孩子的天赋和才能。

在此要提示一下那些认为孩子一无是处的人,要好好反思下自己的教养问题,要改变下看问题的视角。我们要了解到每个孩子各自的天赋、才能,给予孩子一些鼓励,这样才能以点带面,对孩子的整个发展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

12—18岁(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在这个阶段,我们青少年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叫寻求自我认同,同时避免角色混乱,那这个时候孩子周围的其他伙伴对他会产生一些影响。如果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可能他会比较混乱,或者对自己将来的选择产生这样的一些思考。

在这里也给大家列了这样的几个小启示,比如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范例,或者说能够提供一些榜样。第二可以帮助孩子来寻求解决一些个人问题。第三这个阶段可能容易出现代购,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特别了解,在我们的原则范围之内,对孩子的流行文化能够保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04
如何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人格

在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关注早期经历,第二个是进行积极的反馈第三个是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注早期经历:精神分析流派的创立者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我们个体的早期经历对我们人格发展的影响。比如有的人攻击性强、爱怼人、没自信等,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种本我的需要,自我一方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还要和周围的环境相融洽,当我们自我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些防御机制,上面提到的不良表现就可能和我们的防御机制有关系。

这给了我们两方面的启示。第一个方面就是当我们生活中遇到有些人会有一些不同于我们期待表现的时候,大家可以多一些理解,那或许他是早年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一些消极的对待,或者是没有获得积极的引导,从而产生一些消极的反应;第二个方面如果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对这一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那认识到可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能都会对孩子将来的人格发展产生成一些重要影响,所以可以更好地关注我们童年整个的发展对孩子的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孩子自己积极的发展。

积极的科学的反馈:当你的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你会夸孩子聪明还是夸孩子努力呢?实际上我们夸孩子聪明还是夸孩子努力的时候会让孩子形成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那如果夸孩子聪明,可能孩子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类孩子更多的关心的是自己够不够聪明,别人如何去看。那相对应的另外一种叫成长型思维模式,那这种孩子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是否努力。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可能带给大家的就是两种不同的结果,被夸为聪明的孩子,可能他更在乎的就是在别人看来自己怎么样,自己是不是真的聪明,如果有些时候遇到一些问题,可能自己难以完成的话,那这类孩子最常用的表现就会是去回避,或者说我不要再去做这件事情,否则可能就会显得我不够聪明!在这个过程里面,他并不关心自己有没有真的掌握,而更多关注的是自己会不会显得聪明。那和这一个相对应的另外一种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孩子更关心的是什么?那他更关心的是自己是不是进步,那更关注自己的现在和以往相比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孩子在表现的时候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这就告诉我们如何给孩子积极反馈,否则给孩子的影响也是我们大家难以想象的。这就需要我们能从一个科学的角度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最终能够让孩子保持一个向上的心,能够积极的角度来更进一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

比如说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是鼓励和欣赏,尽可能的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可以改变一下谈话方式,更多的以一种平等或者能够让孩子有主动权,而不单单是家长说了算的方式;还有就是多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主要也是基于我们心理学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布朗芬布鲁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在这个理论里面呢有一幅图大家也可以看到,他指出来说,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每个人的成长除了受个体自身的因素之外,还会受到周围诸多因素的影响。

从这幅图里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个体发展是受各个系统影响的,微系统可能就是我们孩子直接会接触到的,中间系统,比如说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一些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校合作家园合作,或者说呢我们学校和父母的工作单位之间都会有这样的一些联系,那这些联系会对我们产生一些影响,然后在往外比如说我们所处的大的社会环境,我们现在的核心社会,可能都会对我们产生一些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学会的是从全方位、从各个角度来对孩子进行这样的一些关注,来关注到影响孩子发展的各个因素,同时父母也要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

总之,整个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塑造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同时我们应该借助周围的各种环境,能够全方位的来塑造孩子人格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