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安徽这座古桥,看我国“桥”的历史文化内涵

 点出好未来 2019-06-18

我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被誉为“桥的国度”。

桥,发展于隋朝,盛行于宋代。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桥的修建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漫长的中华历史当中,桥的发展不断深入,形成了我国古代专门的桥梁建筑艺术,它展现出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甚至,我国的一些桥还成为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在我国,历史悠久、远近驰名的桥有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广东的广济桥,等等。

今天我们来看安徽的一座古桥,探寻它背后沉埋的文化记忆,也可窥见一些我国古代“桥”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座古桥位于黄山休宁县齐云山北麓,名叫登封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有一本著名的历史著作就叫《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对明朝来说十分重要,甚至偌大明朝的覆灭也在此时就埋下伏笔。虽说这一年的朝堂风云诡谲,但登封桥处却是清风朗月、寂静如水。

它跨川如虹,卧波如龙,气势雄伟,为安徽古代桥梁中较为壮观的一座。桥体八墩九孔,桥墩船形,拱孔间距14米,桥长147米,宽8米,高9.5米,两端引桥各长16米,全以青石砌成。

兴建此桥的人是当时的徽州知府古之贤。《登封桥碑记》上记载:在桥修成的那一天,当地百姓感念其德,特意请知府古之贤前来参加典礼。正当此时,朝廷派使者送来驿书,提他做按察司副使。

府县官员们纷纷上前祝贺古之贤高升,这成为徽州建桥史上的一大盛举。

之后,这座桥便被命名为“登封桥”。“登”有登峰造极之意,“封”有封侯拜相之意。

历史上,登封桥几经损毁,又多次被重建。比如,清乾隆年间,登封桥被洪水冲毁,片石不留,黟县西递村人胡学梓独资重建;民国年间,县民自发捐米三万斤整修。

如今,登封桥昔日的亭、庙已毁。

桥南端有二柱冲天式石牌坊,上书“登封桥”三个大字。桥北端竖有清代徽州府正堂“峻示”禁碑一块,全文为:“严禁推车晒打,毋许煨曝秽污,栏石不许磨刀,桥脚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

可见登封桥在当地颇有地位,徽州曾有俗谚说:“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

这样的登封桥,你不想去看看吗?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古桥是流动的历史。登封桥上,走一走,看一看,呼吸间都是历史的气息与文化的积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