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小故事——甘旸

 李叔狠生气 2019-06-18


甘旸

(生卒年未详)

字旭、旭甫,号寅东,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明代万历年间著名篆刻家,以铁笔隐居鸡笼山下(今南京鸡鸣寺一带)。


一、不求功名利禄

这一天,南京鸡笼山西边的鸡鸣寺来了个像师爷一样被几个当差簇拥着的人。和尚看他似乎来头不小,十分谦恭地出来迎候。这师爷一见和尚就说'庙里办不办酒席?——好,给我备一席上等的素斋,另给我们准备两间房间。”说着,一示意,他身旁的一个当差,便交给和尚一锭十两的银子。和尚满心欢喜,连忙接了过去,接连应了几声:“是、是、是”师爷斜视了一眼问道:“到甘旸甘先生府上去,怎么走?还有多少路?”经和尚一指点,这几个人又骑上马,向东边的鸡笼山急驰而去。

鸡笼山脚下有圈楼房,在满是平房的地方,特别显眼,所以这批人不用再问就找到了。这一圈楼房成“月”形,被高大的树木包围着,朝南是一片广场。这些人驰马到大门口,下了马。敲了半天的门,才有一个老头子出来开门。听说要找甘先生的,便高声说。主人说过,一律不接待,请回吧!”说着便要关门。这些差役哪容得他关,已有两人闯了进去,一把拉开老头,其余的也就进去了。这师爷进了门,才呵斥道:“岂有此理,对老人家怎么可以这样无理,还不放手!”这老人脚刚站稳,师爷便向他拱了拱手说:“请通报甘先生,说镇江府有要事,特派在下来面达。千万不要误事。”这老头不知是怕这批狼虎会惊了主人,还是听到有要事之故,二话没说,便急忙快步走了进去。这师爷一示意,这批人也跟了进去。

甘旸正在拓印,一听有什么要事,还没作出反应,厅上已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只得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出了书斋。那师爷一见他的神态,便上前一拱手说:”这位可是甘先生?”甘旸没有理他,走到厅中间,问那些差役:“你们凭什么随便闯入民宅?还有没有王法?”那师爷赶紧解释说:“实在是有要事,很急,不得不从权。惊扰了甘先生,在下愿意承担责任。还请甘先生恕罪。”甘旸这才让他们到厅外去坐。只留这师爷,以客礼接待。

原来甘旸的一个亲戚在北京又升了官,很希望有批亲友出来,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以求有个照应。所以专门写信给镇江府的知府,说明甘旸不大肯出山,但极希望他出来,所以要做了知府的同年能派一个能言善道的人去说动他最好能劝他上北京。师爷接受了这任务,想想很无把握,就选了几个差役,先惊一惊甘旸,估计可能容易劝说一些。他这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做法,反而使甘旸十分反感。等师爷刚把话说完,就连连拱手说:“请阁下转告府台大人,转告鄙亲说:人各有志,请勿勉强。我正忙着,恕不留阁下了,请吧l”这师爷早知甘旸会这样,忙说。我知阁下无所准备。在下早已敬仰先生,特在鸡鸣寺备下一席上等素斋,以表敬意,务求移玉(按:即移步),酒后茶余,也正想向先生求教。”他原想边吃边谈,容易发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的特长。如果能说服甘旸去北京做官,对知府对自己都不会不利。谁知这甘哧的志趣不在这方面,也极怕涉足官场。任这位师爷要他如焚之首,最后还是失望而归。这批人白跑一趟,连杯茶都没喝到,一路直骂这甘旸,实在不识抬举。

这甘旸心里也十分不快。本来兴致很浓地在拓着印,经这一扰,过了好半天,这颗心才算静了下来,又钻到印拓上去了。

二、恢复《顾氏印薮》原貌

甘旸从小便喜爱刻印,见到文彭和何震的印章后,爱不释手。好在在南京,寻求文、何的印章和印蜕都不是很难的事这时,要买冻石也还容易。甘旸便也用冻石着意临摹起来。他原来收藏有秦汉玺印,又好不容易收藏了上海顾汝珍精拓的六卷本《顾氏印薮》,也下过苦功夫,逐步便把精华学到了手,不久便刻出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白文印方劲厚朴朱文富有元人特色,圆畅上见婉委冲淡,一扫过去纤弱病态。尽管隐居在鸡笼山,但他篆刻的名气,不但在南京很响亮,就是大江南北,也已闻名,只是很少有人能求到甘旸的印章。礼送得再厚,报酬再丰,也不为所动。只因为甘旸坚信自己能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对篆刻界极有意义的任务。从此,他更加闭门不出,谢绝了所有应酬。日夜潜心于摹写镌刻。

原来这《顾氏印薮》收有秦汉玉印一百五十多方、铜印一千六百多方。每方印都是直接印拓而成。顾氏的印拓技术又很高明,每方印经他一拓,都显得很有精神。又有当时名人沈明臣和黄雅礼写的序言,一共只印了二十部。每部当时的售价就是十两银子。尽管这价钱是很昂贵的,但有点能力的,没有不想得到它。所以当时便有“珍同拱璧”之说。正因为觅购的人多了,有些商人,便用木刻去翻印,又是庸手所刻,印出来之后,古印的真貌尽失,何况精神!这不只已成毫无价值的印谱,且极易误人。甘旸觉得自己有把握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恢复《顾氏印薮》的原来面貌。为了这一目的,他不用石头作印材,而是采用铜和玉,仿照《顾氏印薮》,制作印章。每一方都精心地摹写,精细地镌刻。经过多年的辛苦,废寝忘食,全力以赴,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凭着他深厚的功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拓成的《集古印谱》五卷本,简直就是直接用秦汉铜、玉印拓出来一样准确,一样精神,给了当时的篆刻界以很大的影响。

接着,甘瞬又编印了《甘氏印集》。

篆刻界的朋友上门,甘旸倒也不拒绝长谈细论。在这些朋友的要求和

文章摘自《古今印人六十家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