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师回炉,挺好 ——兼谈语文教师的“研究式阅读,示范性写作” 刁者一刀 近日,作家叶开写了一篇《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的公众号文,在语文界点了一把火,有赞成的,多是懂写作也自认懂教育的校外人;也有反对的,多是一线的语文老师,尤其是被文章提到的那位特级教师及其拥护者;当然也有中间派,貌似不选边站队的,一副超然于前两者之外的姿态,两边都赞一赞、打一打,然后再抛出以以为高于前两者之上的观点。 看完叶开的原文和赞成者、反对者、超然者的文章之后,我也想写点文字,蹭一下热点,表一下心迹,以证明我也是语文界的一分子。 叶开一文的主要观点,是批评当下很多语文教师不读书不写作、只会机械地教阅读教写作的现象,重点谈的是语文教师要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问题。文中所提的现象和观点,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教师(不只是语文教师)不读书的问题,早就不是秘密;语文教师要坚持阅读与写作,也不是什么特别的观点,他提出90%的语文教师要“回炉”,却没提出怎么个回法,回哪个炉子,烧多久,都没说,就那样的内容,应不值得那么多人去赞成或反驳吧,现在引来一众人的围观,不知是何原因,是他这篇文章的题目太刺眼?是他对那名写下水作文的特级教师毫不给面子的批评?是他对别人反对他的观点时表现出来的针锋相对、火上浇油?是文章真的刺痛了语文教师的神经,动了语文教师的奶酪?大概都有一点吧,不猜测,正应了那句话:在当今网络时代,你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火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先说一下反对者反驳叶开一文时的可笑之语。 先声明一下,我是赞同叶开一文的观点的,他的“母语学习的核心,就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的观点,不正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以来想追求的语文教学目标吗?语文教师认真研读一下这篇文章,确会有些受益,要反驳,也只是文中提到的那位汪特级反驳一下,因为让他掉面子了,其他语文教师,即使不鼓与呼,如果觉得他写得不好,也只需略作思考、一笑而过即可,大可不必写长文反驳之,而今这么多人写文反驳,掀起讨论,正中了“叶开们”的圈套——写公众号的人,就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与之掐架,点击量上去了,他就成功了,至于什么观点,他倒不太在乎,你以为他真的要为中国语文教学鼓与呼、忧语忧文啊?如果你跟他较真,你就输了。 但是,既然反驳,你倒是反驳的好一点啊,看完众多反对者的文章,给我的感觉是,不仅没有反驳成功,反倒更证明了叶开关于“语文教师不读书不写作”的论断,徒增笑料而已。现归纳几个反对者的观点,看看是不是很可笑: “你说语文教师90%都要回炉,有什么依据?做过什么调查?为什么是90%,而不是80%?”老天爷,人家写的只是一篇公众号文章,不是科研论文,不是调查报告,不是呈堂证供,你是语文老师,难道不知道这只一种“大约”的表述方式?人家用“90%”只是想说明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而已,而不是真的将全国中小学不读书的语文老师一个个数出来再除以全国语文教师的总数而得出来的一个千真万确的比例数据来,那不是人家要做的事情,那应该是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搞教育研究的人员要做的事儿,你较这个真,是不是弱智? “你说那个特级教师的下水作文写得不好,你写一篇试试啊,你敢写算你有种,你不敢写,你有什么资格批评人家?”那位特级教师的下水作文,哪怕从下水作文的标准看,也不见得好,通篇喊口号式的文风,正是语文教师应该反对的,虽然“考场作文是有特定条件的应时作文”的限制,我们也应反对,你特级教师写下水作文还示范之,更应批判,特级教师作为一个地方教学风气的方向标,别的语文教师就会认为这样写就是好作文而学习之,那可是遗害甚大的。你更不能说他敢写还敢发表出来就应该表扬,那不相当于“某君杀了人但敢去自首所以要表扬”一样的可笑?“你说别人写的不好那你来”这样的反驳方式,就是典型的“泼妇骂街”了。叶开一文批评那位特级教师下水作文不好的段落只有几百字,而且只是该文的“引子”而已,并不是重点,后面还有四五千字“议、联、结”的内容,都是关于怎样进行研究式阅读、怎样教学生写作的内容,却极少人提,你们的批驳让人羞愧啊。 “你说语文教师不写作,写作水平不高,你是大作家,我怎么不见你写出什么好作品啊,怎么不见你得诺贝尔文学奖啊?你搞的魔法作文会不会是骗人的?你的语文教育家头衔是你自封的吧?”这样的反驳让我无言以对,这种自以为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反将他一军的反驳方式,自以为聪明,实则是“人身攻击”,不被人笑死才怪。 “你不是一线教师,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语文教师工作量大,各种检查考核,各种进校园,你不去批判体制,却来批评最无权无势的一线老师,你不厚道啊。”工作忙、事务杂、管理体制等经常被老师们拿来做不读书不写作的理由,你若有读书写作的决心,哪有没时间之理?批评一张教师就不厚道了?一线教师什么时候成为“老虎屁股摸不得”的群体了?那你的意思是,叶开要春风细雨、苦口婆心地劝语文教师多读书勤写作?如果他能那样做,他就不是作家,他早就做校长、局长了。 “你说人家写的下水作文不好,我看你写的这篇文章也不怎地,还有错别字,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叶开或许不懂“下水作文”的特点,但你也不懂“公众号文”的特点啊,公众号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提出一些极具争议的观点,标题要刺激人的眼球,否则没人会点开看,叶开一文的题目如果改成《浅谈语文教师的阅读与写作》,你会去看吗? 这些反驳之文,加起来洋洋几万言,大有要“群殴叶开”以后快的架势,但都没敢正面回答“语文教师到底有没有读书写作”的疑问,更没有解答“语文教师要怎样读书写作”的关键问题,只为叶开一文增加了一个佐证材料而已,只推高了他的文章点击量而已。 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师要怎样进行阅读与写作吧。 我在上一篇公众号文《老师,你怎么活得越老越讨人嫌——青年教师研究式成长漫谈》中说,青年教师(或所有教师)均要研究式成长,语文教师的研究式成长,就应在“研究式阅读”和“示范性写作”两件事上下大功夫。 研究式阅读,就是在一定主题引领下的任务驱动式阅读。叶开一文中所举的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和《背影》时进行研读的例子,就是典型的研究式阅读方式,语文教师为了教好课文,去阅读作者更多的作品,阅读别人对作者的评论,如此顺藤摸瓜式地去阅读、研究,找到更好的材料,有了更好的思考,与学生分享不一样的感悟,正是语文教师备课时应有的常态性工作。在《青年教师研究式成长漫谈》一文中,我提出的方法是:青年教师每学期应定下一个小课题,然后在小课题引领下去阅读与此有关的专业论文论著,是一种很好的理论学习方式,既然说语文教师工作忙,时间有限,那就更应该将自己有限的时间聚焦在主题阅读上,避免泛泛而读,或干脆不读,或浪费时间去读了一些垃圾文章。 有一种观点认为,语文教师是“教语文考试”的,不是“教语文”,不是“教阅读文学作品”,也不是“教文学创作”,而是“教应试作文”,因此,语文教师不阅读不写作,完全不影响他们教出好成绩,也不影响他们评高级特级,更不影响他们当上主任校长。这种观点,有现实的无奈,应试教育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容不得教师有些微的闪失,但作为语文人,不能以此为理由,就不去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问题,摆出一副“我是老师我学个鬼”的架势,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主动去做些改变,那不是一名教育者应有的状态。 示范性写作,就是语文教师在每次作文指导课前先写好一篇作文。大家都把语文教师与学生写同题作文称为写下水作文,我认为不准确,应是语文教师进行“示范性写作”,它比下水作文的要求应更高,下水作文,多数是把自己设想成考生,以学生的思维见识,模仿学生的语气,写出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符合评分标准的作文来。示范性写作,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课前要做的一道作业,要生写,自己先写,其好处是:自己先写,可以测出这道作文题是否有可写之处,写作范围会不会太窄,学生论述会不会走偏,难度会不会太大,事不经历不知艰,文不写过不知难,自己写了,心中就有数了,指导起来就可以有的放矢;教师写的文章,主要是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你的示范文的结构、用词、文风,都能形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起好作文的标准范式来。教师写示范作文,应成为作文指导的必要环节,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真功夫。 最后才来谈谈“语文教师要不要回炉”的问题。 我认为,让语文教师回炉的建议,挺好! 叶开提出的“语文教师回炉论”对语文教师而言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大好事,不仅不应批驳,还应感谢他。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应让那些优秀教师在教了一段时间之后,带薪脱产到高校去充电一段时间,那不就是一种“回炉”吗?要回炉,我们就一起来设想一下怎么个回法。 首先是要有回的依据。国家应该建立“教师回炉制度”,最好是修改《教师法》,将“教师回炉制度”写进去,成为法定要求,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普遍性制度,否则难以落实。现在学校也有很多教师培训学习的项目,并规定每年要学够72个继续教育学分,但无论从培训的时间、方式、内容、效果来看,都不足以让教师更优秀,而且,一边是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还要培训学习,哪能静下心来专注学习,只是为了继续教育学分而已。当然,有了回炉制度之后,肯定要让语文教师先打个头阵,顺便也回应了“叶开们”的强烈要求。 其次是回的方式。时间上,每五年一次最好,要不每十年一次也行,每次带薪脱产学习半年。要回的“炉”,当然是大学之炉、名校之炉、教育发达国家之炉,也就是组织他们到高校去学习,到名校去跟岗,到国外去访学。在那段时间里,教师们能够心无挂碍地投身书海,好比“闭关修炼”,相信那些老师从炉子里出关之后,肯定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孙悟空的火眼金精,不就是在炉火中炼出来的吗? 三是设计好“回炉课程”。回炉不是去养老,应由师范大学牵头,(注意,不能让那些培训机构去做)设计好完善的、高水平的“教师回炉课程”,并对学习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考核,确保学习效果。 啊哈,想想如果“教师回炉制度”真能实现的话,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激动得一夜睡不着觉,终于把这篇公众号文写完了。
|
|