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丁美洲史——九十四、三十年代拉丁美洲的反美和反法西斯斗争(上)

 陆一2 2019-06-18

三十年代的拉丁美洲主要是与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和军事霸权主义的斗争,拉美各国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美国的经济掠夺和军事压迫。

    一、拉美的经济情况

    1934年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告一段落,进入了“特种萧条时期”。拉丁美洲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在危机时期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遭受更多更大的打击,但1934年后上升也较快。造成这种上升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诸因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二十年代,拉丁美洲的民族资本阶层力量,较前增长,他们强烈要求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②单一产品制及其过分依赖外国市场的弱点,危机时期暴露无疑。危机过去后,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的民族资本家,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这一教训,力图改变过去的畸形落后状况。

    ③1934年后不少国家或多或少代表民族资本家利益的政府,开始采取了一些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如实行保护关税、限制进口份额、管制外汇、发放国家津贴、举办低利贷款、将外国企业收归国营、实行公私合营、鼓励多种经济等。个别国家如墨西哥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土地改革。

    ④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危机期间虽曾一度下降,但随后又继续上升。至1939年,美国在矿山、榨油业、工厂、公用事业、农场、银行等方面的直接投资已达29.63亿美元,占到美国国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3%。英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达50亿美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德国、法国、比利时)在拉丁美洲的投资总共约达20亿美元。帝国主义的这种投资,固然加深了对拉丁美洲的奴役和掠夺,但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引起资本主义工业某种程度的发展。

    这时期拉丁美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在几个工业基础较好的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在巴西,某些重要的工业如钢铁、水泥、煤和印刷业等,都有较大的发展。

    二、罗斯福的“睦邻政策”

    1933年,罗斯福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当选为美国总统。当时美国的对外贸易大为缩减,其对拉丁美洲的贸易和投资也大量下降,美国与英、德、日、意等争夺拉丁美洲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而拉丁美洲人民反对美国干涉的运动又不断高涨;罗斯福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资本主义政治家,他觉察到传统的炮舰政策已行不通,为了扩大美国的输出,为了加强对英、德、意、日的竞争能力,为了转移拉丁美洲人民的视线,和缓和他们的仇美情绪,他声称要改弦易辙,放弃最粗暴的帝国主义扩张方式而采取所谓“睦邻政策”。

富兰克林·罗斯福

    “睦邻政策”这一观念,并不是从罗斯福开始的。早在二十年代,柯立芝总统时期即已开始倡议,后来胡佛总统又加以鼓吹,至罗斯福上台以后,则更大大推进,而付之于具体实施了。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里提到:“在世界政治的领域里,我将使本国遵循睦邻的政策”。同年12月,在蒙得维的亚召开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尔声言:“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权干涉其他国家的内外事务”。

科德尔·赫尔,时任美国国务卿

    12月28日,罗斯福总统又就睦邻政策发表正式声明,说:“合众国的坚定政策,从此以后就是反对武装干涉”。他又说:“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姊妹邻国可能陷入灾难,由于混乱和政府的腐败无能,该国公民或许要求我们给予短暂的帮助,以恢复秩序和稳定。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美国既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去单枪匹马地进行干预。美国的责任在于,与其他美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可行的对策。若条件允许,可用全体美洲共和国的名义去助一臂之力。由我们单独干涉别国内政的情形必须终止。同其他美洲国家合作,我们半球的秩序要变得好一些,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也要少一些”。

    接着,他还解释说:“在对外政策方面,我将奉献给美国的是睦邻政策。作为珍视自己权利的国家,同样应珍视别国的权利。美国尊重她的义务,尊重她与邻国的神圣协定。我们现在终于认识到我们过去从不理解的东西,即我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能只取于人,而且也应当赋予人”。美国根据这种所谓“睦邻政策”,先后于1934年5月29日,与古巴签订条约,废除了“普拉特修正案”;1934年8月,撤退了在海地的驻军,放弃了干涉巴拿马的某些权利;1940年9月24日,与多米尼加签订新约,废止了对多米尼加的“保护”权等等。1936年12月1日,罗斯福又建议美洲各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了“美洲国家维持和平会议”,通过了关于泛美各国的“协商公约”和“互不干涉内政”的议定书。该议定书载明:“缔约各方宣布不能容许其中任何一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在任何理由下对任何另一国的内政和外交进行干涉。”

    “睦邻政策”,特别是“不干涉”这一点,普遍地受到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欢迎,所以曾一度引起某些人的幻想,以为美国从此不再干涉拉丁美洲各国的内政,而真正承认民族平等的原则了。其实,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帝国主义的“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帝国主义分子决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至他们的灭亡。”

    罗斯福的“睦邻政策”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殖民政策。它想采用“开明的政治经济政策”,即更多地用经济封锁、财政压力和政治欺骗等方法,来“消除以前的政策所造成的创伤”,维护美国的殖民统治。也就是企图用更隐蔽的手法,以便在当时条件下,达到进一步欺骗和奴役拉丁美洲人民的目的。即就美国统治者大肆吹嘘的所谓取消武装干涉一项来说,罗斯福也并没有真正实行,如1933年古巴独裁者马查多被推翻与格劳·圣马丁政府上台以后,罗斯福就曾派遣30艘兵舰,进行干涉;1932—1935年罗斯福直接支持玻利维亚对巴拉圭的格兰查科战争;1934年,美国训练的尼加拉瓜国防军,谋杀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诺将军;1935年,美国积极参与镇压巴西的民族解放运动;1937年,美国的秘密特务又在巴西制造法西斯政变,1938年,美国在墨西哥除采取停购白银的手法,企图破坏卡德纳斯政府的国有化政策外,又直接帮助法西斯将军谢迪洛,组织反对卡德纳斯的武装叛乱。甚至为拉丁美洲人民切齿痛恨的各法西斯独裁政府,如尼加拉瓜的索摩查、多米尼加的特鲁西略、危地马拉的乌维科等,都得到罗斯福的优待和支持。

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诺将军

    在经济方面,罗斯福政府在“睦邻政策”的掩护下,对拉丁美洲各国大肆渗透。1933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蒙得维的亚泛美会议上,建议美洲各共和国相互降低关税,彼此签订双边或多边的互惠贸易协定。1934年6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授权总统与拉丁美洲各国协商互惠条约。至1943年止,美国已与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16个互惠贸易协定,关税一般降低约30%。这种所谓互惠贸易实际上仅对美国垄断资本有利,美国因此可以利用国内高度发展的工业扼杀拉丁美洲民族工业。这些协定签订以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贸易与投资情况,大大改观。至1937年,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对外贸易中,已经取得很大优势。在邻近的墨西哥、加勒比海及中美洲诸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所占比重更远远超过了欧洲诸国的总和。

    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至1939年,已达到40亿美元。这个数目虽比英国要少些(约50亿美元),但并不能说明英美两国垄断组织在这些国家中的实际力量对比。英国投资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贷款和铁路投资,而美国的资本则是投入拉丁美洲国家的工农业主要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垄断组织控制了拉丁美洲几乎全部的铁矿开采,将近90%的铜矿开采,70%的白银开采,60%的锌矿开采,50%以上的石油、锰矿和白金的开采,33%以上的铅和黄金的开采,吕土矿和钒的全部开采,以及硝石和锡的大部分开采。此外,为了加紧对拉丁美洲经济的控制,罗斯福上台以后,还于第二年(1934年)成立了“进出口银行”,专门负责对拉丁美洲举行奴役性的贷款。

    福斯特曾指出:“事实上,睦邻政策只是把旧的帝国主义改头换面一下,以便更有效地击败增强了的帝国主义竞争。这是实行帝国主义侵略的更有效的方法。它构成了一种制度,拉丁美洲各国在表面上获得了民族独立,但是实质上,总的控制权还是被抓住在美国手里。”

    拉丁美洲人民也日益识破了罗斯福和赫尔的欺骗伎俩,洞察了所谓“睦邻政策”的侵略实质。古巴社会学家斐南多·奥蒂斯,在1940年著文说:“在古巴没有能够把自己从殖民地经济这条毒蛇的纠缠下解脱出来以前,它将不会是真正独立的。这条毒蛇在古巴的土地上长肥,但却绞杀它的居民,缠绕住我们的共和国国徽的棕榈树,把它变成美国金元的标记。”这段话反映了拉丁美洲人民对“睦邻政策”的认识。他们从长期的惨痛经验教训中,深知侵略成性的美帝国主义,是决不会放弃侵略的。所谓“睦邻政策”,实质上是与老罗斯福的“大棒政策”和塔夫脱的“金元外交”一脉相承的侵略政策,毫无二致。因此,在睦邻政策宣布以后的年代里,拉丁美洲人民并没有丝毫放松对美帝国主义的警惕和斗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